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咏雪》(一)、阅读文言文《咏雪》,回答问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撒盐空中差可拟()(3)俄而雪骤()(4)与儿女讲论文义()。(1)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未若柳絮因风起。,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1:..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④迨:等到。⑤倍:同“背”,背诵。。①患记问不苦人()②迨能倍诵乃止()..③迨能倍诵乃止()④咏其文()..6、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乃终身不忘。。。思其义,所得多矣。8、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陈太丘与友期》(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B去后乃至(才)..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2:..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足日,饮酒乐,天雨(这)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4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6分(1)不知其旨也()(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兑命》().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本文的中心句是()。3分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体会。4分(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典:主。)5、解释带点的词意思:10分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教学为先()其()此之谓乎()...3:..6、翻译:6分(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2)念终始典于学。《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之”指代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之”“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倒塌)(划船)C、不亦傎乎(颠倒,即本末倒置)(逆水流而上)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道理:句子:(二)揠苗助长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揠,拔)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人,这里是指家人)曰:“今日病(病,累)矣!予(予,我)助(助,帮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槁,枯萎)矣。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⑴谓其人曰().⑵其子趋而往视之().7、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⑴宋人有闻其苗之⑴不长而揠之⑵者(之⑴:之⑵:)⑵其子趋而往视之(之:)8、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⑵苗则槁矣。9、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5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223 KB
  • 时间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