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金融统计——精选推荐.pdf


文档分类:金融/股票/期货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金融统计——精选推荐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金融统计——精选推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但又不能忽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点,因此,我先将1993年设为中国金融统计体系的发展阶段的总分界点,再将1978年和2000年设为分分界点。1993年之前为第一阶段,之后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为MPS下的金融统计体系,第二阶段为SNA下的金融统计体系。在第一阶段中,将1978年改革开放这一重大转折点作为分界点。1978年之前,中国金融统计体系是建立在苏联模式下的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金融体系基础上的,货币与金融统计主要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综合信贷计划服务为主。自1978之后,对中国金融体系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中心,以国有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为主体,保险、证券及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这时,对于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中国来说,金融统计体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的简单综合信贷计划服务统计、现金统计已经远远不能与之相适应,涵盖全社会金融活动的金融统计体系已经形成。第二阶段,由于2000年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中国带来了无数机遇和挑战,比如如何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下独善其身、如何解决加入WTO后面临的棘手问题、如何应对相关国际准则的陆续出台,如何利用GDDS成员国身份学****先进经验并提高中国金融统计数据公布水平等,因此将新千年作为这段时期的分界点。2000年之前,中国基本上完成了从MPS向SNA的成功转型,金融统计体系也在按照SNA的要求逐步发展完善。这一时期,中国建立了相关统计法律法规,为金融统计提供了法律保证。同时,中国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报送金融统计数据的制度、全科目上报制度等,这些都是对金融统计方式的重大改革。新千年后,对中国金融统计体系影响最大的国际标准应该是《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它的出台为中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的不断完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系。目前在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体制下,中国的金融统计框架是以《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要求的基础上构建的,随着SNA(2008)、CGMFS(2008)的相继出台,又为中国金融统计制度的不断优化提供了可靠方法指导和改革动力。,顾名思义,是金融系统各项经济活动的统计。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统计,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管理金融和经济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我国制定货币政策、实施金融计划管理工作的依据和基础。金融统计是适应国家经济管理和一国金融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金融统计是国家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金融信息、金融分析与政策咨询于一体,以社会金融活动中的各种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金融与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托,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判断、预测国民经济运行及金融的发展情况,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一)金融统计的概念金融统计是对金融活动及其规律性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是金融统计工作、金融统计资料、金融统计学的总称。金融统计工作,是按照国家金融统计有关法规,采用各种科学的统计方法,对社会金融现象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即金融统计实践。金融统计资料,是金融统计工作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有关社会金融现象和过程的数字资料和其他资料,是金融统计工作的成果。金融统计学则是研究金融统计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原理的方法与科学。它以特定的金融现象的数量为研究对象,研究金融统计工作中的基本规律,阐述金融统计的性质,明确金融统计工作的基本方针,确定金融统计的范围。(二)金融统计的性质金融统计学作为一门以金融现象的数量方面为特殊研究对象的专业统计,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第一,金融统计是从总体上对客观金融现象进行研究的。第二,金融统计研究金融领域内容客观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过程。第三,金融统计必须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揭示金融活动的规律。第四,金融统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寻金融活动的规律,应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进行科学预测,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依据,从而促进金融更好地发展。