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数字城市产业研究报告(2023年).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3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数字城市产业研究报告(2023年) 】是由【琥珀】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数字城市产业研究报告(2023年)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目 录一、数字城市产业总体发展态势 1(一)产业周期:我国数字城市产业正处于成长期 1(二)产业投资:数字城市产业投资规模逐步企稳回升 3(三)产业布局:数字城市企业集中分布于东部省份 3(四)产业生态:科技巨头和大型国企加速业务转变 4二、数字城市关键要素发展洞察 5(一)咨询服务:步入全过程、一体化咨询服务发展期 5(二)基础设施:向高速、融合、安全、智能方向演进 7(三)数据要素:供需双向发力加速释放数据乘数效应 10(四)智能中枢:走向智能升级、多级联动发展新阶段 15(五)智慧应用:呈现多方协同、全域提升发展新趋势 16(六)运营服务:多元化、一体化运营体系取得新进展 18(七)数字安全:安全形势严峻,产品服务发生大转变 19三、数字城市产业热点板块 20(一)AI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行业迎来规范化发展 20(二)数据流通:数据产品开发成为数据业务发展重点 22(三)算力设施:算力智能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 25(四)数字文旅:文创、文传、旅游消费新业态繁荣 28四、数字城市发展建议 30(一)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数字城市发展“活力” 30(二)强化数据赋能,释放数字城市发展“潜力” 31(三)拓展场景应用,激活数字城市发展“动力” 31(四)促进产业协同,提升数字城市发展“合力” 32(五)加强运维运营,提升数字城市发展“效力” 32图目录图1 我国数字城市产业周期 1图2 2016-2022年我国数字城市产业投资规模(单位:万亿元) 3图3 我国数字城市企业分区域分布情况 4表目录表1 可信数据空间典型案例 10表2 各地数商发展政策 12表3 各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发展政策 14表4 算力调度平台主导单位分类 27一、数字城市产业总体发展态势(一)产业周期:我国数字城市产业正处于成长期结合发展驱动力、市场格局、商业模式、应用场景等方面,我国数字城市产业周期可划分为产业萌芽期、产业探索期、产业成长期三个阶段。当前,我国数字城市产业正处于成长期,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不断涌现,技术与业务融合走向深入,市场空间由大型城市向中小城市拓展,产业发展方向由单一场景、系统平台建设逐步向多跨场景、长效运营服务转变,市场规模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数据要素、运营服务等领域有待发展壮大,我国数字城市产业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图1我国数字城市产业周期产业萌芽期(2008年-2013年):国外智慧城市理念引入中国,集约、低碳、生态、智慧等先进理念开始融入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国家层面正式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开展行业应用。这一时期数字城市市场需求较少,产业投资规模增长较慢。以IBM、微软、思科等为代表的外资高科技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强,国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领军企业成立产业联盟,协同开展数字城市建设,初步形成了数字城市产业生态。产业探索期(2014年-2019年):数字城市关键技术不断发展,单一行业应用走向深入,跨行业融合应用逐步涌现,“互联网+”行动加快推进,政务云、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城市大脑等系统平台开始规模化建设,数字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这一时期国内一、二线城市市场需求逐渐扩大,相关企业数量和产业投资规模增长较快。依托云、网等数字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生态优势,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和阿里、华为、腾讯、科大讯飞、中国电子等为代表的综合集成商成为这一时期的市场引领者。产业成长期(2020年至今):地方主导的城市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县域数字城市建设发力,数字城市长效运营逐步受到重视。这一时期数据要素赋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作用逐步显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等多跨业务场景和运营管理、标准规范、评估评测等服务类需求增加,区县、园区等下沉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各地在数字城市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参与的可持续运营模式,数字城市建设运营平台企业和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数量显著增加、职能逐渐完善,市域一体化的运营模式不断创新,运营服务重要性日益凸显。(二)产业投资:,。2020年,受疫情影响,各地在数字抗疫、在线教育等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加强,数字城市产业增长迅猛,。2021年,我国数字城市产业投资规模较2020年有所回落,。2022年,河南、山东等多个省份将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建设数字强省等作为重要目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苏州、滨州、三亚等地方政府持续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我国数字城市投资有所增长,,成为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22016-2022年我国数字城市产业投资规模(单位:万亿元)(三)产业布局:数字城市企业集中分布于东部省份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数字城市企业区域分布差异明显。其中,绝大多数企业分布在东部地区,占比超过70%;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企业数量接近,东北地区企业数量显著少于其他地区。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3我国数字城市企业分区域分布情况1从省份分布来看,广东数字城市企业数量拔得头筹,占比超过20%;上海、北京、浙江、江苏4省(市)数字城市企业数量处于领先位置,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7%;以上5省(市)构成我国数字城市产业第一梯队,是我国数字城市产业最发达、企业最活跃的地区。