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最新初中七年级(上)《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设计.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最新初中七年级(上)《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设计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最新初中七年级(上)《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初中七年级(上)《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设计——以材料、故事和问题为思路一、设计思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是初中七年级上册的重点内容。北师大版教材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和“强化监查制度”三个部分对汉武帝在思想上、政治上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进行了介绍。课文文字浅显,线索清晰。但受制于篇幅,对这些措施提出的缘由没有涉及,对其内容及作用叙述比较简略,不利于学生准确地理上述措施,解进而影响学生体会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和准确评价汉武帝。如果按照教科书平铺直叙,学生兴趣不大、影响教学效果。七年级学生爱听故事、感性认识比较强,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同时喜欢表现、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因此本课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基础上,了解汉武帝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及其由来,进而理解其所采取措施的巧妙之处和巨大作用,最终达到正确评价汉武帝。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以汉武帝为中心,重新建构教学流程,通过选取生动鲜活的历史资料和故事,为学生补充历史细节,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准确理解相关问题的由来和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并达到把历史人物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之中,对历史人物“同情的了解”(陈寅恪语),从而实现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另外,历史故事中人物的品质,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素材,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感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设计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教学:汉武帝是怎样一个人以及他即位之初面临着怎样的历史格局?思想问题的由来和汉武帝的解决之道?王国问题的由来和汉武帝的解决之道?汉武帝如何强化监查制度?二、过程设计导入师: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带领九百壮士“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序幕。随后天下英雄雄纷纷响应,最终在前207年推翻秦朝的统治。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在群雄争斗中脱颖而出,历经四年的楚汉战争打败了强敌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在长安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幻灯片展示材料材料1:有为汉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有为中国二十四朝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夏曾佑《中国古代史》师:对于刘邦,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评价较高,称他为“汉朝的有为皇帝”。但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封建帝王中,夏先生评价更高的是秦始皇与汉武帝。问题1: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分析夏曾佑为什么说秦始皇是中国二十四朝历史中有为之皇帝。意图:设计这个问题是想复****本单元13、14课秦始皇的有关知识,并借此激发学生的学****热情、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问题难度不大,学生不难回答出具体史实,但可能不会将其提升到开创大一统的高度,所以需要教师在学生回答后简要概括。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为后面进行“秦皇”“汉武”的比较做好铺垫,并通过材料引出汉武帝。等待学生回答后师:夏曾佑先生之所以说秦始皇是中国二十四朝有为之皇帝,原因在于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并采取措施建立中央集,权开创了大一统格局。夏曾佑先生把“秦皇”、“汉武”并称为“中国二十四朝有为之皇帝”,那么汉武帝又有什么历史贡献?(短暂停顿)本节课我们共同学****板书课题)第十五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意图:点明本课主题)新课讲授师:在学****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之前,先让我们来走近汉武帝,看看是他怎样的一个人。幻灯片展示材料:图片1身材“长大”的汉武帝材料2:今陛下(汉武帝)好陵阻险,射猛兽——《汉书·司马相如传》材料3:(汉武帝)入山下弛鹿豕(音shi,猪)狐兔,手格熊、罴(pi,棕熊)——《汉书·东方朔传》故事1: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初名刘彘,彘(zhi)是猪的意思。他很聪明,能够透彻地明白事理。有一次,他的父亲景帝刘启抱着他在膝头上玩耍时,问他“你愿意做天子吗?”小刘彘回答说:“这个事情由天意来决定不,由儿的想法,我愿意每天呆在宫殿之中,在你的面前玩耍,但是也不敢安逸享乐,失去作儿子的本分。”