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考研西综生理学历年真题答案解析.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19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考研西综生理学历年真题答案解析 】是由【碎碎念的折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考研西综生理学历年真题答案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章绪论人体内体液包括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种,其中细胞内液约占正常成年人体重的40%,细胞外液约占正常成年人体重的20%,细胞外液又包括了组织间液和血浆,组织间液约占体重的15%,血浆约占体重的5%,故分布在人体各部分的体液量是不相等的(A错)。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被细胞膜隔开,成分存在较大差别,如细胞外高钠、高钙、高***,细胞内高钾等,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可以通过细胞膜进行跨膜物质转运(互相沟通),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等。同样,组织间液和血浆被毛细血管壁分隔,成分存在较大差别,如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血浆蛋白,而组织液中蛋白含量很少,血浆蛋白分子量大,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壁,但水和晶体物质等小分子物质却可以自由通过(互相沟通)(B对C错)。由于血浆是沟通各部分体液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因而各部分体液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是血浆,而不是细胞内液(D错)。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并不与外界环境相接触,而是浸浴在机体内部的细胞外液中,因此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C对),以区别于整个机体所处的外环境。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稳态为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理化性质的基本恒定。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C对),稳态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动态平衡(B对)。维持稳态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都有一个调定点(D对)。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破坏反射弧,神经调节将不能进行(A对)。月经是在卵巢激素周期性分泌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落,产生流血的现象,故月经周期的正常进行主要与卵巢激素有关,属于体液调节(A错)。肢体在受伤害性刺激时的回撤动作为痛觉感受器介导的非条件反射,属于典型的神经反射(B对)。用餐以后血中的葡萄糖含量升高,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通过增加血糖的去路及减少血糖的来源实现降糖作用,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C错)。人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包括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等等(P383),属于典型的体液调节(D错)。某些特殊化学物质(如激素)(B对),通过体液运送的方式对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可单独发挥作用,如肠期胃液分泌(P198),食糜刺激十二指肠分泌促胃液素,进而促进胃酸分泌的过程,是典型的以体液调节为主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在此过程中并不重要),但更多的时候,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受到神经调节的上游调控(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如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加(P6、P412);交感神经兴奋时,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P232、P397)等等。体液调节可以是全身性的,如远距分泌,也可以是局部性的(C对),如旁分泌。相对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调节过程缓慢、持久而弥散(D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P6)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沙尘飞入眼球引起的闭眼动作属于非条件反射(角膜反射),为神经调节(A错):刺激经角膜?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两侧的面神经核?面神经?两侧的眼轮匝肌引起闭眼动作。大量出汗引起尿量减少为体液调节(B对):大量出汗时,由于汗液属于低渗溶液,导致机体失水多于溶质丧失,体液晶体渗透压升高,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尿液浓缩。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为神经调节(C错):食物入口,口腔内的机械、化学、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兴奋沿第?、?、?、?对脑神经中的传入纤维传至唾液分泌中枢(初级中枢在延髓,高级中枢在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处),然后兴奋沿传出神经到达各唾液腺,引起唾液分泌。肢体发出随意运动属于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直接控制的躯体运动,属于神经调节(D错)。旁分泌(P6、P368)是指细胞产生的激素或调节因子通过细胞间隙对邻近的其他种类细胞起促进或抑制作用的调节方式,胰岛素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属于典型的旁分泌调节。血分泌(P368)是远距分泌的另一种叫法,指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循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细胞的调节方式。自分泌(七版生理学P169)是指激素分泌后在局部扩散又反馈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内分泌细胞本身。腔分泌(七版生理学P169)指胃肠激素由内分泌细胞释放后,沿着细胞之间的缝隙,弥散入胃肠腔而起作用的调节方式。神经激素是指由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C对),最典型的神经激素包括抗利尿激素(也称血管升压素)(P6、P140、P258、P385)、缩宫素(P385)和下丘脑调节肽(P380)。