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语文 品言得意,以读悟情《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诵读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小学语文 品言得意,以读悟情《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诵读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学语文 品言得意,以读悟情《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诵读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品言得意,以读悟情——《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诵读课教学设计教材解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所处的位置部编版语文课本;第六组第一篇《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描写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不同天气条件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赞美了西湖美景。通过本课的学****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能展开想象西湖美景,领悟诗文大意。体会古人对西湖美景的描写,进而激发学生领略祖国美丽自然风光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学情分析学生已知领域:在一二年级有一定的学诗经验,能初步读出诗的节奏。学生未知领域:三年级的古诗学****中第一次出现了注释,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在老师指导下可以大致说出诗文大意。但是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读通诗句,读出节奏。,想象画面,读好相关诗句并背诵。,全面感受西湖的美。一、蓄情,向往诗中妙景师:今天我们学****一首关于西湖的古诗。(配乐播放“西湖十景”)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生:西湖真美啊!生:我想去西湖游玩,观赏这西湖十景。师:宋代大诗人苏轼对西湖更是情有独钟,我们学****饮湖上初晴后雨》看苏轼眼中的西湖(板书课题)师:题目是诗的眼睛,自己读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在西湖上一开始是晴天,后来下起雨了。:..生:我知道他们在西湖上。生:他们还在饮酒,古代是无酒不成礼。师:原来题目里还藏着这么多的信息。谁能把同学们刚才发现的连起来说一说。生: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喝酒赏景,天气起初是晴朗的,后来下起了雨。师:这样我们就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能它读好呢?生:齐读课题。师:注意标注,读得真有节奏。【设计意图】诗题是一首古诗的眼睛。这首诗,题目较长,信息量很大,对于学生来说难读难解,我执教本课让学生从读诗题开始,强调读准字音,注意停顿,了解题目的意思,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板块的学****二、初读,感悟古诗妙意读诗要求:自由读,反复读,直到字字清楚、句句顺口为止。生:“潋滟”容易读错。师:字正腔圆,字字落实。我们再来读一读,不但要字字清楚,而且要句句顺口。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师:你读懂了西湖初晴后雨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找到相关诗句并把它在上标注在课本上。生:(标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设计意图】朗读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自由读,反复读”,“字字清楚”,“句句顺口”,教师通过自由读,边读边标画重点信息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妙意,为后续环节品读、想象蓄势、铺垫。三、探究,品味字词妙用师:打开自主预****单,先结合注释把你对这句诗的理解说给同桌听,把你不明白的词句上问号,再可以看注释、查字典、和同桌交流,看是否能合作自主解决?(生按要求学****师巡视、指导)师:让我们一起来猜猜,“潋滟”两个字可能跟什么有关。生:跟水有关。这两个字都有三点水。师:水是西湖的生命。汉字形旁具有表意的功能。“潋滟”是什么意思?生:波光粼粼,波光闪动,金光闪闪,碧波荡漾……师:真厉害!同学们借助换词的方法我们理解了“潋滟”,结合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场景。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走在看到我会说:“水光潋滟晴方好。”生:走在明月湖畔,看到金光闪闪的湖面,我会说:水光潋滟晴方好。生:走在威海的海面,看到波光粼粼的海面,我会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师:听他把“好”字读得真饱满。生:走在新湖岸边,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我会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师:彼时日出此时雨啊!一场雨悄然而至。密密地斜织着,透过这薄薄的雨雾,周围的山好像?生:周围的山被雾气笼罩了。生:周围的山像披上了一层薄纱。师:这比喻用的真妙啊,披轻纱的美景用诗中的词语表示是?生:“空蒙”师:二年级《日月潭》一课我们就见过空蒙的景色。生:“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二下日月潭PPT出示生:西湖的山色空蒙也如同仙境。师:看,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诗。