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4年科学弹性教案5篇.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4年科学弹性教案5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科学弹性教案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科学弹性教案5篇科学弹性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动手实验,提高幼儿口头表达能力,感知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的用途。2、引导幼儿用感官观察和探索事物,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内装橡皮筋、海绵、松紧带、弹簧、尼龙袜等。活动过程:1、感知弹性(1)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动脑玩出各种玩法、启发帮助幼儿讲述操作结果。(2)幼儿交流实验操作的过程及结果。教师: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操作过程中的发现。(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玩得很好,都动脑筋了,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词语:弹性)这些东西都有弹性,(出示松紧带)你们看,松紧带一拉就会变得比原来长,手一松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因为它有弹性。还有尼龙祙,弹簧都有弹性。2、扩展生活经验进行讲述——“找找看,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3、了解用途(1)我们找了那么多有弹性的物品,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弹性的物品到底有哪些作用。(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教师:(出示弹簧)这是弹簧,它是用铁丝做的,一圈圈的,弹簧的用处可大了,做成沙发,坐在上面可舒服了,装在圆珠笔里(出示圆珠笔)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出示拉力器)用弹簧做成拉力器,锻炼身体可好了。(出示电话)电话上装上弹簧使用时也很方便。小朋友衣服上的松紧带也有弹性,这样穿***服可方便了。……活动延伸:1、请幼儿课后去玩海棉垫,进一步感知弹性物品的作用。2、在区角活动中安排活动感知弹性。科学弹性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惯。。。二、活动方法:尝试教学法。三、活动准备:。、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各种橡皮筋、各种皮球、海绵块、手表带、袜子、带弹性的衣服等等)。(弹性)。四、活动过程:一、组织幼儿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弹跳垫之后,:(提问)小朋友在玩弹跳垫时身体有什么感觉?2、你们知道身体为什么会向上跳吗?(自由发言)二、幼儿自由探索材料、,重视幼儿的发现。师:你们面前摆放了很多东西,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变化。(提问后幼儿自由发言),巩固对弹性特征的感觉。师:请小朋友再去试一试刚才没有玩到的东西,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指导幼儿自由发言)小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压或拉它时,它会变形,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这就是物体的弹性。。(如弹跳、弹簧步等)三、比较尝试,、比较。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与刚才不一样的物体,请你们再去试一试,把新的发现告诉我。(自由发言)小结:有的物体能变形但不能还原,有的物体不能变形,所以它们没有弹性。2、请幼儿把有弹性与没有弹性的物体分家,分别放在两个不同颜色的筐子里。四、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的认识和理解师: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有弹性的物体?(自由发言)五、小结内容,: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又学会了许多知识,知道了用力拉压物体会改变开头手一松物体又恢复原状的现象叫弹性,还明白了弹性的东西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走迷宫”,幼儿出教室。教学反思:本堂课气氛活跃,孩子兴趣很浓,达到了活动目标,但对于弹性的极限没有阐释清楚,以后备课需要思考的更全面一些。科学弹性教案篇3活动目标:1、发现物体的弹性(能变形、还能恢复原状),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2、学****用铁丝在筷子上缠绕铁丝的技能。3、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在他探索中的发现和感受。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活动准备:材料1:皮筋、松紧带、小气球、海绵、尼龙袜、弹簧(每组一份)材料2:橡皮泥、铅丝(细铁丝)、硬纸板做的小丑头、小动物头等、圆筷子(或粗细适当的圆柱体缠绕铁丝用)活动过程:1、呈现材料1,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玩玩桌上的东西,感知发现弹性。说说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提问一些幼儿,让幼儿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知)如:拉皮筋会变长,松手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捏捏气球,会扁下去,松手又鼓起来等。