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pdf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俄罗斯科学家最新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人的健康状况恶化。据俄《科学信息》杂志报道,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人的居住环境发生变化。科研人员经研究发现,在降水比较多的部分陆地地区,由于水位上升,人们食用最多的是靠近地表的水。而地表水的水质也会因地表物质污染而下降,人们食用了这样的水,就会患上诸如皮肤病、心血管疾病、肠胃病等各类传染性疾病。随着居住环境的变化,人的机体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都会下降。届时,肠伤寒、痢疾、疟疾、兔热病等传染性疾病就会成为常见病。而在另外一些气候变得更加干旱、逐渐荒漠化的地区,由于缺水,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将会加重,人们也会被迫食用水质不好的水。同时荒漠化导致土壤盐分增多,将不再适合作物种植。天灾还是人祸?虽然全球变暖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每个人都看见了,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地球变暖,在科学界至今悬而未决。马柱国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是个长期过程,与大自然自身的变化规律有关,但人为因素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速度,因此不容忽视。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有自然过程和人为过程。过度排放温室气体肯定会使地球变暖,但温室效应在地球变暖中占多少份额,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另外,人类的其他一些活动也有可能造成地球气候变暖。比如城市化的加速造成地表植被减少,这势必会使地球的“肾”(湿地)和地球的“肺”受到损伤。去年,俄罗斯专家指出,全球变暖导致人的居住环境发生变化并影响人的健康状况并非一日之事。未雨绸缪,人类应该及早采取措施以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研究期待深层次全球变暖是上个世纪以来观测到的明显事实。学术界更加关心的一直是探寻这些变化的原因,而被《科学》杂志认可的气候研究进展却侧重于变化后的观察与适应。但要真正理解或证实这种关系,必须提出理论上的证据,即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这一点国际学术界进展甚微。事实上,对气候变化后果的观测和讨论与气候变化机制研究是密不可分的。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气候变暖”对环境和生命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即便这种变化的原因像当前主流研究认识的那样单纯———是由于温室气体造成的,研究者对于气候系统本身复杂性的认识也将影响到对于气候变化后果的预料。反过来,对当前人们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准确评价对于气候系统本身性质的研究也非常有价值。■相关链接根据一项国际研究显示,到二○五○年,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上四分之一的植物与动物消失,这将是自恐龙灭绝以来全球的最大一次物种灭绝。这项研究主要调查了全球变暖与一千一百零三种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青蛙和昆虫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一研究推断到了二○五○年的情况。研究人员指出,因汽车和工厂废气而导致的气温上升已达到了过去一百至三千万年间从未达到的水平,这威胁了许多物种,全球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清洁能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天气、气候变化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意识到了天气、气候与健康的关系。成书于战国前后的《黄帝内经》使用大量的篇幅表达了顺应天时而养生的理念,“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当如今的生存环境变得看上去日益险恶,气候变化与健康的关系引起了世界每个角落的注意。通过谷歌趋势的搜索引擎可以发现,在2007年及之前对于“climateandhealth”(气候与健康)的搜索为0,从2008年2月开始,针对这个关键词组的搜索开始出现,迅速攀上了一个高峰,并在近两年来居高不下。气象与环境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存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发现,南美洲1991年致死性霍乱爆发的元凶可能是厄尔尼诺,太平洋增暖的环流刺激隐匿霍乱弧菌的浮游生物生长,为霍乱在南美洲19个国家流行创造了条件。虽然这种理论颇有争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相信,霍乱爆发只是一种先兆,全球的气候变化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更大危害。2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医疗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式功、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王敏珍、董继元表示,气候变化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气象因素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光、热、水、气等气象要素通过人体感受器官对人体产生影响。