“一些神经元也能将其合成的某些化学物质释放入血,然后经血液运行至远处,作用于靶细胞,这些化学物质称为神经激素”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P232)“上述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释放的机制也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即寒冷刺激沿上行的神经传导通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者再刺激腺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甲状腺产生和分泌甲状腺激素”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外周温度感受器兴奋,信息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促进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经“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最终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在此过程中,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为典型的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便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如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直接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节前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嗜铬细胞膜中的N?受体,促使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分泌,同时也提高靶细胞中儿茶酚***合成酶系的活性,促进儿茶酚***的合成(P412),儿茶酚***合成并分泌入血之后参与体液调节,在此过程中,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为典型的神经-体液调节过程“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例如,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骨骼肌的初长度可增强肌肉的收缩张力;肾动脉灌注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基本保持稳定(E对),从而保证肾泌尿活动在一定范围内不受动脉血压改变的影响”。(P144)“这种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在肾血管特别明显(E对),在脑、心、肝、肠系膜和骨骼肌的血管也能看到,但皮肤血管一般没有这种表现”(P243)“在没有外来神经、体液影响的情况下,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能保持恒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E对)。(P135)“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增强,导致心迷走紧张加强,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表现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减小,动脉血压下降;而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弱,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回升”(B错)。(P182)“在心力衰竭或脑干损伤的患者,常可出现呼吸运动增强和减弱交替的现象,其产生机制可能是肺泡气与化学感受器处的PCO?存在时间差和反馈增益过强。当PCO?较高的血液到达化学感受器时,可引起呼吸中枢的反应增强,使肺通气量增加;随着呼出的CO?增多,动脉血PCO?逐渐下降,当PCO?较低的血液到达化学感受器时,又使呼吸运动因缺少足够的CO?刺激而受到抑制,于是呼吸变慢变浅甚至停止”(A错)。(P235)“自主性体温调节是指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发汗、战栗和改变代谢水平等生理性调节反应,以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使体温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C错)。(P404)“胰岛素是促进物质合成代谢,维持血糖水平稳态的关键激素”(D错)。[答案解析]机体对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3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活动均涉及自身调节:如调节肾血流量的肌源性自身调节(E对)和管-球反馈(P6、P243)、尿生成过程中的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P252、P253)、局部组织的代谢性自身调节(P143)、脑血流量的肌源性自身调节(P148)、心肌骨骼肌的异长自身调节(P6、P94)以及内分泌系统存在的大量自身调节等等。但目前为止只考过肾血流的肌源性自身调节(1992N65A,1999N1A)和脑血流的肌源性自身调节(2012N121B)。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是因为过度通气时,肺通气量增加,呼出的CO?增多,血液中PCO?下降,呼吸中枢因缺少足够的CO?刺激而受到抑制造成的,属于化学感受器介导的神经调节(A错)。动脉血压维持相对恒定,主要与心血管系统的压力感受性反射有关,为典型的神经调节(B错)。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依赖于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的皮肤血流量、发汗、代谢水平的改变等等,也属于典型的神经调节(C错)。维持血糖水平恒定最重要的因素是胰岛素,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D错)。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P144)“这种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在肾血管特别明显,在脑(C对)、心、肝、肠系膜和骨骼肌的血管也能看到,但皮肤血管一般没有这种表现”。(P148)“当平均动脉压在60,C对)。140mmHg范围内变动时,脑血流量可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相对稳定”(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方式,其中自身调节包括了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和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两种(P143),肌源性自身调节是指当供应某一器官血管的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时,血管平滑肌受牵张刺激,血管(尤其是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的肌源性活动增强,使器官血管的血流阻力增大,以免器官的血流量因灌注压升高而增多。反之,当器官血管的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时,阻力血管舒张,局部血流阻力减小,以免器官的血流量因灌注压降低而减少。