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结报告.pdf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结报告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结报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结报告一、项目建设概况机电一体化专业开办于1990年,自2000年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改为高职教育,是伴随着辽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而建立的紧缺型高职专业之一,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优势突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拥有雄厚的实训条件,有电工电子、机电控制等七个实训室,一个工程训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国家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中央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型小模式实训基地”。2013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校中五个重点建设的专业,按照教育厅对我院示范校《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批复的内容和要求,自2014年4月开始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的建设。(一)项目管理与保障措施为了确保机电一体化骨干专业项目能够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要求顺利实施,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骨干专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机电行业专家和机电工程系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全面负责项目的落实、协调和检查,机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实行二级管理,任务到位,责任明确。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任务书要求,分季度、年度逐步推进,年终进行总结,并把骨干专业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实行一把手负责人,与系部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绩效考核挂钩,集全系之力抓专业建设,确保了专业建设的顺利开展。(二)项目建设目标完成总体情况通过示范校建设,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要求,全部完成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的155项建设任务。完成率达100%。(三)建设总体成效机电一体化专业经过三年的建设,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实****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服务产业能力建设、专业群建设等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专业教学标准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初次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高。二、项目建设过程与成效通过三年的建设期,机电一体化专业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建成了具有先进职教理念、专业定位准确、教学资源一流、教学团队卓越、校企合作成效显著,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依靠地方产业,围绕省里和沈抚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具体如下:(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1)建设过程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中,组织骨干教师深入企业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参观访谈形式展开工作,重点针对被调研单位岗位设置、毕业生反馈、引企入校、校企合作等问题与多家单位进行了探讨。通过调研,进一步拉进了与企业的距离,让我们开拓了眼界,深入了解到企业发展动态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为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收集一手资料。聘请知名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和机电一体化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实现机电一体化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发展对接、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对接、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努力探索“学校主导、企业指导、行业引导”的校企合作新体制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校企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会议制度,教师流动中心工作制度,兼职教师聘用制度,顶岗实****管理制度等十几个制度,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各方面与企业进行全面合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提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也根据需要建立了各专业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保障了校企合作高效有序运作。(2)建设成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中,机电系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不断提升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加入一个国家级、两个省级职教集团进行学****研究,并积极介绍组织相关企业加入学院职教集团,认真学****集团章程内容,广泛调研分析,完成行业协会企业调研报告。与多家企业共同建设校外顶岗实****基地,完成6个考察调研报告,确定9个校企合作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建设协议,制定校企合作展示计划,不断总结,不断发展进步。机电系定期派出骨干教师深入一线学****企业先进技术、设备、企业文化,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建设教师工作室,建立“教师工作室”的审批考核制度,做好“教师工作室”成员信息登记、制定“教师工作室”工作计划,完成工作记录及总结报告。聘请现场专家、工匠大师定期来校做讲座或是指导学生实训,将企业精神和文化渗透到课堂。在学校建设大师工作室,制定大师工作室计划,完成“大师工作室”工作总结。机电系利用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技能课程要求等方面,广泛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核心课程教材,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实****实训基地资源优势,为企业员工开展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将签约企业的同学送至生产一线参加顶岗实****真枪实弹进行演练,实现学生毕业后与企业零距离对接。(3)突出成果通过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使得机电一体化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各方面与企业进行全面合作,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4)项目验收点完成情况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部分共41个验收要点,主要建设内容4项,全部如期完成。(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在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下,深入数十家省内外知名企业,本着“德能并重”培养企业生产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综合职业能力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原则。开展企业发展,人才需求,生产流程,岗位能力分析等方面的调研。(1)建设过程①建立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行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市场人才需求和技术发展信息,讨论专业教学改革、课程开发、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及方案、实训基地建设、安排学生实****教师培训等工作,制定相关规章和细则,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经过反复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共同制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原来课程建立模块化实训课程体系,开发校本培训教材。经过调研、与企业共同开发各阶段实训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与现场紧密结合,确保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就业需要的实训要求。