从这一问一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聪明机灵和善于应对。正因为他能够透彻的明白事理,所以在他七岁的时候,父亲景帝刘启为他改名为刘彻。(见《太平广记·汉武帝》)问题2:通过以上材料和故事,你认为汉武帝是怎样一个人?意图:图片1身材“长大”的汉武帝是教材上的图片,直观地反映了汉武帝的高大魁梧,材料2、材料3体现了汉武帝进取勇敢的性格,故事1反映了汉武帝的聪慧,同时解释汉武帝名字的由来,有助于学生记忆。这些材料和故事难度不大,学生可自主解决。学生在观察图片和材料,聆听故事后能够对汉武帝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掌握其性格特点和智慧之处。这有助于后面理解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等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师: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武帝即位、执掌政权。那么在武帝即位之初,他面临着怎样的历史格局呢?我们来共同看下面三则材料:幻灯片展示材料…材料4:至汉武之初……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汉书·食货志》材料5:《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今师易道,人易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汉书·董仲舒传》材料6:今诸侯(王国)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汉书·主父偃传》教师简要解读史料后,提出问题问题3:汉武帝面临着怎样的历史格局呢?其中哪些是有利条件、那些是不利条件?意图:这三则材料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予以简要解读。材料4体现了经济的繁荣富庶、材料5体现了思想的多元;材料6体现了政治上王国坐大。以材料组的形式呈现,想要呈现汉武帝所处的具体环境。设计的问题则要让学生明确汉武帝所面对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点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基础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等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师:汉武帝即位之初,面临着经济上繁荣富庶;思想上不统一;政治上王国坐大、违法乱纪,威胁中央统治的状况。其中经济富庶是有利的,能够为他推进大一统事业奠定物质基础;思想上和政治上是不利的,不利于他的统治。一个进取有为、聪慧过人的年青人,又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他会如何面对摆在自己面前的难题呢?无疑是迎难而上。我们先来看看他如何解决思想领域的问题。那么思想领域的问题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意图:过渡)师:汉朝的建立者刘邦亲历了秦末农民起义,所以在政权建立之初,就命人总结秦亡教训。大臣陆贾上书说:幻灯片展示材料材料7: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也。——陆贾《新语·无为》问题4:通过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汉初君臣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这种政治状况是以哪家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意图:材料7反映了汉初君臣对秦亡历史的认识。通过材料为学生营造汉朝初年的历史现场。问题则提示学生汉初以道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是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的选择;同时点出法家思想是秦朝的指导思想。细节1: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什么意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天下刚刚安定,人民非常贫困。天子的车骑不能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问题5:面对贫穷萧条的社会局势,又有秦朝的前车之鉴。高祖刘邦应该如何做,才能巩固统治地位。他的做法比较切合前面“百家争鸣”中所学的那家思想?意图:细节同样帮助学生回到汉朝初年的历史现场,理解汉初选择道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也是基于社会现实的选择。有了问题4的铺垫,学生不难回答问题中的第一问。通过高祖的做法并结合前面“百家争鸣”所学道家思想的基本知识,学生也能得出第二问得答案。这样可以引出汉初以道家思想为指导思想。等待学生回答后,师:从秦朝的“有为”转变“无为”,实行削省刑罚、轻徭薄赋、清静无为的休养生息政策。这种政策体现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实际上从汉初到武帝即位的七十多年中,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一直是汉政权的指导思想,对汉初的政治、经济、外交产生着重要影响。问题6:道家思想作为汉初七十多年的指导思想,对汉初历史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又有什么消极作用?意图:想让学生辩证地看待道家思想,既看到其历史发展的积极方面,也看到其不足。同时进一步为后面汉武帝选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认识基础。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师:道家思想一方面促进社会的恢复和生产的发展,促成经济繁荣局面——“文景之治”的出现。但另一方面“无为”观念和“放任”思想,无助于一些问题的解决,譬如我们后面要讲到的“王国问题”,也致使思想界呈现出多元的态势,不利于政权的统一。所以武帝即位之初就召集各派学者,向他们询问治国策略。最终他接受一位叫董仲舒的儒家学者的建议。课件展示材料图2大儒董仲舒故事2:董仲舒,广川人,好学深思,从少年时代就开始研****春秋》,在学****时非常专心,达到了“三年目不窥园”的地步,也就是说三年时间都不看窗外。正因为如此,他对儒学非常精通。但他又不局限于儒学一道,积极吸收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和法家思想。