下载此文档

高考地理母题揭秘考点12 大气受热过程.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考点 12 大气受热过程
1. (2010 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天津卷)(24 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定日(反光)镜 太阳能吸热塔
图 13 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 图 14 北京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6 分)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2)参考图 13 ,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产生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9 分)
(3)北京正在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见图 14)。在北京布局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哪些?请列举三项。(9 分)
【答案】
(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以种植(可
,如 1991 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使当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 ,导致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C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 4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2—
13 题。
3200
3000

2800
3000
2800
2600
2400

2400

2400

2400
2800

2600
2600
2200 2200
0 300 600km
图 4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
6.(2007 年高考广东卷地理)图 13 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浓雾出现的情况,从中可知此地区浓雾
、冬与春季

【答案】BD
【解析】雾主要是晚上辐射冷却、冷暖不同的空气交汇等,使水汽达到饱和后,凝结成水
滴,冰晶飘浮在空中,形成乳白状,使能见度下降的现象,冬、春、秋季节多发。从图像信息判断,浓雾出现的频率与月均最低气温呈负相关,且 6、7、8 月发生频率最低,因此
①~④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 A. 沙地、湖泊、林地、草地
B. 沙地、草地、林地、湖泊 C. 草地、沙地、湖泊、林地、 D. 草地、林地、沙地、湖泊
【答案】B
【解析】曲线①反映的气温变化幅度最大,说明该类地物的比热最小,选项中列出的 4 类地物中,沙地比热应该最小;曲线④反映的气温变化幅度最小,说明该类地物的比热最大, 选项中列出的 4 类地物中,湖泊属于湿地,其比热应该最小;草地、林地的比热较沙地逐渐增大。
3 显示 ①的降温速度最快 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
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早于其它地物
【答案】B
【解析】中午前后,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因为沙地的比热最小,气温变化幅度最大,所以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③曲线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不是最

高考地理母题揭秘考点12 大气受热过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5872037
  • 文件大小615 KB
  • 时间201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