当这些感受器官接受了来自大气环境的刺激后,会引起体内的一系列反应。但并不是所有个体都会有一致的反应。他们认为,气象因素对人体刺激后引起的反应取决于个体的情况,还取决于各人的心理状态与体质。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对气象因素刺激的反应并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健康的人比较能应适外界的气候变化,但是当气象条件的急剧变化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时,人们就会感觉不适或进而生病。这些疾病或症状包括伤疤痛、风湿痛、心肌梗塞、栓塞、感冒、中风、多发性关节炎、风湿病和一些传染病等。它们被称为“气象病”。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在这三个问题中,全球气候变暖受到最多关注也最亟待解决。7月28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与英国气象局共同发布了《2009年气候状况》的报告,超过48个国家160个研究机构的300名科学家确认,过去十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人类生存的气候条件正在持续暖化。2003年夏,高温热浪席卷印度和整个欧洲,在我国中、南部地区也不例外,世界各地气温破记录地高达38至℃。许多老年人在这样的高温中丧生。王式功等人发现,极端高温产生的热效应,正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影响。在未来,这种热效应将变得更加频繁、广泛和严重。由于高温热浪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以心脏、呼吸系统为主的疾病或死亡人数也会增加。气候变暖的另一结果是气候带的改变。原来热带地区传染病的发病区域如今已经扩大到了温带。2002年夏,“西尼罗河”病毒在美国再次爆发,专家分析,病毒传播速度如此快的主要原因是干燥炎热的天气。西尼罗河病毒是在1937年从热带乌干达西尼罗河区的一位妇女身上分离出来的,近年来却出现在欧洲和北美的温带区域。当这个星球的空气正以缓慢的速度升温之时,适宜媒介动物生长繁殖的环境时空范围也在扩大。全世界每年约有亿疟疾新增病历。这种由按蚊叮咬而引起的疾病被称为全球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在一些地区原已被消灭或控制。疟原虫一般在16摄氏度以下难以存活,升高的气温使之正呈现出复发之势。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正在日趋频繁和剧烈。2008年,加拿大卫生部一份有关气候变化和健康的报告预测称,更多、更频繁的极端天气将带给人类更多伤害、疾病和与压力相关的紊乱症风险。如今,全球可观测到的气候变化事实包括:全球变暖,北极海冰面积退缩,全球大范围的降水量变化,海水盐度变化、风场变化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等。全球气候变化、气温升高、极端气候现象频繁,除了对经的济巨大影响外,其最终影响结果是人类的健康。气候变化可以影响安全的饮用水、充足的食物、安全的居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公众健康所必需的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寿命。以下是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些具体影响:1极端天气气候热浪和寒潮热浪可以导致死亡率在短期内升高。如果热浪频率和密度升高,那么相应的死亡和严重疾病的危险性也增高。在极端高热天气中,大多数和高温相关的超额死亡的人都患有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老人、幼儿、身体虚弱的人和慢性病患者都是会被影响的高度危险人群。寒潮一直是北纬地区的一个问题。在那里,几小时内便可以达到非常低的气温并将延续很长的时间。偶然的冷空气暴露主要发生在户外,比如酗酒者、流浪者、温带和寒带气候的户外工作者,还有老年人。飓风、暴风雨(雪)和洪水飓风造成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最常见的气候自然灾害。飓风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和死亡。飓风,以及伴随的其他气候因素造成的自然环境改变和人群生活、居住条件的恶劣,更是威胁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洪水是最常发生的自然天气灾害,暴雨常与洪水伴行。这些极端天气能摧毁基础设施、人类居住地,给健康带来的影响包括死亡、伤害、传染性疾病、有毒物的污染,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和因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降低导致慢性病患者治疗困难。3暴风雪带来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影响包括:冻伤增加,诱发心脑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统的疾病,食物中毒,精神心理障碍,跌倒、交通事故、一氧化碳中毒、烫伤、雪盲等意外增加。干旱干旱对健康的影响包括死亡、营养失调(营养不良、蛋白-能量营养失调和/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传染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极端干旱条件导致人群生活用水,以及饮用水的减少和缺乏,更可导致人群的健康生活****惯的改变和疾病的传播发病。干旱造成农作物的显著减产,降低了食物的多样性和减少了人类可进食物的总体消费量,因此可能导致微量元素和营养缺乏。