这些使他能够对儒学做出新的发展,从“尊君”(尊崇皇权)和“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重新解释儒学,使儒学更加符合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据《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建议是:材料8:凡不在六艺(儒家六部经典)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问题7:从董仲舒的故事中你能够得出什么认识?材料中他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意图:董仲舒的故事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和学****态度的教育。材料8的文字本身就是教材中“材料阅读”的文字,在此呈现给学生,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炼关键信息和总结概括的能力,并加深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措施的理解和记忆。等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提问问题8:那汉武帝是如何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阅读教材75页红字第一段内容。总结汉武帝是如何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分析这种政策有何作用。意图:回归课本,锻炼学生从教材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并明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具体做法,分析其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给学生时间阅读、总结。师:通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20世纪新文化运动中才受到激烈的批判。问题9: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方式与秦始皇有何不同。二者相比哪个更好?意图: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不同做法,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更加准确地认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师:在统一思想上,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实际就是暴力打压,或者说是堵的方式;而汉武帝则采用的是兴办太学,发展儒学教育、重用儒家人才,实际上是引导的方式。无疑,汉武帝的方式更好,达到了自己统一思想的目的,同时也减轻了对文化的摧残和破坏。师:汉武帝在统一思想后,又是如何解决政治上的王国问题的,先让我们来看王国问题的由来。(意图:过渡)师: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刘邦为了击败项羽,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功臣韩信被封为楚王。在汉朝建国之初,这七个异姓诸侯王的封地几乎接近汉朝疆域的一半,他们自恃开国功臣,又拥有强大的兵力,与朝廷分庭抗礼。面对这样的格局,刘邦用武力剪除了六位实力较强的异姓王,只留下了实力弱小的长沙王吴芮,作为汉政权与南越政权的屏障。剪除异姓王,同时他大封同姓王。细节2:当时刘邦还专门杀了一匹白马,和大臣们一起向老天爷发誓:“如果有不姓刘而当王的人,天下人要共同攻击他”。(事见《史记·吕太后本纪》)细节3:刘邦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从而避免像秦朝那样,由于没有实行分封制,致使“子弟为匹夫,内无骨肉本根之辅,外亡无尺土藩翼之卫”,最终“孤立而亡”。(语出《汉书·诸侯王表二》)。幻灯片展示材料材料9:西汉初期地方行政系统表中封国郡、县郡、央(王国)县王国、政都隶郡县府封国属中(侯央政府,互国)不干涉。——柏杨《中国人史纲》图片3西汉前期形势图问题10:西汉初期地方行政制度有何特点?结合教材75页红字第二段内容分析这种制度对汉朝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意图:材料9反映了汉朝初年的地方行政系统,图片3直观地呈现出汉初王国的势力范围。设计的问题,第一问着眼于锻炼学生从表格和历史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明确汉代初年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第二问,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分析这种制度的历史影响。等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与天子的血缘关系逐渐疏远。封国和中央政府之间出现了离心现象。诸侯王尾大不掉,势力膨胀、威胁中央。这种状况被许多人发现,其中一个人就是景帝的大臣晁错,他向景帝建议削藩。而早有反心的吴王刘濞借口“诛晁错、清君侧”,联合其他六国发动叛乱进攻中央,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被迫杀掉晁错以向七国谢罪,但仍不能阻止七国的进攻。最后,大将周亚夫临危受命,平定了叛乱。经此一战,同姓诸侯王的实力大为削弱,但是王国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汉武帝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解决王国问题呢?课堂试验:实验道具:一捆卫生筷(用塑料胶带缠住两端)、一把小刀。第一步:选择三个力气最大的男生来折,没折断。第二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折断。第三步:用小刀割断塑料胶带,将卫生筷分解成一根一根,选择三个力气最小的女生来折,轻松地折断了。问题11:上面这个试验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意图:调节课堂节奏,开展简单的试验也为后面理解“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奠定基础。另外,让学生学****从生活经验出发来理解历史事件的方法。学生回答师:实验已经证明要想打击一个力不能及的东西,首先应该将其分解,只有将其分解为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才可以轻松的摧毁。王国问题也是如此,经过长期发展,这些王国实力强大,足以和中央抗衡,如果强攻,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抗,前面提到的七国之乱就是证据。