这种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在肾血管特别明显,在脑(C对)、心、肝、肠系膜和骨骼肌的血管也能看到,但皮肤血管一般没有这种表现。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施加影响后,受控部分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信息(B对)反过来纠正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反馈,反馈有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形式。与反馈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前馈(P8),前馈是指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可能出现偏差的活动。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收到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偏差,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前馈调节(P8),前馈具有预见性,能够克服反馈“滞后”和“波动”的缺点,但相对反馈控制系统来说并不常见,在机体稳态调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是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三种调节方式,经过这三种调节方式的调节之后,会呈现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极为多见,在机体生理功能稳态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E对),如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属于神经调节)(P135)、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属于体液调节)(P405)、动脉血压的肌源性自身调节(属于自身调节)(P144)等;另外一种结果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相对少见,并且没有纠正偏差的功能,一般对稳态的维持不发挥作用,正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促进某一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如排尿反射(属神经调节)(P267)、排卵前夕雌激素对LH的促分泌作用(属体液调节)(P428)、蛋白酶原的激活(属自身调节)(P196)等。负反馈调节极为常见,具有纠正偏差的功能,在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A对),如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P135),肺的牵张反射(P183)等。正反馈调节相对少见,并且没有纠正偏差的功能,其意义不在于维持稳态,而在于促进某一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C错),如血液凝固(P74)、蛋白酶原的激活(P196)、排卵前夕雌激素对LH的促分泌作用(P428)等。自身调节和体液调节为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可能介导维持稳态的负反馈调节,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体液调节)(P405)、动脉血压的肌源性自身调节(自身调节)(P144),也可能介导促进某一生理活动正常进行的正反馈调节,如排卵前夕雌激素对LH的促分泌作用(体液调节)(P428)、蛋白酶原的激活(自身调节)(P196)等(BD错)。负反馈能够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具有纠偏功能,并且极为多见,在机体生理功能稳态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B对)。正反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没有纠正偏差的功能,一般对稳态的维持不发挥作用(C错)。人体内控制系统分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三类,非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受控部分不能反过来影响控制系统,不能调控机体内环境的稳态(A错),非控制系统在人体生理调节中较少见,典型的例子为应激对血压的影响。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收到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控制系统(P8),前馈具有预见性,能够克服反馈“滞后”和“波动”的缺点,但相对反馈控制系统来说并不常见,在机体稳态调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减压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属于典型的负反馈调节(B对):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增强,导致心迷走神经加强,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表现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减小,动脉血压下降(P135)。血液凝固(P74)、排尿反射(P267)、排便反射、分娩过程(P432)等均属于正反馈调节过程。(P7-P8)“负反馈控制都有一个调定点…当血压或血糖浓度偏离其调定点时,也通过类似的机制,最后使血压或血糖浓度回到正常水平”(B对)。(P36)“当刺激引起的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则K?外流不足以对抗Na?内流,于是在净内向电流的作用下,膜发生的去极化与Na?电导之间形成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朝着与它原来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血糖浓度调节过程中,血糖升高能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降糖作用,属于典型的负反馈。实际上机体内除排尿、排便、分娩、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中Na?内流、血液凝固过程、排卵前夕雌激素对LH的促进作用、蛋白酶原的激活P296等属于正反馈外,绝大部分调节过程均为负反馈。兴奋的突触传播即动作电位的突触传播,存在去极化与Na?内流的正反馈过程。(P8)“如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当排尿发动后,由于尿液进入后尿道并刺激此处的感受器,后者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完为止”(B对)。(P267)“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活动。这是一个正反馈过程”(B对)。(P36)“当刺激引起的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则K?外流不足以对抗Na?内流,于是在净内向电流的作用下,膜发生的去极化与Na?电导之间形成正反馈”(C对)。(P74)“F?a再激活F?