带着你的理解和想象送到诗句中读出来生1:——轻轻地,柔柔的,你不忍心去惊扰西湖。生2:——山色空蒙不只是轻柔还可能是壮美的。晴方好,雨亦奇,让我们把对美的不同感受送进你的朗读中。男生刚劲有力:水光潋滟晴方好女生声音柔美:山色空蒙雨亦奇师:诗人用了两个字称赞晴雨之景:生:好、奇师:真是一字千金啊!看,原来不同的字词都能表达我们的称赞。让我们再读,感受古诗的凝练和选字的巧妙。【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疑惑点入手,解决学生困惑,“潋滟”一词的学****由音到义,由形揣意。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潋滟”的意思,而且让学生知道了汉字形旁具有表意的功能。抓住关键词“好”“奇”感受西湖美景,进而感受古诗语言凝炼以及用字变换的魅力。借助:..图片,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和积累,想象并描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文中的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在曼妙的诗文中走进诗歌创设的美丽意境,感受文字的表达魅力。四、想象,沉入古诗妙境师:西湖的美这样令人沉醉,苏轼忍不住这样称赞: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师:西子是谁?你对她有哪些了解?生:西子就是西施。师:借助注释了解了西子,你看到了注释还会用注释。关于西施还曾有这样的传说:西施天生丽质婀娜迷人,江中鱼儿见其美而忘记游水,渐渐沉入水底,沉鱼成为西施美的化身。师:沉鱼正是西施美的代名词,文人墨客曾这样称赞西施的美貌:鸟惊入松萝,鱼畏沉荷花。——宋之问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生:苏轼把西湖比作西子。西子美,西湖应该也很美。师:同学们,苏轼借助西施的美来形容西湖的美,这样的修辞手法我们常见,这是?比喻教师引读:西施无论略施粉黛还是浓妆艳抹都是那么楚楚动人,西湖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是那么神奇美丽。生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日的清晨、午后、黄昏景色各异生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年的春花、秋月、夏荷、冬雪各具美态。生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也因苏轼这句诗有了一个更秀美的名字——西子湖。(1)美美的叫一声(2)轻轻的叫一声(3)深情地唤一声师:想象着我们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你就是苏轼,漫步在西子湖畔,登上望湖楼,边饮酒,边欣赏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你不禁赞叹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即使苏轼经历了妻子、父亲相继病逝,为官之路上处处受人排挤、历经奔波流放的人生,他却从未把怨恨施加给这世界,而是将忧愁幻化成这诗篇激励我们前行。生:齐诵读【设计意图】《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的诗眼即在“西湖比西子”这一千古设喻上。传神地写出了西湖的神韵美,那么如何把这种神韵美传递给学生呢?在教学策略方面,教师选择了用语言描述、故事引入、读古人诗词赞誉等方式,让学生想象感知西子的沉鱼之美。让学生明白苏轼的比喻妙处所在,明白西湖的美在于神韵,在于诗人对西湖的热爱。紧接着教师顺着“美人妆扮”这一思路,将西湖的晴雨之美扩展至晨暮之美、四季之美,从而深化了学生对“总相宜”的感悟,这既是对诗眼的再解读,也是对诗眼的审美提升。五、积累,领略诗人妙事师:不同的天气,西湖景色各异。一起看看狂风暴雨下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感受词句的美。师:我能读正确、流利。生:读全诗(2)对比描写方法异同。师:对比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相同点都有写到雨天的西湖。而且都有比喻句。生:不同点是《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把西湖比作西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把黑云比作打翻的黑墨,雨如跳珠,水如天。生:不同点:一个写西湖的柔美,一个写西湖的狂风暴雨(3)读出不同风格的美。女生读西子的柔美《饮湖上初晴后雨》男生读狂风暴雨的壮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师:作者一定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能捕捉到西湖如此多变的美。对于苏轼,你又有哪些了解?:..生:汇报苏轼生平资料。师:生命不息,发现不止。了解一个人,短短一节课的时间是不够的?课下的时候,请同学们从东坡来历、东坡趣事、苏轼词作等不同方面,走进苏轼、了解苏轼。完成手抄报作业。【设计意图】拓展延伸,通过对比苏轼的两首描写西湖不同景致的诗,体会西湖的美,以及比喻修辞手法的巧妙之处,使学到的方法得以迁移,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课后作业是开放的环节,让学****不是一种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激发了学生阅读古诗,探究作者的兴趣。教学流程图:品言得意以读悟情《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诵读课:..学情分析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不少古代诗人的智慧与情感,学生如能仔细阅读、层层深入,便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三年级学生已积累了好几首,但对于古诗的理解比较肤浅。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在老师指导下可以大致说出诗文大意。