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考核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加强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建立健全制度并动态调整,加强过程管理和终结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②校企深度合作,实训与企业生产融合对接以训代教,把企业的车间当成实训场,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实现深度融合对接。高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企业需求与教学内容实现深度融合对接。③行业标准入课程,实现毕业就上班,上班就上岗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优势,邀请机械行业各种专家充分参与课程改革,基于行业标准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将行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做到:行业标准入专业建设体系、职业标准入课程,确保专业课程的内容符合和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实做到了“毕业就上班,上班就上岗”,减少了企业岗前培训的时间与成本。④工匠大师进校园,提高师生职业技能(2)建设成效面向沈抚地区,不断深化和创新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以企业需求和典型生产过程为导向,以企业规范和工艺规范为贯穿,整合教学资,优化教学内容,源重点打造《生产线安装及调试》等5门具有工学结合特征的、适合生产性实****的优质核心课程。充分发挥企业和学院的人力资、源设备资的优势,源合作开发产学研项目,促进工学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成果评估等。(4)项目验收点完成情况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部分共12个验收要点,主要建设内容3项,全部如期完成。(三)实****实训基地建设实****实训基地的建设,紧紧围绕任务书要求,以项目(或模块)为单元、以典型零件(或控制电路)为载体的课程内部结构,以企业工作过程为核心,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设计、将企业技术标准与权威职业资格标准引进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实训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使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80%以上。(1)建设过程实训是高职院校教育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环节。机电一体化专业以示范校建设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加强硬件环境建设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培训质量为目标,培养培训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突出重点、扶持特色、以机械电子综合开发为依托、突出机械设计、电子电路设计为主要特征,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理念。在原有的实训基地基础上,经过三年的建设,共建成和改造各类实训室7个,完善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场地,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扩大规模、增加工位,建成了省内一流、具有示范性的集校内教学、对外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和科研于一体的开放式实训基地。(2)建设成效通过建设,强化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基地。现有实训室6个:工程训练实训基地、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单片机实训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PLC实训基地等,共同组成了体现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理念的实训中心。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了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加大了对现有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现有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功能和优势,以便提升实训基地综合服务能力,在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一套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为实****基地正常运作提供保障。(3)突出成果建成的实训中心能够完成电工电子维修、机械加工、机器人焊接、PLC编程调试、汽车检测与维修、电气自动化组装与调试等各类实训任务,为学生提供符合职业氛围的实训条件,实训中心还可对社会承担生产性服务,为专任教师参加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供场所,是集校内教学、技能大赛、对外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和科研于一体的开放式实训中心。通过示范校建设项目的支持和推动,使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在实践教学设施与专业建设配套完善、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构建起岗位基本技能训练、岗位专业技能训练和岗位适应性综合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建立起以生产性教学工厂为特征的校企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并带动专业群组共同发展。(4)项目验收点完成情况实****实训基地建设部分共26个验收要点,主要建设内容5项,全部如期完成。(四)“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1)建设过程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根本,学院贯彻“人才强校”战略,以校企“互培共育”为主要手段,积极实施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项目并驾齐驱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注重教师的技能培养,安排专任教师每年参与行业、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双师队伍建设培训,提升了教师的实践素质和能力,改善了学院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同时制定兼职教师的引进计划,建立兼职教师准入制度,制定相应标准,严把质量关。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多渠道、多模式引进紧缺人才,完成专、兼职教师的建设目标。(2)建设成效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共有专任教师28名,其中教授5名、教授级实验师1名、副教授6名、讲师13名、实验师2名,助教1名。85%以上为硕士学历,在层次、年龄梯度上都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机电一体化教研室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结构合理、能适应高职办学特点的师资队伍。(3)项目验收点完成情况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部分共46个验收项点。主要建设内容4项,全部如期完成。(五)服务产业能力建设为企业服务方面: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优势、师资优势,扩大为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规模。根据企业需求开发技术培训模块,为企业提供无偿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教师定期下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提供现场维修服务。拓展基地培训方面:提供中级工、高级工技能培训,每年达200人次,提高培训效果;为机电一体化企业培养制造、装配、维修、服务人才。然后学院借助企业的资源,实施生产实****及顶岗实****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匠大师为长期兼职教师,并通过共同开发实践课程,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而形成一个互惠互利的产教结合好局面。(1)建设过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创新,改革管理体制,加速校企合作,以学院教学资源、校内实训基地为服务基础,有效利用校内的各类资源,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建立中小企业机电技术支持中小,发挥学院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充分利用专业和人才优势,树立品牌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拓宽服务渠道,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建设机电技术培训中心,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广泛进行社会交流,为地方、行业提供决策与咨询,切实发挥了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作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启动技术服务项目,建立技术服务与创新团队,拓展社会服务领域,为企业提供应用技术服务。三年来培训工作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且对培训工作做出指示,特别是对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培训人数、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对培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培训服务能力建设,明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2)建设成效建立了中小企业技术支持中心,对周边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进行技术革新,解决技术难题。