生成F?a,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此外,F?a还能通过使前激肽释放酶的激活而正反馈促进F?a的形成”(D对)。(P74)“生成的F?a又能反过来激活F?,进而可使更多F?激活,形成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正反馈效应”(D对)。(P183)“这种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陷反射。肺扩张时,牵拉呼吸道,使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其传入纤维为迷走神经中的有髓神经纤维,冲动传入延髓,经延髓和脑桥呼吸中枢的作用,促使吸气转换为呼气,肺扩张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加速吸气向呼气的转换,属于典型的负反馈;肺萎陷时,平滑肌内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其结果是增强吸气活动或促进呼气转换为吸气,也属于负反馈。因此肺牵张反射不存在正反馈过程(P428)“雌激素这种促进LH大量分泌的作用,称为雌激素的正反馈效应”(C对)。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巢激素分泌较少,对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作用减弱,引起血和尿中的促性腺激素浓度升高,是典型的负反馈调节过程。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结合于糖蛋白或糖脂上的糖链几乎总是伸向细胞膜的外侧(被称为细胞“天线”),可作为一种分子标记发挥受体或抗原的作用。细胞膜中的糖类主要是一些寡糖和多糖链,它们以共价键的形式与膜蛋白或膜脂质结合,生成糖蛋白或糖脂。结合于糖蛋白或糖脂上的糖链仅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通常可以作为抗原决定簇(B对)或膜受体的可识别部分(C对)。例如,霍乱***的受体就是一种称为GM?的糖脂;而红细胞膜上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就是由结合于糖蛋白或糖脂上的寡糖链所决定的。(P12)“经单纯扩散转运的物质都是脂溶性(非极性)物质或少数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如O?、CO?、N?、类固醇激素、乙醇、尿素、甘油、水等”(A对)。(P12)“各种带电离子在通道蛋白的介导下,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称为经通道易化扩散”(C对)。(P14)“体内许多重要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的跨膜转运就是经载体易化扩散实现的”(B错)。(P15)“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逆浓度差将3个Na?移出胞外,将2个K?移入胞内”(D对)。O?、CO?、N?、NH?等气体分子都是以单纯扩散的形式进行跨膜转运(A对)。葡萄糖主要有两种转运方式,包括红细胞、脑细胞等在内大多数种类的细胞通过经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实现葡萄糖的转运(B错);而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和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则是以继发性主动转运实现葡萄糖的转运。安静时细胞内的钾离子通过钾离子通道以易化扩散的形式向细胞外移动(C对),这种钾离子外向流动是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离子基础。Na?从细胞内到细胞外为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由钠泵介导,为原发性主动转运(D对)。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膜泡运输等方式。其中单纯扩散主要介导脂溶性物质或少数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物质的转运,如O?、CO?、N?、NH?、类固醇激素、乙醇、尿素、甘油、水等;易化扩散包括经通道易化扩散和经载体易化扩散两种形式,经通道易化扩散主要以离子通道的形式(如Na?通道、K?通道等)介导各种带电离子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经载体易化扩散主要介导葡萄糖、氨基酸等水溶性小分子物质进行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主动转运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两种形式,原发性主动转运通常以离子泵的形式(如Na?泵、Ca??泵、H?泵等)转运各种带电离子,继发性主动转运是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与原发性主动转运相耦联的转运系统,可使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带电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区别是前者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不耗能;后者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耗能);膜泡运输包括出胞和入胞两种形式,主要介导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转运。综上,Na?跨膜转运的方式包括易化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方式经通道易化扩散(P12)是带电离子在通道蛋白的介导下,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被动跨膜转运,细胞去极化时的Na?内流(钠通道介导)和细胞膜复极化时K?外流(钾通道介导)均属于经通道易化扩散(A对)。原发性主动转运(P15)是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例如钠钾泵、钙泵、质子泵等(B错)。继发性主动转运(P17)是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某些离子的浓度梯度,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例如葡萄糖在小肠黏膜上皮的吸收和在近端小管上皮的重吸收、Na?-Ca??交换、Na?-H?交换等(C错)。经载体易化扩散(P14)是在载体蛋白的介导下,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被动跨膜转运,如葡萄糖在一般细胞(除小肠黏膜上皮和肾近端小管上皮外)的跨膜转运葡萄糖主要有两种转运方式,大多数种类的细胞通过经载体易化扩散实现葡萄糖的转运,如其中经典的是红细胞、脑细胞等(A对);而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和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则是以继发性主动转运实现葡萄糖的转运(P17)(P216)“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膜中存在特异的转运体,它能选择性地将葡萄糖或半乳糖通过黏膜细胞刷状缘从肠腔转运入细胞内,这种转运方式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P14)“与此不同的是,在单纯扩散、离子经通道易化扩散以及水的渗透过程中,转运速率通常随被转运物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D对)。