但是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对于生涩难懂的词语通过课后注释、课件演示帮助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平台等手段的使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氛围,帮助他们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品言得意以读悟情《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诵读课课后检测班级:姓名:一、背诵古诗。(1)不能熟练背诵。(2)可以准确地背诵古诗。(3)有节奏、有韵味地背诵。(同位互查,并在相应的等级后面打√,只能选一个等级。)二、我会选,用——选出正确读音。亦(yìyī)妆(zhàungzhuāng)潋滟(liǎnyànliànyàn)三、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晴天时,()的湖面景色很美,:..雨天时,云雾迷茫的景色也()。四、对比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一句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一句,都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让古诗的画面感更加清晰、直观。五、走进苏轼,搜集资料,完成手抄报。品言得意,以读悟情——《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诵读课教后反思:..《饮湖上初晴后雨》人教版语文课本,第六组“壮丽的祖国山河”第一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描写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不同天气条件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赞美了西湖美景。在备课、执教以及教后反思中我有如下的想法。一、诗有诗味诗歌是含蓄的,过多繁琐的讲解丢失了诗歌的原汁原味。很多时候诗歌的美在想象中诞生,在诵读中呈现。诗人苏东坡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灵动无比,令人心驰神往。在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学生描述自己了解的有关古代美女西施的故事,诵读描写西施之美的名人诗句,这是一个丰富想象、也是积累语言的过程。文字上的诗句,现实中的西湖,传说里的美人,一时间都涌到脑海中来。究竟谁是谁?西施这个大美人又究竟有多美?还是用词语来形容,用诗歌来表达吧!诗歌是有韵味、有音乐性的。这就需要儿童沉浸其中美美地朗诵,才能感悟文字的美妙。此时此次刻学生仿佛面对的不是文本,而是西湖,是西子个绝代佳人。“美美地叫一声”,“轻轻地叫一声”,“深情地唤一声这个名字”,情感绵绵,爱意无限。二、学贵有法学会了这一首古诗,不算会学。而应通过一首古诗的学****学会这一类诗歌文体,才算会学****潋滟”一词的学****由音到义,由形揣意。在教学环节中,我认为不仅让学生知道“潋滟”的意思,而且要让学生知道了汉字形旁具有表意的功能。紧接着我抓住“水光潋滟”一词,引导学生想象“阳光下水光潋滟的画面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于是,波光粼粼、波光闪动、银光闪闪、碧波荡漾等词不断地从学生口中涌出。最后,我又设计了语用环节,按照这样的句式说说“走在看到我不禁称赞:‘水光潋滟晴方好。’”从西湖水光潋滟联系到本地的新湖等学生身边的景象,学生由此读出了诗情画意。使学生对“水光潋滟”一词有所了解,对西湖美景有了深入的体悟。我认为小学生不能光说不练。而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练一练,正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应有之义。三、拓展有度在形容西施的美丽时,我借用西施的故事及名人诗句,借用故事和拓展诗句激发想象。学一首古诗,带一首同一作者的不同诗篇,古诗拓展选取也很巧妙,注意关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比喻妙句,拓展《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关注两首古诗的异同点,在诵读中,注重言语积累和方法的运用。课末环节我布置完成手抄报作业:搜:..苏轼词作等以此来走进苏轼、了解苏轼。让学生的学****学****不是一种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激发了学生阅读古诗,探究作者的兴趣。我认为教学时注重学生学****语言、运用语言,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智慧课堂的标签。同时诗词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过于引导,学生想象没有完全放开,课堂氛围较为死板,孩子们不太积极参与课堂,有的环节时间过于仓促,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而且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积累语言,提升思维和语用能力呢?这是一个需要探索和揣摩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在反思中前行怀着虔诚的心,忠诚于文字,一路探寻和品味,引导学生品读文字之美,享受这文字的盛宴。以读悟情《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诵读课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首古诗,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如何发挥韵文利于朗读的优势,帮助三年级学生读中理解,我们需要从文本细读做起。作者苏轼以为“文如其人”,那么此诗能成为吟咏西湖诗篇中的绝唱,与苏轼的创作风格,与他同西湖的情感密不可分,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诗句的字里行间,去理解,去发现。