干旱可以导致人口流动,尤其是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人群的迁移带来人口的过度拥挤,安全饮用水、食物和住所的缺乏,进而导致传染性疾病、营养失调的增加。此外,干旱还可以通过影响某些传染病的空间分布、密度、季节性周期及其他媒介生存和传播条件,进而影响这些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从而对人群健康产生影响。2空气污染天气在所有时间尺度上决定空气污染物的发展、传播、分散和沉积。空气污染事件经常同静止的或缓慢移动的反气旋或高压系统相联系。沿反气旋系统侧面的气流能运送臭氧前体物,为一次臭氧事件创造条件。和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的一些天气模式可以提高城市热岛效应的发展,从而影响一些污染物的水平和时间。有研究显示,高度的空气污染的暴露同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过敏性鼻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以及增高的入院率和死亡率有关联。3致敏原和疾病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导致造***群敏感的一些过敏原的时间、空间、种类的变化,因而人群中和过敏原有关的疾病的发病频率也会有相应的增多。在北半球,气候改变引起了春天花粉期的提前到来。由此可以推断花粉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季节性的变化。而长期、反复的敏感状态导致呼吸道慢性感染,以及继发的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患和肺心疾患与相关的超额死亡。4食物的安全性气候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食物的安全性来影响人类健康。高温更容易使食物变质有毒,如沙门氏菌的产生。有调查显示,随着每周或每月温度每升高一度,报道的病例呈近似线性增长趋势。同时,温度升高也使一些有害动物的活动更猖獗,如苍蝇、啮齿类动物和蟑螂,从而使食物被这些动物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更大。海水中的有害赤潮产生的毒物可以通过污染贝类从而引起人类疾病,而气候变化可以影响赤潮的产生。比如,当有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赤潮发生的数量和规模都大大增加。在厄尔尼诺活跃的1998年,我国沿海从南到北发生多次大规模的赤潮事件。又如海水中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数量,依赖于沿海海水的盐度和温度。2004年在阿拉斯加沿海水域暴发了一起归因于食用被污染牡蛎引起的食物中毒。5媒介传播疾病媒介传播疾病传播的重要因素包括:媒介的存活和繁殖;媒介的叮咬率和细菌在媒介生物体内的繁殖速度。媒介、病原体和宿主都在最佳的气候条件下生存和繁殖。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常见媒介传播疾病包括:疟疾、登革热、黑热病、莱姆病、虱传脑炎等。高温、降水变化和其他气候变化将改变许多媒介传染病的时间、空间分布和传播周期,其主要影响是扩大了其分布范围和周期。尤其是蚊类能够传播疟疾和病毒病,如登革热和黄热病。气温升高将提高蚊子的繁殖能力,并缩短病原体在生物媒介内的生长周期。但非常热且干燥的气候条件也能够削弱蚊子的生存能力。6经水传播的传染病强降雨可以将地球上的微生物病原体转移到饮用水源里,从而导致隐孢子虫病、贾第鞭毛虫病、阿米巴病、伤寒和其他感染。全球变暖改变了海水环境,从而改变了人类消费海鲜而引起生体***中毒的危险性。比如,雪卡***在热带水域中则扩散更广。升高的海面温度也将提高赤潮的发生率,从而直接影响人类健康。4地表水的质量、数量的改变也可能影响腹泻病的发病率。腹泻病既包括由细菌如霍乱弧菌、志贺氏菌和伤寒杆菌引起的,又包括隐孢子虫病、贾第鞭毛虫病、阿米巴病等寄生虫病,也包括甲肝等病毒性疾病。能否被霍乱弧菌和伤寒杆菌感染取决于水或食物中该细菌的浓度。气候能通过提高传染性病原体(霍乱)的生物蓄水的增加或通过减少河塘水来提高细菌(伤寒)的浓度,从而直接提高细菌在水中的数量。洪涝可以引起公共水源被细菌和寄生虫同时污染,干旱能够提高有限水源内细菌的浓度。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是一个多变的、复杂的过程。它主要表征大气各种时间长度的冷与暖或干与湿变化,冷与暖或干与湿相互交替组成了不同的变化周期。这些变化周期并不是严格的,一个周期内前后阶段往往不具有对称性,而且,不同周期的长度也可以相差很大。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异常天气现象,如干旱、洪涝、冻害、冰雹、沙尘暴、城市暴雨沥涝灾害、雷电灾害等,造成的严重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给人类生态环境、人类社会以及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人类健康状况水平是国家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物质生活水准以及公共福利水平的综合反映。2001年,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英文简称)发表了它的第三次评估报告。报告指出:从1860年以来全球地表平均升温℃±℃,最近20年是过去100年来最暖的。而90年代是1000年来最暖的10年。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近百年来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从季节分布看,我国冬季增温最明显。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最新资料显示:2004年以来,我国气温普遍较常年同期偏高,成为暖冬已成“定局”,这意味着我国在近50年来将连续经历第19个暖冬。