,金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如动用闲置资金、积聚零散资金,加速资金周转的中介作用,对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以及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的调控作用,对总体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综合反映作用等等。相应的,金融统计在国民经济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整理金融统计资料,,,,、银行现金收支统计、货币供应与流通统计、金融市场统计。银行信贷统计(1)银行存款资金统计(财政存款和企业存款占存款的主要部分)银行存款资金统计主要指标:存款余额、存款收支发生额、存款平均余额、存款周转率储蓄存款的主要指标:储蓄率、人均储蓄额、平均存储天数(2)银行贷款资金统计主要指标:贷款发放余额、贷款累计发放余额、贷款平均余额、贷款累计回收额、贷款周转率、贷款产出率(3)信贷资金平衡统计主要指标:信贷收支差额银行现金收支统计主要指标:(1)现金收入总额=各项现金收入合计额+现金投放额(2)现金支出总额=各项现金支出合计额+现金回笼额(3)现金收支比例系数=期内现金支出合计额/期内现金收入合计额(4)现金回笼率=(收入合计-支出合计)/(期初流通中货币量+期内支出合计)货币供应与流通统计(1)货币供应量:四个层次(2)货币流通量期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期初市场货币流通量+本期内现金投放总额-本期内现金回笼总额(3)货币流通速度现金归行速度=期内银行现金收入合计额/期内货币平均流通量金融市场统计(1)金融市场分类按约定期限:短期资金市场、长期资金市场按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市场(包括票据、债券、股票市场)、间接融资市场(包括货币、存单、信托、保险市场)按成交后是否立即交割: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以证券新旧为标志:证券发行市场、证券交易市场(2)金融市场统计的主要内容1、利率统计。2、债券股票统计。3、汇率统计。,可以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从而更加迅速有效地揭示金融领域内众多现象的规律。一般的,统计学有以下几种基本的研究方法。第一,大量观察法。这是指对研究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数的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第二,综合分析法。所谓综合,是指把经过大量观察所取得的资料以各种综合指标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数量特征。第三,归纳推断法。它是指通过统计调查,通过观察各单位的特征来得出总体的特征。第四,数学模型法。它是根据一定的假设条件,用数学方程去模拟现实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和一般的统计工作过程一样,金融统计工作过程也要先经过金融统计设计、金融统计调查、金融统计整理和金融统计分析四个阶段。,是根据金融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整个统计工作所作的通盘考虑和科学安排。金融统计设计的成果是各种设计方案,包括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各种分类目录、金融统计报表制度、调查方案、综合整理方案和分析方案。做好金融统计设计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金融统计研究的目的。2)确定金融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明确统计分类和分组。3)确定金融统计分析的内容和方法。4)制定调查方案,选择调查方法。5)制定调查整理方案。。按统计调查包括的单位划分,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统计调查的时间连续性划分,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按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的组织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专门调查和金融统计报表两种。,对金融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地分组和汇总,或对已加工的综合资料进行再加总,为金融统计分析提供系统的、有条理的综合资料的过程。金融统计整理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设计和编制金融统计资料的汇总方案。金融统计汇总方案应明确规定各种统计分组和各项汇总指标。第二,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主要是审核原资料是否准确、及时、完整、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第三,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第四,对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审核,改正在汇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差错。第五,编制金融统计报表,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来反映金融现象在数量方面的有关联系。:第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首先,数字要准确,情况真实。其次,要尊重客观实际,切忌主观臆断,要有全局观点,切忌片面性。再次,要敢于讲真话,不能随波逐流,不能隐瞒错误和缺点。第二,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准绳。第三,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统计分析的一般步骤如下:第一,确定分析的目的并选定分析题目;第二,拟定分析提纲;第三,收集、鉴别、整理资料;第四,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第五,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统计分析报告。到金融统计分析,主要有金融统计指标法、金融统计综合分析法、金融统计预测分析法。(1)金融统计指标法所谓金融统计指标法,是指根据金融监管以及金融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按金融统计制度对金融业务活动进行调查、归纳、汇总而设计的统计项目,它由指标名称以及数值构成,反映某种金融现象的具体数量或数量关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金融统计指标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金融统计指标所构成的一个金融核算整体,就构成了金融统计指标体系。