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蜀相》导学案.ppt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蜀相》导学案 】是由【夜紫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蜀相》导学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蜀相》导学案汇报人:2024-01-07目录contents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梳理与拓展思考题引导与课堂互动练****题设计与答案解析课堂总结与延伸阅读建议01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大量经典诗篇,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被尊称为“诗圣”。杜甫的诗作在格律、炼字、用典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生平与成就当时杜甫因避安史之乱而流寓四川,目睹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程,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深感忧虑。诗中通过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追念,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忧虑。《蜀相》是杜甫在四川成都时创作的一首七律,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蜀相》创作背景唐朝中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国家由盛转衰,政治***、社会动荡、民生凋敝。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政治问题严重,导致国家权力日益衰落。同时,社会经济也遭受了严重破坏,农民起义不断,边疆地区的安全形势也日益严峻。时代背景:唐朝中期社会状况02文本解读与赏析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设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描绘丞相祠堂的景色,以乐景衬哀情;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思和缅怀。篇章结构全诗以问而起,以寻访为主线,采用寓情于景、直抒胸臆等手法,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语言凝练,用典贴切,感情真挚。写作特点《蜀相》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诗中描绘了丞相祠堂周围的自然风光,如“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这些景色既烘托了祠堂的庄严、肃穆气氛,也寄寓了诗人的情感。自然风光诗中提到了丞相祠堂这一人文景观,它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祭祀之所。通过描绘祠堂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以及诗人的感慨,展现了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人文景观诗中描绘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对诸葛亮的评价杜甫在诗中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认为他是蜀汉的柱石和忠臣。通过“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等诗句,可以看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崇敬和仰慕之情。情感表达诗人在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和仰慕之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深深叹惋和无尽感慨。这种情感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兴衰、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思考。杜甫对蜀汉丞相诸葛亮评价及情感表达

《蜀相》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夜紫儿
  • 文件大小5.41 MB
  • 时间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