气候变暖对疾病流行性的影响气候与人类健康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气候环境、气候灾害和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人类健康,极端气候事件的危害更为惊人。由于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将会更为频繁,气候灾害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危害也会增大。许多通过昆虫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例如全球变暖将加剧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据有关部门统计,伴随全球变暖,仅疟疾和登革热两种疾病就将祸及世界人口的40%。最不可忽视的是,气候变化造成部分旧物种灭绝的同时必然产生出新的物种,物种的变化可能打破病毒、细菌、寄生虫和敏感原的现有格局,产生新的变种。如2003年春季,相继在我国广东、北京、山西等地爆发的SARS病毒传染病一样,给社会和人民的健康及生命带来极大的危害。全球变暖影响生态系统,带来另一种危险是可能激活某种新病毒。世界卫生组织一份研究报告证实,至少有30种新的传染病在过去20年里出现。对新兴病毒研究的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各种新病毒的出现有可能是人类破坏环境、气候变化扰乱了病毒巢穴的结果,这些原本寄居在野生动物上身,活动于封闭世界中的未知病毒,在人类活动的进程中,新的病毒在今后将不断地被发现。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的升高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会使各种水媒体疾病的发病增加。全球气候变化会加快大气中化学污染物之间的光化学反应速度,造成氧化剂的增加并诱发一些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病。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给生态平衡,尤其是微生态平衡带来了强烈也影响,突出地改变了传染病病原体的存活、变异、媒介昆虫孳生分布及流行病学特征,会对某些传染疾病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蚊子叮咬一个带有传染病毒的人时,这种病毒就会随血液进入某个健康人体内。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蚊子的繁殖速率和叮咬速率都大大提高,其体内病毒的繁殖和成熟速率也将随之提高。例如,在20℃时,病菌需要26天才能成熟,而在25℃时则只需13天。携带这种病菌的虐蚊生存周期只有几周的时间,这样以来高温就会大大提高该种病菌的传播概率。同时,由于高温现象使得夜晚和冬季温度上升,大大延长、扩展了蚊子的生活期和地域,使得靠传它播的疟疾、猩红热、黄疸、脑炎等恶性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提高,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最直接影响之一是由极端高温产生的热效应引起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高温日数明显增多,高温热浪的频率和强度随之增加。特别是湿度和城市空气污染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夏季极端高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热浪对人体健康最直接的影响是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52003年夏季,热浪席卷全球,波及印度、巴基斯坦、欧洲、中国,仅印度就有1000多人被热浪夺去了生命。随着高温热浪的增加,心脏病和高血压病人的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此外,全球变暖还将导致对流层大气臭氧浓度增加,平流层臭氧浓度下降。高温使得病菌、细菌、寄生虫、敏感原更为活跃,同时也会损害人的精神、人体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全球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超过10万人。上海1998年经历了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热浪,(7月8—20日、8月1—3日、8月7—17日、8月21日—23日),热浪期间的总死亡人数可达热浪非期间的2—3倍,以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率增加更为明显。热浪对婴幼儿的威胁也很大,如果婴幼儿患有某些疾病如腹泻、呼吸道感染和精神性缺陷,在热浪期间最易受高温危害。热浪除中暑死亡这种直接影响外,还将导致以心脏、呼吸系统为主的疾病或死亡。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夏季高温日数将明显增加,心脏病和高血压病人发病和死亡率都将增加。我国夏季,35℃以上高温各地时有发生,38℃、40℃或以上的高温也时常出现。2003年6月下旬到8月下旬,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江南、华南一带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高于或等于35℃的日数持续了40余天。江南、华南日最高气温一般为35℃—38℃,部分地区达到38℃—40℃,局部地区高达40℃—43℃。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一旦气温升至38℃,人体汗腺排汗已难保持正常体温,不仅肺部急促喘气以呼出热量,就连心脏跳动也要加快速度,输出更多的血液至体表,参与散热。这对于心脏病人来说,是孕育着生命危险的温度。气温生至39℃,由于汗腺疲于奔命的工作,已经无能为力并趋于衰竭,这时,很容易出现心脏病导致猝死的危险。气温生至40℃,高温已直逼生命中枢,大脑已经顾此失彼,以致头晕眼花。