所以,要想解决王国问题,必须先要对其分解,削弱其实力。那么汉武帝是如何削弱王国。他颁布了“推恩令”幻灯片展示材料材料10: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地邑者,令各条上,朕(汉武帝)且临定其名号。——《汉书·王子侯表第三上》师:汉武帝实行“推恩”制度是大臣主父偃的建议。故事3:主父偃师齐国临淄人,年青时曾学****纵横术。最初在齐国游历,但是由于受到儒生的排挤,以至于在齐国呆不下去。家里贫困,向人借贷,但是没有人借给他。没办法,离开齐国,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也没有得到重用,客居他乡,十分困苦。在元光元年,西游长安,求见大将军卫青。卫青数次向汉武帝推荐他,但是都没得到召见。没钱花,呆得时间又长,将军门下的其他宾客都很讨厌他。没办法,自己向汉武帝上书言事。早晨上的奏章,到了傍晚就得到了汉武帝的召见。汉武帝对他说:“你以前在哪儿,为什么我们见面的这么晚啊,”并封他为郎中。后又升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之中四次升迁。(《汉书·主父偃传》)问题12:从主父偃在诸侯国和中央政府的不同遭遇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意图:通过历史故事的感悟、让学生认识到王国不能用人,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武帝善于用人,唯才是举。师:随着推恩令的颁布,一时诸王子孙都得以成为列侯。原有王国不断被分解出许多小的候国,而王国封地越来越小。新增的侯国,大者不过数县,小者仅数十里。按照旧制,这些候国都隶属于郡监督。其后汉武帝又颁布了“左官律”,规定诸侯国的官员为左官,古代以右为上,称其为左官,表示其等级低下,以示歧视抑制,对于违法的左官,严励惩处。推行“附益法”,严格限制士人与诸侯王交接,严禁朝臣外附诸侯王。这样一来,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不与政事”。对于侯国,汉武帝通过“酎金夺侯”的方法,取消了大部分列侯的爵位。什么是“酎金夺侯”请同学们看课本76页的红字第一段和脚注①。师:汉武帝在政治上削弱王国势力、解决王国问题的同时,还通过设立司隶校尉和刺史,大力强化监察制度。课件展示材料材料11:司隶校尉一人,(俸禄)比两千石。本注曰:孝武帝(汉武帝)初置,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京师近郡犯法者。——《后汉书·百官志》材料12: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意为俸禄)六百石,员十三人。——《汉书·百官公卿表》问题13:结合材料和教材76页黑体字第二段内容,比较一下司隶校尉和刺史有何不同,又有什么相同?意图:材料11和材料12能够起到对教材知识的补充作用,和教材知识综合阅读能够让学生对汉武帝的监察制度认识更加全面和透彻,设计的问题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和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明确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能与历史作用。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讨论;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总结师: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设置,使中央和地方行政官员以及皇族、地方豪强受到直接监督,有利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地方上有效的实施,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管。特别是刺史的设置,其虽然没有固定的治所,地位也不高,只享受六百石的俸禄,但在每年八月代表朝廷巡视所部监察区,考察吏治,监督豪强和地方行政长官。具有以小制大,连接内外的优点。此外,刺史并不直接参与处理地方行政事务,这又避免了监察区变为行政区。由此不难看出,汉武帝对监察制度的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问题14:秦始皇在监察方面有何举措,与其相比,汉武帝的监察制度有何特点?意图:让学生在历史事件的对比中体会汉武帝对监查制度的发展,以及对大一统格局的推动。师:作为一位积极有为的封建君主,汉武帝不仅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发展大一统格局。同时,也对外积极开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对匈奴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详细过程我们将在第16课学****然而,这些战争有效的打击了匈奴、开拓疆域,但同时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故事4:公元前89年,也就是汉武帝逝世的前两年,他自己反省说:我即位以来,作为张狂荒谬,使天下陷入穷困愁苦之中,没有办法改过了。从今以后,凡是伤害百姓,耗费国家财物的事情一律停止。此后不久,有大臣建议在轮台派民屯田戍边,汉武帝就此下了一道诏令,并借此向天下公开检讨自己的罪责。这个诏书后来被称为《轮台罪己诏》。此举前无古人,即使在后来近两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中也为数不多,这对一个封建君主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事见《资治通鉴·汉纪十四世宗孝武皇帝征和四年》)意图:通过故事完善汉武帝的形象,使学生在看到汉武帝伟大功的绩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其不足,并对学生进行“知错”“认错”的熏陶。问题15:学过本课后,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汉武帝这个人?课后结合本课所学写一篇题为《我看汉武帝》的小文章,要求史论结合。下课。意图:如果课堂上时间充分,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发表见解,教师注意从方法上予以点拨。如果时间不够,作为课后作业布置。在课下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初步锻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和简单的历史写作能力。

最新初中七年级(上)《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759 KB
  • 时间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