(P15)“钠-钾泵是哺乳动物细胞膜中普遍存在的离子泵(”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P15)“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逆浓度差将3个Na?移出胞外,将2个K?移入胞内,产生一个正电荷的净外移,故具有生电效应”(CD对)。(P16)“钠泵活动形成的Na?和K?跨膜浓度梯度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基础”(E对)。可兴奋细胞(P38)是指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肌细胞、部分腺细胞等,而对于钠泵来说,产生动作电位只是其功能之一,钠泵还有维持细胞内代谢所需的高K?环境、维持细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等重要功能,因此钠泵是哺乳动物细胞膜中普遍存在的离子泵,而不仅分布于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P16)“钠泵的活动可将漏入胞内的Na?不断转运出去,保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容积,以防细胞水肿”(B对)。(P16)“钠泵活动建立的Na?跨膜浓度梯度可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势能储备”(C对)。(P16)“钠泵活动形成的Na?和K?跨膜浓度梯度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基础”(D对)(P15-P16)“因此,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逆浓度差将3个Na?移出胞外,将2个K?移入胞内,其直接效应是维持细胞膜两侧Na?和K?的浓度差,使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达到胞质内的10倍左右,细胞内的K?浓度达到细胞外液的30倍左右“纵管也称L管,是与肌原纤维走行方向平行的膜性管道,即肌质网(SR),其中包绕在肌原纤维周围并交织成网的部分称为纵行肌质网(LSR),其膜中有钙泵,可逆浓度梯度将胞质中Ca??转运至SR内”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主要有:?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如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就需要高K?环境。?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在静息状态下,膜对Na?、K?都有一定的通透性(漏通道)。虽然K?的通透性相对较高,但由于膜内有机负离子(带负电的蛋白质、核苷酸等)的吸引,外漏的K?较少,而Na?受浓度差和电位差的驱动,漏入到胞内的数量则相对较多。钠泵的活动可将漏入胞内的Na?不断转运出去,保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容积,以防细胞水肿(D对)。?钠泵活动形成的Na?和K?跨膜浓度梯度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基础(AB对)。?钠泵活动的生电效应可直接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钠泵活动建立的Na?跨膜浓度梯度可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势能储备静息电位主要由K?外流产生的,而K?外流的驱动力来自钠泵建立起来的细胞内高K?,细胞外低K?的离子分布状态(浓度差驱动力),当钠泵受抑制,细胞内外K?浓度差减小,K?外流数量减少,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A对)。动作电位主要由Na?离子内流介导,Na?内流的驱动力则来自钠泵建立起来的细胞外高Na?,细胞内低Na?的离子分布状态,当钠泵受抑制,细胞内外Na?浓度差减小,Na?内流数量减少,动作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即动作电位的幅度降低(B对)。Na?-Ca??交换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其动力来自钠泵活动所建立的钠离子跨膜浓度梯度,故当钠泵活动受抑制时,Na?-Ca??交换减弱(C错)。静息状态下,K?达到平衡电位,电化学驱动力等于0,几乎没有电荷的净流动,而Na?的平衡电位偏离静息状态很远,Na?虽然通透性较低(不是没有通透性),但在强大的电化学驱动力驱动下,不断有Na?漏入细胞内(由外到内的净流动),漏入的Na?需要及时经钠泵排出,以保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容积,以防细胞水肿,当钠泵受到抑制后,漏入细胞内Na?不能及时排出,胞质渗透压升高(D对)。(P17)“葡萄糖在小肠黏膜上皮的吸收和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的重吸收都是通过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实现的”(C对)。其中,na在上皮细胞顶端膜两侧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作用下,被动转入体内,而葡萄糖分子则在钠进入细胞的同时逆浓度梯度被带入胞内。七版生理学P13)“当细胞内的Na?浓度升高或细胞外的K?浓度升高时,都可使钠泵激活,以维持细胞内外的Na?、K?浓度梯度”(D错)。(二版八年制生理学P23)“如果用哇巴因抑制钠泵的活动,将减低Na?的跨膜浓度梯度,从而减小Na?-Ca??交换的速率,造成细胞内Ca??浓度升高”Na?-Ca??交换和Na?-K?交换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其驱动力来自Na?的跨膜浓度梯度,Na?顺浓度梯度内流的同时,带动Ca??和K?外流,当细胞外Na?浓度升高时,Na?顺浓度梯度内流增加,Na?-Ca??交换和Na?-K?交换均增强(A对B错)。Na?-Ca??交换增强,Ca??外流增多,细胞内Ca??浓度降低(C对)。(P17)“葡萄糖在小肠黏膜上皮的吸收和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的重吸收都是通过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实现的”(P17)“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溶质跨质膜转运的动力来自钠泵活动所建立的Na?的跨膜浓度梯度”葡萄糖的重吸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另一种是继发性主动转运。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需要载体;继发性主动转运不仅需要载体,还需要钠泵运动神经纤维末稍释放ACh的具体过程为运动神经末梢传到末梢的动作电位触发接头前膜Ca??依赖性突触囊泡出胞(D对),释放ACh至接头间隙,再由ACh激活终板膜中的N?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产生终板膜电位变化。神经-肌接头的终板膜上,实现跨膜信号转导的过程为:ACh与终板膜上的N?型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结合,使之开放,出现Na?内流及K?外流(Na?内流大于K?外流),进而使得终板膜发生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该信号转导过程的受体本身就是离子通道,为典型的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考研西综生理学历年真题答案解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