可见,在高温情况下人体对气温升高的生理反映是很敏感的。2004年,我国南部省份由于受台风“蒲公英”和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从6月底开始,广东大地被酷热天气所笼罩,7月1日,广州最高气温高达至℃,超过了广州历史最高气温℃的最高记录。6月28日,广东东莞大岭山镇台生家具八厂的一名工人,因工作疲劳加之车间气温太高而晕倒,送到医院后半小时死亡。据广州“120”急救中心负责人介绍,进入夏季以来,仅广州市因高温诱发其它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就达39人,每天比平时日均派出急救车次数(约200次)增加66%,创急救中心成立10多年以来日出车最高记录。以北京为例,因高温发病到医院就诊的患者,7月比6月增加了40%。上海和甘肃等地,高温病人增加导致临床用血量居高不下,出现了用血紧缺的局面。露天工作者,如交警、公共汽车司机、建筑工人,更是受到了热浪的严重威胁。高温使人们容易疲劳驾驶,爆胎、汽车自燃等重大交通事故屡屡发生。高温酷热还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容易使人疲劳、烦躁和发怒,各类事故相对增多,甚至犯罪率也有上升。如纽约1966年7月的热浪期间,***事件是平时的%。北京2003年7月高温期间交通事故增多,据北京急救中心资料显示:交通事故增加与天气炎热有很大关系。气温高、气压低时,人的大脑组织和心肌对此最为敏感,容易出现头晕、急、噪易激动等,以致发生一些心理问题。气温升高,致使京城扬沙弥漫,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一般情况下,北京的沙尘天气主要从3月份出现,4、5月份为频发期,5月下旬开始逐渐减少,6月已不多见。2004年6月14日傍晚,一股冷空气入侵,造成了强对流形成的短时大风。此前,北京一周持续的高温天气高达℃,并且,大部分地区滴水未降,持续的高温致使地表干旱,浮土增多,与此次沙尘天气有密切关系,为它的生成创造了条件。造成空气严重污染,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对策: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同气候环境相适应的生存史。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挑战是不容回避的,为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地球的气候,并阻止其继续恶化,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大力开展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建立健全影响公众健康的疾病监测和预警系统,是当务之急。1、要在目前人体健康生活、常见病、多发病的气象指数预报和服务的基础上,将研究和服务领域伸展到传染病领域,开展短、中、长期的传染病预测、预警服务,形成系列产品。2、对主要流行病、传染病开展气候风险评估和气候区划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研究疾病滋生、传播、爆发过程与气候的关系,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天气、气候条件;研究疾病气候评估模式;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集成疫情、气候和其它环境数据库,进行疾病气候区划,确定各季节、各地区传染病防治的重点;建立疾病的气候监测、预警实时业务系统;建立为公众服务的信息产品制作、发布系统,为社会提供内容丰富、准确、及时、权威的疾病监测、评估、预测、预警,以及疾病预防等各类服务产品。63、开展居室或交通工具中小气候与疾病滋生、传播的研究。加强对气候资源变化的开发利用,减轻自然灾害损失,提高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和预测能力。热浪是可以监测和预测的,目前,在国内和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发布高温或热浪警报,按照中国气象局的规定,日最高温度大于35℃,发布高温预报。广东省气象台在2004年6月28日至7月3日期间,共发布红色预警信号23次,如此频繁地发布高温预警信号,在广东省气象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这样,当热浪来临时,人们能够有效地采用各种适应措来大大地减施少热浪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逐步完善热浪的预警系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气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使广大人民群众能更好地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不适,使天气预报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更好地为百姓和各行各业服务。目前,北京市气象部门已将预报产品进一步精细化,开发研制了多种气象指数,如与生活有关的晨练指数、登山指数、感冒指数等;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紫外线强度气象指数、花粉浓度实况及趋势(5—9月底)、哮喘疾病发病趋势预测、脑血管疾病发病趋势预测、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预测、中暑指数预报等,让百姓及时掌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要素变化,指导市民根据天气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饮食起居、增减衣物,以降低气象条件对身体健康的不利影响。7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705 KB
  • 时间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