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pdf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一篇医学免疫学概述【学****建议】这部分内容概括性地介绍了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功能、以及免疫系统的组成。它主要回答了什么是免疫?免疫有哪些功能?免疫功能异常时会出现什么病变?免疫系统有哪些物质组成?同时还简单介绍了免疫学与医学免疫学的研究范畴和免疫学的发展概况。学****这部分内容,需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熟悉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免疫系统的组成。了解免疫学的发展概况。基本概念:免疫、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缺陷、超敏反应、免疫自稳、清除体内衰亡变性细胞、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免疫器官―中枢:骨髓、胸腺、法氏囊外周:淋巴结、脾、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医学免疫学免疫系统: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其它免疫细胞、抗原免疫应答免疫学应用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内容提要】一、免疫(一)基本概念(二)、: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新兴学科。免疫学起始于微生物学的抗感染免疫,现已广泛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对人体有利的和不利的效应和机制、以及利用免疫学原理和技术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1)基础免疫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方面: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②抗原物质的种类和特点;③抗原物质和机体免疫系统作用发生免疫应答的过程、规律、调节及其效应;④免疫学技术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应用。(2)临床免疫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抗感染免疫、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肿瘤免疫、移植免疫等。三、免疫学的发展概况【概念简释】:指机体对感染有抵抗能力,而不患疫病或传染病。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外界入侵的“非己”性抗原物质、自身突变和损伤的细胞,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机体识别和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免疫保护功能。正常情况下,可抵御外来致病菌的入侵,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异常情况下,免疫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弱或缺如则为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感染。: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正常细胞保持免疫耐受,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则导致自身免疫病。: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生理保护功能。若此功能失调,有可能导致发生肿瘤和病毒的持续感染。【重点】一、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二、免疫系统的组成。三、基础免疫学的研究范畴。【同步练****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空内)、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组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二、?免疫功能正常和异常时各产生何种效应??【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免疫细胞、、免疫自稳、、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肿瘤二、?免疫功能正常和异常时各产生何种效应?答:免疫指机体对感染有抵抗能力,而不患疫病或传染病。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外界入侵的非己性抗原物质、自身突变和损伤的细胞,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免疫功能正常时可发挥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功能,表现出抗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抗肿瘤的生物学效应。免疫功能异常可分为免疫应答过强、过弱或缺乏,表现为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导致感染或发生肿瘤等病理效应。?答:基础免疫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抗原物质的种类和特点。(3)免疫应答过程、规律、调控和效应。(4)免疫学技术应用。学****辅导:、学制特点和国家教委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药学专业(专科)主要课程的基本要求,设置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这门课程。本课程分为两篇。第一篇为医学免疫学,主要讲授基础免疫学的内容;第二篇为医学微生物学,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和其它微生物三部分。医学免疫学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已广泛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领域,并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和交叉学科。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和效应、以及有关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与防治的科学。医学微生物学则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诊断和防治原则。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分为两部分: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的生理功能及调节;引起超敏反应的基本机制及防治原则;了解免疫学与疾病的关系及免疫学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及免疫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以及消毒、灭菌方法等内容。