金融统计指标及金融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立体现了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反映金融业务活动的发展状况,是进行金融统计分析的基础。(2)金融统计预测分析法所谓金融统计预测,是根据大量的实际金融统计资料所反映的金融现象的发展规律和数量对比关系,运用统计方法,预测金融现象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和达到的水平。金融统计预测方法按照方法性质的不同分为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按照预测时间状态的不同可分为静态预测和动态预测,按照预测方法和模型的不同可分为时间序列预测和回归预测,按照时间长短的不同可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等等。(3)金融统计指标综合分析法金融统计指标综合分析就是依据所建立的金融统计指标体系,通过对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的比较,从宏观或微观方面对各种金融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撰写金融统计研究报告。该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研究的基本过程、主要结论、结论的成因分析、对策研究、附录(包括所运用的主要方法、主要附表和附图等)。,我国在金融统计制度改革中取得了辉煌成就,但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的深化,新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现行的金融统计制度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金融理论研究和宏观调控工作的需要,越来越显现出它的不足与缺陷,下文就对现行的金融统计制度存在的不足作些阐释。(一)。一些大量涌入的外资银行尚未纳入货币与金融统计的核算框架中。对某些审批和监管主体变化较大的金融活动,金融机构统计尚存盲区,如典当公司等。。当周转性的资产公司、保险代理等新机构出现,或中国金融信托投资公司等老机构撤销和重组之后,金融公司统计分类未能对其做出及时反映。。对担保、承诺以及保管、评估等或有性质的金融服务活动还没有规范的分类方案,进而未能对其进行完整准确的统计。(二)。(1)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界限划分模糊。金融创新,如短期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债券回购等模糊了金融工具的货币性,使传统货币口径计量的货币总量对政策的作用减弱。(2)货币供应量统计出现重复或遗漏现象。部分金融资产,如银行卡项下的活期储蓄存款、结算中的款项、预算外财政存款等的流动性发生变动,加之我国金融资产分类存在分类标志不统一,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和负债双方分类不对称,这样造成汇总困难,致使货币供应量统计出现重复或遗漏现象。(3)货币的外溢与外汇的流入对货币供应量统计产生的影响。有大量的外溢货币包含在货币供应量统计中,按照IMF从货币持有者方面来定义广义货币的基本原则,我国应将这部分从货币供应量统计中剔除。流入的外汇中经过结汇和兑换或流动性较强的部分会对总需求产生影响,这部分应该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4)货币计量方法落后。我国对货币总量计量方法是相对落后的简单加总法,不仅有夸大货币总量之嫌,而且不能很好的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1)我国尚缺少包括在华外资机构数据的本外币合并的银行概览,同时未能按MFS(2000)框架要求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编入其他金融性公司概览。(2)我国缺少完整资产负债表,而且只有货币概览与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合并后得到的反映准货币的广义货币概览,还没有为分析整个金融性公司部门对其他经济部门和非常住者的债券和负债提供更为完整金融数据的金融概览。(三)。(1)我国金融统计信息的覆盖面较窄,金融统计指标对于农业、房地产、汽车、钢铁等重点行业的统计指标设立不完备,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货币政策实施效果。(2)金融统计指标利用率不高。例如短期贷款下“其他”项目的设置只起报表平衡和校验的作用,这一项目实际数据往往较大,却无法分析使用。(3)由于会计与统计的制度改革不同步,导致会计科目与统计指标设置不同步,从而使金融统计指标体系跟不上金融业务发展和会计制度改革的步伐。(4)信贷收支表指标分类线索较为繁复。比如,贷款同时按照期限、行业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这会导致划分标准各异,指标属性不同,各个子项间不衔接,严重影响了对信贷结构的判断,信贷收支表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参考价值正逐渐减弱。(5)现金收支统计已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的活动。中国居民的流动性偏好主要还不是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是投机动机。大量持有现金用于股市炒作,而且这些资金散落于千家万户,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统计。随着银行卡业务的飞速发展和网络银行的兴起,如商品销售收入、储蓄存款收支等指标也不能反映其原有的含义。。(1)金融市场统计范围不够全面。一些直接融资市场如地方产权市场、信托市场、典当行等没有被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所反映。(2)金融市场统计调查体系发展相对滞后。金融市场机构数据收集方式单一,报送负担大,报送数据质量低,数据利用率不高。目前很难在数据质量与报送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3)金融市场统计指标相对单一。很难获取可以综合反映金融市场的构成以及能对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风险传递机制作进一步研究的信息。。中国人民银行的大部分数据仍以存量统计为主,流量统计仅限于现金收支统计、中间业务统计、贷款累放累收统计。与金融交易相关的流量统计指标尚未设立,没有做到存量与流量并重的全方位金融统计。(四)。(1)对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的制约性法律法规不完善,可能造成监管机构追求自身利益,产生道德风险。