(3)突出成果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目前获批3项。(4)项目验收点完成情况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部分共22个验收要点,主要建设内容3项,全部如期完成。(六)专业群建设——专业建设辐射(1)建设过程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具有6个专业(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加工技术、电气自动化、工程机械、汽车运用与维护、工业机器人技术等,据机械电子产业链,构建了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的机械与电子技术专业群。通过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建成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技术应用能力强、教学能力突出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建成了以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现场专家为核心的一流“双师型”课程建设团队。高水平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带动专业群相关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实现了专业群内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部分实训课程的师资共享。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基地为为专业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建成专业共享资源库,专业群内各专业实现了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资料、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管理保障措施等资源的共享。(2),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建设核心课程3门:《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钳工操作》、《焊接技术》,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核心课程2门:《UG辅助模具设计制造》、《Mastercam辅助数控加工制造》,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核心课程1门《可编程控制器》,汽车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核心课程4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原理及检修》、《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工程机械专业建设核心课程2门《机械工程图的绘制与识读》、《工程机械柴油机维修》。各个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都有总结性材料和电子、网络资料供其他专业应用。(3)突出成果(4)项目验收点完成情况专业群建设部分共8个验收要点,主要建设内容2项,全部如期完成。三、创新特点(一)创新了“德能并重,学做一体,校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制订机电一体化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构建“四专六证十八能”的课程标准,将“以赛带训”的育人模式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面向沈抚区,不断深化和创新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以企业需求和典型生产过程为导向,以企业规范和工艺规范为贯穿,构建“四专六证十八能”的课程标准,打造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依托的三实训、三对接、三考核人才培养模式,“三实训”是指实训室模拟教学设备实训、校内生产设备实训、校外结合企业生产实训。三对接”是指主干课程对接生产现场、课程设计对接典型工艺、教学科研对接关键技术。“三考核”是指学校学分考核、职业技能考核、企业绩效考核。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重点打造《生产线安装及调试》等5门具有工学结合特征的、适合生产性实****的优质核心课程;充分发挥企业和学院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的优势,合作开发产学研项目,促进工学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成果评估等。四专六证十八能课程标准继续实行订单式培养,共同育人,共同发展,满足企业生产一线用人需求。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对接,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教学设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创造良好的产学研结合氛围,形成“互利双赢”的好局面。按照不同生源特点,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过程。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组织学生的创新活动,以提高综合素质与技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规范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专业标准。面向企业,贴近生产、贴近职业、贴近实践,解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构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实行课程建设项化、工目作过程系统化,根据岗位职业实际需要,不拘一格设计课程方式,为高水平课程建设和课程资源共享服务。完善由用人单位、行业协会、机械职业教育行指委、毕业生及家长及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等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学校“双基”培养与企业顶岗实****相结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了包括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岗前培训、顶岗实****等内容的模块式教学。形成了“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教室与车间,作业与产品”四个一体化教学特色,逐步形成了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专业技能为核心,以综合能力为主线的工学结合课程体(二)形成了独特的“以赛带训”人才培养模式在多年的高职教学实践中,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独特的“以赛带训”人才培养模式即为了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有的目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比赛,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培养、锻炼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以赛带训”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特色是“一赛,二训,三促进”。“一赛”即以技能竞赛为载体,积极打造技能竞赛的平台。竞赛平台分为院级、省级和国家大赛三个层次,通过院级竞赛选拔省赛,通过省赛进入国赛。且每级竞赛均有着不同的侧重点。院级竞赛侧重竞赛的参与度和学生的覆盖面,省级技能竞赛侧重点是以点带面,以强促弱。国家级竞赛的侧重点是树立标兵,打造品牌,以提升学院影响力。“二训”即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改革。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校内生产实践基地基本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训练。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将技能大赛体现的新技术、新工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升。“三促进”即一是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二是以赛促教,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三是以赛促管,加强制度建设。在“以赛带训”、“以赛促学生发展”、“以赛促优质就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尝试。(三)创新了校企实训基地的“共建、共管、共用”合作模式三年来,每年都与企业展开深度校企合作,“共建、共管、共用”一个实训基地。与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数控实训室,与盖恩科技共同建设3D打印实训室,与松下焊接共同建设机器人焊接实训室。四、,着力培养会思考能动手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丰富教学资源。,使高职科研良性发展。,鼓励教师以多种方式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增强岗位适应性;共享实训条件,降低实训场地的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共享师资队伍,发挥教学团队优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结报告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796 KB
  • 时间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