三、学****方法指导:..学员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学****方法,但最好能参加学校组织的面授辅导课,并做到课前预****课后复****若实在没有充裕的时间听完全课程,可利用媒体自学、参加网上答疑、网上辅导。同时,认真完成作业并按时参加实验教学活动;此外,学员还应在每月的作业完成及教师讲评后,结合自身学****情况重新复****所学知识,并对尚不十分清楚的内容整理后,通过网络或电话等通讯方式向老师询问清楚。第一篇医学免疫学概述学****目标:1、掌握免疫的概念2、了解免疫的发展史概述一、免疫:指机体识别和清除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功能稳定的机能。正常--保护机体;异常--破坏机体;二、功能:(一)免疫防御1、生理性作用: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如:完整皮肤可以阻止任何细菌的入侵。2、病理性作用:破坏机体细胞正常功能。如:机体对花粉清除中引起的过敏反应。(二)免疫稳定1、生理性作用:维持机体自身细胞数量及功能的稳定。例:衰老的红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体外。2、病理性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例:由于自身白细胞发生变异,被吞噬细胞清除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三)免疫监视1、生理性作用:监视癌变细胞的繁殖、增生。换句话讲:癌细胞常有而癌症不常有。2、病理性作用:癌细胞大量繁殖。例: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肿瘤即会出现。第一章抗原学****目标:1、掌握抗原的概念及性能:2、了解抗原的分类及医学上重要的抗原§1概述一、定义:..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统称为抗原。二、特性(一)免疫原性: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性质。(二)反应原性:指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三、分类(一)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二)半抗原: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仅有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称为半抗原。也就是说半抗原单独存在时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但与大分子蛋白质(也称为载体)结合在一起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此时的半抗原相当于完全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半抗原的抗体,半抗原可单独与其相应的抗体结合,不依赖载体的存在。§2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一、分子大小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分子量通常在10000以上,一般说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这是因为大分子有机物结构较稳定,在机体内不易被破坏与清除,在体内存留时间较长,使淋巴细胞得到持久的刺激,有利于免疫应答的发生。但不能绝对化,比如明胶分子量为100,000dal(10万道尔顿),却没有抗原性。二、化学组成与结构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还需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化学组成中以含有大量芳香族氨基酸尤其是酪氨酸,免疫原性才较强;如以非芳香族氨基酸为主的蛋白质,其分子量无论多大,而免疫原性却很弱。这是因为具有一定化学组成和结构复杂的物质,其稳定性好,在体内存留时间长,故免疫原性就较强。三、异物性(一)异物:非己的物质。(二)分类1、异种物质:如细菌、病毒、异种血清等。2、同种异体物质:如组织相容性抗原、血型抗原等。3、改变和隐藏的自身物质:主要包括在外伤、感染、电离辐射或药物作用下,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和释放入血的隐藏的自身抗原,如甲状腺球蛋白、眼晶体蛋白等。(三)特性1、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宿主自身物质和非己异物。2、凡在胚胎期未与相应淋巴细胞克隆接触过的物质,均可被免疫细胞视为异物,并对其产生免疫应答。:..3、异物性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强,如种系关系越远,其化学组成和组织结构差异性越大,免疫原性也就越强。四、其他因素(一)遗传因素:包括机体的年龄、生理状态以及个体发育等与抗原的免疫原性有关因素。(二)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剂量、次数和间隔时间以及免疫佐剂的使用等因素都可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一般非消化道途径抗原性较口服为大。§3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一、抗原决定簇(一)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称为抗原决定簇。(二)抗原结合价:指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三)作用:是抗原分子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的部位。(四)分类(因其位置不同)功能性抗原决定簇与隐蔽性抗原决定簇。(五)特性:抗原决定簇的化学组成、排列及空间结构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二、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一)共同抗原:在不同抗原分子上出现的同一抗原决定簇称为共同抗原决定簇;带有共同抗原决定簇的抗原互称共同抗原。(二)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和两种抗原(共同抗原)结合发生的免疫反应称为交叉反应。§4抗原的分类一、根据抗原的来源及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一)异种抗原:指来自另一物种的抗原物质。如微生物或异种血清。(二)同种异体抗原:指来自同种生物而基因型不同的个体的抗原物质。如HLA抗原。(三)自身抗原:指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组织结构成分。如自身变异细胞。二、根据抗原激活B细胞是否依赖T细胞辅助分(一)胸腺依赖性抗原:必须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因T细胞是在胸腺成熟,故称此类抗原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或T细胞依赖性抗原。(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不需要T细胞辅助,能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称为胸腺非依赖性抗原。