(2)法律尚未为我国三大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协同监督、从组织体系上形成合力创造条件。。(1)监管内容不全面。我国重视传统的贷款业务,轻视表外业务监管,忽视利率和汇率风险的监管,忽视对银行内部的监管,对金融创新工具的监管不足。(2)中国的资产负债管理考核办法是缺乏综合性量化的单指标风险监管银行非现场监管体系,它无法关注金融部门稳定性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双向关联关系。(3)中国金融监管统计侧重于微观金融机构风险的监管,缺少影响金融系统性能的宏观经济因素指标,不能从综合评估的角度提升金融风险监管的水平。。(1)宏观审慎分析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跨金融机构的数据构架,其建立和完善必须依托于跨机构的统一金融监管机制,而中国现行监管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分业监管,随着混业经营的国际趋势日益增强,它们之间的矛盾亦日益加深。(2)金融机构之间难免会有交叉性业务,或者某些业务具有双重属性等,加之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协调性差,使该监管的没监管,不该重复监管的同时被监管了。(3)监管机构与相关金融公司的利益关联,可能诱发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因监管权限对其又是鞭长莫及。(五)、不准确。(1)缺乏对商业银行信息公开披露相关的责任约束机制。(2)生产数据所依循的原则或运用的方法与国际标准存在差异。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X-12-ARIMA季节调整模型等一系列数据加工方法落后于CGMFS(2008)的数据调整方法;许多资产仍然按照历史成本法来估值,而SNA(2008)要求采用“公允价值”核算呆坏账以及新的口径计算FISM。、不充分。(1)我国保险公司披露的信息对投保人高度关注的详细信息如投资类保险的投资方式、投资渠道、投资人情况等都不予披露或轻描淡写。(2)多数商业银行将资本结构、资本充足率、资产风险状况视为商业秘密而没有予以披露。、不透明。我国在信息披露的时间和频率上都没达到国际标准水平。另外,我国商业银行重大事件上的披露都是讳莫如深。。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统计局等机构之间缺乏统计工作方面的有效合作,信息共享渠道不通畅、不发达。(一)优化金融机构部门和金融工具分类,为货币金融统计奠定良好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大环境的改善,外资机构越来越多的出现,应将其纳入货币与金融统计框架并加强管理。对于一些界限模糊的行业,如典当业,应按照其规模或主要业务性质、占比等归入明确的机构部门。对于创新金融工具,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按照MFS(2000)相关要求将其纳入广义金融工具范畴。(二)调整、扩大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调整货币统计层次。中国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发展,调整、扩大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以适应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比如将一些金融工具纳入M3统计,甚至以局域性为实验单位将其扩大至流动性总量,或根据流动性的强弱变化,调整一些不适宜的统计指标的层次,如银行卡活期存款等。,调整货币总量计算方法,完善货币统计数据的编制方法。我们可以借鉴英国计算货币总量的方法,采用加权汇总方法来计算货币总量,对不同的宏观经济目标,按照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的重要程度或相关程度来计量不同总量。中国也可以借鉴欧洲中央银行关于货币统计的方法,即先按流动性等国际通用标准设置金融机构负债项目,再对计算货币供应量有关的负债项目按原始期限进行分类,以合理反映不同流动性的货币资产对货币供应量的贡献程度。至于货币统计数据的编制问题,我们可以借鉴CGMFS(2008)关于货币统计数据编制的相关内容。(三)。由于“全科目”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方法以及生成的报表难以满足目前中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与金融分析的需要,再加上中国的会计准则也逐步迈向国际化,“全科目”统计基础发生动摇,中国应摒弃以会计科目为基础的“全科目”主表。同时,我们应尽快编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负债表,当然,宏微观兼顾的大量辅助报表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要对修改后的指标体系作出科学详尽的解释并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减少多重标准并存的现象,使统计归属划一,减少统计人员在填报数据时主观想象发挥的空间。,完善金融市场统计。无论从SNA(2008)对金融流量和存量核算的相关议题来看,还是CGMFS(2008)中提出的“三级金融统计”概念来说,都体现了国际货币与金融统计相关权威组织对未来流量与存量金融统计的高度重视。因此,有必要设立并扩展与金融交易相关的流量统计指标,做到存量、流量统计并重,力求体现金融与国民经济发展、国际收支统计、专题统计(企业贷款统计、利息统计、有价证券统计、对外交易统计等)。构建一种集中与分散的金融统计模式,这样,才能宏观掌握资金整体流量与流向,才能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准确与高效;才能真正实现与国际统计标准接轨;才能对金融风险作出准确预警与报告。3、金融统计数据透明度的提升。采用国际公认的统计透明度标准是中国金融业参与世界分工与合作,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的必然选择。从GDDS对数据诠释标准模板来看,要求的不仅仅是主要数据的公开,更主要的是公布数据的有关说明,使公众了解数据的生产过程、统计产品的组成、数据的含义、编制方法及可信度,从而正确有效地使用。这正是中国目前金融统计还没有触及到的。我建议:首先,按GDDS的要求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在相关部门间建立稳定、高效的数据交流协作机制。其次,就目前存在的与国际标准不符的数据指标,与相关部门就数据统计口径、原则、范围、统计工作的分工和数据对外公布等相关事宜共同作出安排。

金融统计——精选推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905 KB
  • 时间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