教师在幼儿发现的基础上小结:有的东西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变化,不用力时又恢复原样,叫物体的弹性。2、幼儿再次进行操作(请幼儿换着玩一玩,对每个东西都拉一拉、捏一捏、压一压)3、弹性的利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你平常见过什么利用弹性的物品?有什么用?(根据幼儿的回答,或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思床垫用海绵和弹簧,坐躺着舒服,夹克袖口、弹跳床、自行车轮胎、弹簧称、拉力器、弹性玩具等,弹性的东西真有用。)4、幼儿制作弹簧小玩具(1)出示自制的弹簧小玩具,玩一玩,引起幼儿兴趣。(2)教师示范怎样缠绕铁丝,辅导时也要重点辅导幼儿将铁丝紧紧地缠绕在圆筷子上做成弹簧。(3)幼儿玩一玩自制的弹簧小玩具。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弹性物体,这些物体都是幼儿生活中常接触的,他们很感兴趣。通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践,让他们感知弹性物体的特征,探索弹性的秘密,从而使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但是,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们感觉,对大班幼儿来说,内容多了一些,尽管活动的前半部分,我利用各种弹性物品让幼儿充分感知了弹性物品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并且知道了弹性可以再不同的物体上都能找到,也基本理解了弹性的特质。但是活动的后半部分,我利用铅丝让孩子们进行弹性物品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一是在材料的选择上,制作弹簧的铅丝弹性度不够,不能充分的展现弹簧的特征;二是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如何绕?怎么绕?搞不清楚,原因是:作为弹簧本身就有许多的知识点可以给孩子们讲解,其实弹簧本身就能作为一个活动来展开,从而能更好的让孩子们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认识弹性,理解弹性物品。本次活动虽然有一些遗憾,但是总体来说,孩子们对于最后的作品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在日常生活中可尝试的让他们利用相关的材料制作出更有创造性的东西。科学弹性教案篇4活动目标:。,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活动准备:海绵、气球、松紧带、皮筋、橡皮、积木、铅笔、袜子、手套、皮球、橡皮泥、弹簧秤、游泳眼镜等。活动过程:,初步感知弹性。(1)幼儿玩气球、海绵、松紧带,拉一拉,捏一捏,压一压,看看它们会有什么变化?(2)幼儿玩耍,教师巡视,观察幼儿操作中的发现。(3)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获取弹性的经验。(1)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不对它们用力时,一松开又会有什么变化?(2)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新发现。。(1)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这些东西,你们知道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2)幼儿思考,自主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总结:这些东西真有趣,对它们用力时,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变形,一松开,。,引导幼儿说说有弹性物体的用处。(1)刚才我们发现皮筋、海绵、气球它们都具有弹性,除了这些东西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呢?(2)这些有弹性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呢?(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丝床垫里有弹簧和海绵,坐着躺着觉得很舒服;弹簧秤小小的,携带很方便……。。幼儿玩桌上的一些材料,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哪些东西是没有弹性的,然后帮它们分分家,分别放在桌子的左边和右边。:奇妙的口袋。幼儿到口袋里摸出一样东西,放在老师手里不让大家看到,然后用动作告诉大家这个东西是有弹性的还是没有弹性的。:小朋友,请你们回去再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找到了玩一玩,再来告诉大家。延伸活动:下了课,请小朋友到你的好朋友身上,到教室里找一找,能不能找到有弹性的东西。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捏捏海绵,拉拉皮筋,压压气球,通过让幼儿对这些有弹性物、体的操作,充分的感知材料,探究材料,从而获得了有关弹性的经验。并结合幼儿已有的探索经验,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存在问题:关于弹性的概念很大,本次活动的目标只是让幼儿通过操作,初步感知弹性,有些物体所具有的弹性将有待与幼儿长大后再去研究,游戏时教师对乒乓球弹性的讲解只会带给幼儿一种误解。科学弹性教案篇5设计意图一个小女孩的辫子散开了,我找了一根皮筋给她扎辫子,其他的小朋友都围过来观看,忽然一个小朋友好奇的问:“老师,皮筋为什么能拉长?”其他的小朋友也七嘴八舌的问:“老师,我裤子上的松紧带为什么也能拉长?”我说:“因为皮筋、松紧带有弹性。”孩子们异口同声的问:“什么是弹性?”望着孩子一双双好奇、求知的眼睛,我决定和孩子一起探索弹性的秘密,了解有关弹性物体的特征,以及弹性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2024年科学弹性教案5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