第二章抗体与免疫球蛋白:..学****目标:1、掌握抗体与免役球蛋白的概念:2、了解抗体的生物学活性3、熟悉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一、定义:(一)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二)抗体(Ab):指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B细胞合成与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二、区别: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并不都是抗体。如:骨髓瘤蛋白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但无抗体活性。§2免疫球蛋白结构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区二、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3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一、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二、可以激活补体三、可与许多细胞表面Fc受体发生结合(一)调理促吞噬作用:如IgG促进吞噬细胞发挥吞噬功能(二)介导过敏反应:如IgE与肥大细胞结合介导Ⅰ型过敏反应(三)效应:IgGFc段与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上Fc段受体结合,使其效应四、穿过胎盘:IgG是唯一可穿过胎盘的抗体五、免疫调节作用:负反馈性调节等§4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一、同种型:(一)定义:指同一种属所有正常个体Ig分子共同具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其决定簇在Ig分子恒定区,具种属特异性。(二)举例:IgM、IgG、IgA、IgD、IgE二、同种异型:(一)定义: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产生的同一类型Ig,由于重链或轻链恒定区内一个或数个氨基酸不同而表现的抗原性差异。其决定簇在Ig分子恒定区。(二)举例:人类ABO血型抗原。三、独特型:指不同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V区所具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其决定簇在Ig分子可变区。§5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一、IgG:..(一)特性1、存在形式:单体,占血清Ig总量的3/4。2、合成时期:婴儿出生后三个月开始合成。3、半衰期:23天,是所有抗体中半衰期最长的。(二)生物活性1、是主要的抗感染抗体:如抗细菌、抗病毒、中和***等。2、是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参与者。3、是唯一可以穿过胎盘的抗体,是新生儿抗感染重要因素。4、效应的功能。二、IgM(一)特性1、存在形式:五聚体,占血清Ig总量的10%,是分子量最大抗体。2、合成时期:胎儿晚期已能合成。3、半衰期:5天,所以若血清中特异性IgM类抗体含量增加,表明有近期感染。(三)生物活性1、是高效能的抗菌抗体,是B细胞SmIg成分之一。2、激活补体传统途径,只需一个IgM分子。3、中和***或病毒,效应。4、ABO血型天然抗体。三、IgA(一)特性:1、存在形式:单聚体(血清型)和双聚体(分泌型);其中分泌型主要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及初乳等分泌液中。2、合成时期:婴儿在出生4~6个月才能合成IgA。(二)生物活性1、是机体局部粘膜防御感染的重要因素(分泌型IgA)。2、具有中和***作用(血清型IgA)。3、辅助婴儿抵抗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初乳中含分泌型IgA)。四、IgD(一)特性1、存在形式:单聚体,仅占血清Ig总量的1%。2、合成时期:较晚。(二)生物活性1、成熟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2、血清中IgD的功能尚不清楚。五、IgE(一)特性:..1、存在形式:单聚体,%。2、合成时期:最晚合成的抗体。(三)生物活性1、引发Ⅰ型过敏反应。2、抗寄生虫的主要抗体。§6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一、多克隆抗体用抗原免疫动物后获得的免疫血清(抗血清)为多克隆抗体。二、单克隆抗体(McAb)(一)定义:指由一株B淋巴细胞杂交瘤增生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二)应用:1、克服交叉反应,提高免疫学试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2、用于亲和层析,可分离、纯化含量极低的可溶性抗原。3、用作生物导弹,携带抗肿瘤药物抵达靶器官发挥作用。第三章补体系统学****目标1、掌握补体的组成和概念2、了解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1概述一、补体系统(一)定义:由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他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二)组成1、补体的固有成分:C1~C9及B、D、P因子等2、补体的调控成分:C1抑制剂、H因子、I因子等3、补体的各种受体:C1q、C3a、C4a、C4b等受体(三)激活方式1、经典途径()2、旁路途径()§2补体固有成分和补体系统的激活一、补体固有成分的组成及理化特性(一)组成(二)理化特性1、对热不稳定:通常56℃作用30min即被灭活。:..、对理化因素敏感:如UV、酒精等均能破坏补体。二、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请参照P43图4-9)(一)经典激活途径1、激活前提:AgAb复合物的形成。2、激活过程:⑴识别阶段:在激活物及Ca2+参与下C1被活化成具有酯酶活性的C1,其次,在Mg2+参与下酶解C4、C2产生C4b、C4a和C2b、C2a。⑵活化阶段:被酶解的C4b、C2b结合成C4b2b--C3转化酶,C3转化酶将C3分解为C3a、C3b与C4b2b结合成C4b2b3b--C5转化酶。⑶膜攻击阶段:在C5转化酶作用下,C5被裂解为C5a和C5b,C5b依次与C6、C7、C8、C9结合成C5b6789--膜攻击复合体(MAC)。细胞膜发生严重损伤,胞浆内容物外漏,导致细胞最终溶解、破坏。(二)旁路激活途径1、激活前提:细菌脂多糖、酵母多糖、葡聚糖等。2、激活过程:⑴识别阶段:体液中某些蛋白水解酶能有限的微弱裂解C3,产生少量C3a和C3b片段。当激活物出现后,在Mg2+参与下C3b与B因子(C3激活剂前体)结合形成C3bB复合物。⑵活化阶段:D因子(B因子转化酶原)在激活物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D因子,可使C3bB中的B裂解为Ba和Bb,而形成C3bBb--C3转化酶。C3bBb极不稳定,与P因子(备解素)结合成C3bBb(P)稳定性提高,使C3大量分解为C3b,产生的C3b一方面与B因子构成更多的C3转化酶,另一方面可进一步与C3bBb结合形成C3bnBb复合物--C5转化酶。⑶膜攻击阶段:C3bnBb也不稳定与P因子结合成稳定的C5转化酶C3bnBb(P),--膜攻击复合体(MAC),细胞完全裂解。