山东、四川、福建、湖北、山西、河北、陕西、安徽、湖南、江西、河南、重庆12省(市)位列第二梯队,企业数量占比合计约为30%;中部地区省份全部位列第二梯队,成为我国数字城市产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其他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位列第三梯队,企业数量占比合计约为10%,数字城市产业尚有较大发展空间。(四)产业生态:科技巨头和大型国企加速业务转变科技巨头数字城市业务相对收窄。受企业战略、成本、利润等因素影响,诸多科技巨头逐步从集成业务向提供专业产品、服务转变。例如,华为早期发挥生态优势,建设数字城市生态圈,致力成为数字1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数据。城市领域的综合服务厂商;现阶段从集成商到“被集成”转变,更加专注于ICT设备供应。腾讯早期基于WeCity未来城市理念,以省、市为单位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现阶段更侧重于提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产品与服务。大型国企跨界参与数字城市建设。近年来,中国电建、中国建筑、华润集团等20余家传统行业大型国企跨界参与数字城市建设。例如,中国电建积极参与数字雄安建设,提供了集成式、全产业链、综合性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为雄安新区打造“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上一座城”提供了“电建方案”,助力雄安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同步建设的城市;中建三局成立数字工程有限公司,以物联网+BIM助力数字城市建设,重点布局城市生命线、智慧水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业务。二、数字城市关键要素发展洞察(一)咨询服务:步入全过程、一体化咨询服务发展期规划咨询全方位一体化,助推数字城市整体协同建设。一是总体工程设计理念融入数字城市顶层设计,促进需求方、集成商、项目实施方多方协作,推动数字城市一体化建设。例如,广州市创新引入总体设计理念,提出探索建立总体设计专班,开展项目全生命周期总体设计,避免大型复杂信息系统设计与建设脱节、功能重复开发建设等现象。二是全过程工程咨询贯穿数字城市规建管运评全流程,促进数字城市建设落地。全过程工程咨询对数字城市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各有关方面的工程咨询服务,可以将数字城市项目顶层设计的初衷及相关管理意图最大限度地贯彻执行下去,实现顶层设计与项目实施的无缝衔接。例如,珠海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开展了覆盖顶层设计、征集立项、项目建设、项目验收、项目后评估等环节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确保了项目从规划到实施的全过程管控。三是数字城市一体化规划管控促进规划、实施、技术与标准体系协同衔接,保障数字城市建设有序推进。例如,北京市制定了包括编制评审体系、实施动态监督体系、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统筹技术支撑体系等智慧城市四级规划管控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管理闭环,确保智慧城市规划的落地实施。四是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促进咨询实施交付服务一体化,保障数字城市设计与建设高效衔接。EPC模式由总承包商承担数字城市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可以有效避免设计与施工脱节,保障数字城市设计与建设一体化推进。目前,EPC模式已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一种主要模式,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规范制定稳步推进,促进数字城市健康发展。我国数字城市标准化工作主要由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主导,构建形成了由总体、技术与平台、基础设施、数据、管理与服务、建设与运营、安全与保障等七部分组成的标准体系总体框架。近年来,在总体组的指导与协调下,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全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技术委员会(SAC/TC567)等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推进数字城市相关标准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标准,目前,已有40多项国家标准编制完成并发布。此外,自然资源、住建、卫生健康、公安、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也开展了时空基础设施、智慧医疗、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数字孪生水利等领域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数字城市相关标准的发布实施,为数字城市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取得了显著成效。GB/T33356-2016《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GB/T36333-2018《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等国家标准已成为各地开展数字城市规划、建设、评估时重点参考的技术依据,得到了广泛应用,切实发挥了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2。(二)基础设施:向高速、融合、安全、智能方向演进网络基础设施向更高速和可信发展。一是万兆光网蓄势待发。欧洲电信标准协会于2022年9月发布了F5GAdvancedandBeyond白皮书,F5G-A助力光网由千兆迈进万兆,地方政府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2023年9月,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市经信局联合发布《“光网之都,万兆之城”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全国率先以政策文件形式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向“万兆光网”方向演进升级。2023年9月,上海印发《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上海将初步建成以5G-A和万兆光网为标志的全球双万兆城市”。二是可信韧性的网络基础设施正探2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版)

数字城市产业研究报告(2023年)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琥珀
  • 文件大小333 KB
  • 时间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