一、走近苏轼1、苏轼的文化情结当我们登高远望,面对滔滔江水,会禁不住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中秋佳节合家团聚,望着皎皎明月,会禁不住深情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徜徉在庐山风光中,会禁不住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遭遇人生的无常,会禁不住发出无奈的叹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挫折,会禁不住宽慰失意的自己:“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字自瞻,号东坡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他的诗、词、散文都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诗现存约两千七百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在苏轼身上,有李白旷逸超凡的神仙气,有杜甫执著坚守的忠义气,有白居易穷达融通的从容风度,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悠然情怀,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苏诗独具四大特点:⑴叙事说理理趣相谐;⑵现实浪漫珠联璧合;⑶豪放婉约信手拈来;⑷诗画一体自成一家。他推崇天工自然之美,并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境界。不知何故,苏诗用韵,总比别人自然,并且他的用韵,经仔细看来,含义更深。“东坡之以大家称,不无故也。”2、苏轼的杭州情节杭州,在当年一如今日,是一个美妙难言的都市,苏轼曾两次在杭州做官。第一次是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元祐四年(1089),任知州。杭州美丽的湖光山:..人”,初来杭州便写出下面的诗句: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常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杭州像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西湖的胜景美名,与苏轼分不开。任知州期间,为解决西湖淤塞的问题,他主持了疏浚整治工程,以淤泥水草筑堤,堤旁遍种花木;一到春季,桃红柳绿,莺飞草长,晓雾景韵尤其动人。这条堤后来就被称为苏堤,又叫苏公堤。“苏堤春晓”亦被誉为西湖十景之首。苏轼写下了许多有关杭州和西湖的诗篇,不只是杭州的山林湖海之美,也非只是由于杭州繁华的街道,闳壮的庙宇,也是他和杭州人的感情融洽,由于他一生最快乐的日子是在杭州度过的。杭州的美丽赋予他灵感,杭州温柔的魅力浸润他的心神。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及其妙;苏东坡的诗思,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尽其才。二、走进文本1、诗韵《饮湖上初晴后雨》,押上平四支韵,二四句入韵。其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一句,本来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这里变通为“仄仄平平仄平仄”了,这叫“拗救”。即因本应用仄声的第六字用了平声,故把本应用平声的第五字改用成仄声。也可以看做按通常为“二二二一”的节奏变通为“二二一二”的节奏。即像音乐里的切分音一样,把第三个节奏点前移,节奏变通为“欲把/西湖/比/西子”。整句节奏点的平仄规律仍为“仄平仄仄”。2、诗题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诗言物,酒载情。历史上,与酒结下不解之缘的诗人文士很多,苏轼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是突出的一个。苏轼的许多名篇,都是酒后之作。诗人对景而饮,秀色可饮,景增酒趣,酒扬诗魂。3、诗句⑴意象。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很多。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诗人能在寥寥四行诗句中表现此地的精粹、气象、美丽,足见功力。⑵结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用白描和对比的方法写所见的实景,是一副绝妙好联,以其结构匀称、韵律和谐、凝炼简约将一水一山,一近一远,一高一低,一晴一雨款款道来,在韵律美中真切表现了西湖晴日下的明艳和雨雾中的秀媚。“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更奇峰突起,诗人通过奇妙的联想,把西湖比喻为古代的美人西施。以西施的浓妆比西湖晴景,以淡妆比雨景,既同前两句的实写紧密呼应,使全篇浑然一体;又传神地画出了西湖美的风姿,意态和灵魂。与前两句的对仗整齐相比,后两句自然天成,诵读时也张弛有度,增强了表现力。4、炼字⑴“潋滟”形容波光荡漾的样子;“空蒙”形容烟雨迷蒙的样子。这两个词在古代汉语:..往往用在诗歌里面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声音上面的美感。⑵“西子”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⑶“淡妆浓抹”用四字点明色彩之美,气质之美,神韵之美。“总相宜”字面理解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其实“总相宜”三字蕴含着微妙精深的生活哲理:美不依靠人为的修饰,无须借助于外物,美主要在于天然的内在的资质。资质美的事物,无论其形态怎样变化,都是美的。大自然阴晴不定、变幻莫测,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苏轼用28个字,让我们感受的不仅是阴晴不定、风雨莫测当中的自然之美,更是人生随欲,自得其乐的生命之美。一首小诗,一幅美景,观照内心,点醒人生。

小学语文 品言得意,以读悟情《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诵读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967 KB
  • 时间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