§3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一、补体自身衰变的调节作用:C4b2b中的C2b、C3bBb中的Bb及C5b等性质都不稳定,极易衰变,导致C3转化酶、C5转化酶失活,从而影响膜攻击复合体的形成。二、体液中可溶性调节分子的作用(一)C1INH:C1酯酶抑制物使C1酯酶失活,从而抑制C4、C2活化。(二)I因子:C3b灭活因子,使C3b、C4b被裂解、灭活。(三)H因子:C3b灭活促进因子,加速I因子对C3b的灭活。(四)S蛋白:MAC抑制因子,阻止C5b6789的生成。§4补体的生物学功能一、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如没产生抗体(G-菌)。(二)溶解细胞:若自身细胞发生变异,激活补体则细胞将被溶解。二、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一)促进中和:抗体与病毒的复合物中加入补体可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进入,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二)溶解病毒:某些病毒可直接激活补体。三、调理和免疫粘附作用(一)调理作用:吞噬细胞上有C3b、C4b的受体,所以相当一座桥梁把细菌或免疫复合物与吞噬细胞连在一起,称补体的调理作用。(二)免疫粘附作用:红细胞和血小板上也有C3b、C4b的受体,当它携带细菌或免疫复合物与红细胞和血小板连在一起,就会形成更大的免疫复合物,易被游走的吞噬细胞所捕捉到。四、炎症介质作用(一)激肽样作用:C2a能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称其为补体激肽。(二)过敏***作用:C3a、C4a、C5a可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脱颗粒,引起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现象。(三)趋化作用:C3a、C5a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向补体激活的区域移动,增强炎症反应。第四章免疫系统学****目标:1、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2、掌握T细胞、B细胞的表面标志物3、了解T细胞的亚群及功能第一节免疫器官1、一、免疫系统:是执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具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稳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集合体。二、免疫系统组成:§1中枢免疫器官一、定义: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二、组成:§2外周免疫器官:..二、组成:脾、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三、功能:若细菌、***等有害物质进入机体,淋巴结可滤过并清除这些有害物质,具体可表现为防御性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如有害物质超出淋巴结防御功能,病原菌可沿淋巴管向全身蔓延。第二节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如T、B细胞。§1淋巴细胞一、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一)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发育(二)T细胞的表面标志1、T细胞的表面抗原⑴HLA抗原:即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对T细胞的激活和产生免疫效应作用具有重要意义。⑵白细胞分化抗原:即利用分化群抗体所鉴定的抗原。如:CD2、CD3、CD4、CD8等2、T细胞的表面受体⑴抗原受体:TCR⑵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可形成玫瑰花环,用于T细胞鉴别。⑶有丝分裂原受体①有丝分裂原:一些能非特异性刺激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②举例:植物血凝素、刀豆蛋白和美洲商陆素。⑷白细胞介素受体①白细胞介素:是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组能够介导白细胞和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②白细胞介素受体举例:IL-1R,IL-2R,IL-3R等。3、T细胞亚群⑴CD4+T细胞:①TH细胞(辅助型):辅助抗原传递给B细胞。②TD细胞(迟发型):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⑵CD8+T细胞:①TC细胞(细胞毒型):分泌细胞***分解靶细胞。②TS细胞(抑制型):避免出现过激的应答反应。二、B淋巴细胞(一)B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发育:..B细胞的表面标志1、B细胞表面抗原⑴HLA抗原: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⑵白细胞分化抗原(CD抗原):CD19、CD20、CD80等2、B细胞表面受体⑴抗原受体:BCR或SmIg⑵抗体IgGFC段受体:效应。效应: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作用,K细胞表面有抗体IgGFC段受体,当效应。⑶补体受体:有补体C3b的受体,趋化作用。⑷有丝分裂原受体:如细菌脂多糖、葡萄球菌A蛋白和美洲商陆素。⑸白细胞介素受体:如,IL-1,IL-2,IL-4等。三、第三群淋巴细胞:是一大类无典型T、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和特征的淋巴细胞。(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其表面没有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杀伤靶细胞不需抗原预先致敏,也不受MHC限制。可以非特异性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需在IL-2诱导作用下,才能发挥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3单核吞噬细胞一、组成:前单核细胞(骨髓)、单核细胞(外周血)和巨噬细胞(组织)。二、单核吞噬细胞表面标志(一)表面抗原:MHC-I类及MHC-II类抗原分子(二)表面受体:多为非特异性,即不管抗原是什么。如补体C3b受体,IgG的FC受体三、单核吞噬细胞的主要免疫学功能(一)吞噬杀伤作用:如细菌、机体衰老细胞等。(二)递呈抗原信息:启动免疫应答作用(见图一)。(三)抗肿瘤作用:被激活后能有效杀伤肿瘤等靶细胞。(四)分泌生物活性介质:如IL-1促进体液免疫的进行。§4其它免疫细胞一、中性粒细胞:主要发挥吞噬作用的细胞。二、嗜酸性粒细胞:阻止I型超敏反应的持续发生。三、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引起I型超敏反应。四、红细胞:携带和运输氧分子;发挥免疫粘附作用(C3b受体)。图一吞噬细胞对抗原信息递呈过程:..第五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掌握MHC概念)(一)概念1、组织相容性抗原或移植抗原在人或同种不同品系动物个体间进行组织器官移植时,可因二者组织细胞表面同种异型抗原存在差异而发生排斥反应。这种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或移植抗原。2、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简称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人类的称为HLA复合体。(二)MHC的主要功能1、引起移植排斥反应:器官或细胞移植时,同种异体内MHC-I类和Ⅱ类抗原可作为非己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移植排斥反应。2、抗原提呈作用:在巨噬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内,MHC-I类和Ⅱ类分子可与非己抗原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类或Ⅱ类分子复合体,表达于巨噬细胞或其它抗原提呈细胞表面,递呈给淋巴细胞,启动免疫应答。3、MHC限制性:CD8+Tc淋巴细胞与靶细胞的互相作用受MHC-I类分子限制。CD4+Th细胞的激活受MHC-II类分子限制。第六章免疫应答学****目标:1、掌握免疫应答、免疫耐受概念;2、掌握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程;抗体产生规律主要内容(一)概述1、基本概念(1)免疫应答:指机体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体内免疫细胞发生一系列反应以排除抗原性异物的生理过程。(2)免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2、免疫应答过程(1)感应阶段: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及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启动活化。:..2)反应阶段: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T、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细胞因子参与下,活化、增殖、分化为致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或发挥特异性细胞杀伤作用,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应的过程。3、免疫应答分类体液免疫(B细胞介导);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二)胸腺依赖性抗原引起B细胞应答的过程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在感应阶段,抗原提呈细胞或B细胞必须将吞噬的抗原加工处理成抗原肽并和MHC-I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才能由CD4+Th细胞识别,激活Th细胞。活化的Th细胞又可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反过来作用于巨噬细胞和B细胞,使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如IL-1、IL-12,进一步促进T、B淋巴细胞的活化。活化B细胞表面也可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接受来自Th细胞、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的辅助作用,进入分化、增殖阶段,即反应阶段。在反应阶段,CD4+Th细胞在细胞因子IL-4的作用下分化为CD4+Th2细胞,产生大量IL-4、5、6、10,作用于B细胞,使B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合成分泌各种特异性抗体,发挥各种体液免疫效应,即效应阶段。(教科书中有关于免疫应答过程的图例,学生可参考学****在这个应答过程中最主要是记住几个关键性的细胞或分子,如吞噬细胞、MHC-II类分子、Th细胞、细胞因子、B淋巴细胞、抗体等,记住他们就等于记住了应答过程。)(三)抗体产生的规律1、初次应答:潜伏期长;抗体含量低;持续时间短;血清抗体以IgM分子为主,IgG出现较晚。2、再次应答: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则抗体产生的潜伏期短;抗体含量高;维持时间长。IgM产生的数量和在体内持续的时间与初次应答时大致相同,IgG类抗体则出现相对较快,且含量较初次应答时显著升高。(四)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TH1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感应阶段活化的CD4+Th细胞可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并在细胞表面表达IL-2、4受体。巨噬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及活化CD4+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可分泌IL-1、IL-12。活化CD4+Th细胞接受以IL-12为主的细胞因子作用后分化为CD4+Th1细胞,又称炎性T细胞,可产生大量IL-2和IFN-γ等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引起局部以淋巴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2、Tc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1)、杀伤T细胞(Tc,或CTL)的激活:CTL前体细胞通过其表面TCR识别APC或靶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表面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获得活化的第一信号。在Th细胞辅助作用下被激活。激活的CTL可表达IL-12受体,在IL-12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致敏Tc细胞,即效应细胞毒T细胞。(2)、Tc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激活的CTL可释放一系列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损伤。这种细胞毒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并且受MHC-I类分子限制。CTL还可迅速诱导靶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第九章传染与免疫一、目的要求了解传染的过程与免疫机理,为更好人类战胜疾病打下良好的基础。二、重点内容免疫应答与免疫学的研究方法三、、教学方法利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第一节传染一、传染与传染病传染(infection)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克服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anism)是指能够引起人体或动物体发生传染病的微生物,它包括的范围很广,有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病毒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及真菌等。也有些病原微生物如某些细菌,在一般情况下不致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4.99 MB
  • 时间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