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六章 自然灾害(复习讲义)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期末考点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第六章 自然灾害(复习讲义)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期末考点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第六章 自然灾害(复习讲义)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期末考点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自然灾害(复****讲义)(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台风、暴雨等)、地质地貌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生物灾害(蝗灾、鼠灾等)、海洋灾害(台风、海啸、风暴潮等)。第一节气象灾害一、,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洪涝灾害按成因可以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气候】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形】:沿河、沿江地势低洼地区。【中国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及山区。:自然原因::气候降水的强度;、水系特征(支流特点、湖泊的多少);(1)水系特征: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入海河道单一;地势低洼(海河、珠江)。(2)水文特征:夏季多暴雨,河水陡涨。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湖泊调节能力减弱;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造***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2)洪水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3)洪涝后易发疫情灾情的大小与人口多少、:(1)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2)退耕还湖;(3)修建水利工程;(4)裁弯取直,加固大堤;(5)开挖入海河道(淮河);(6)修建分洪区;(7)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二、: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旱灾:干旱持续时间较长,:非洲(最为严重)、亚洲、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我国:旱灾区主要分布在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广大东部季风区。华北、华南、西南、江淮地区是旱灾多发区,华北地区旱灾最为频繁、影响最严重。【解释】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且是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用水需求量大。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人口稀疏,经济落后,故并不是旱灾最严重地区。:(1)干旱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2)干旱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造***畜饮水困难,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12级以上。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发生次数最多、势力最强的一个海区。平均每年有28个台风生成。①台风眼:风力很小,天气晴朗②旋涡风雨区③(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1)来源:西北太平洋(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2)分布:东南沿海地区(3)季节:多发于夏秋季节四、:..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频发区及时间(1)频发区:北半球中高纬度(势力强大的寒潮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2)(1)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害(2)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寒潮的益处】空气南下,有利于地表交换热量;大规模的雨雪天气,缓解旱情;雪水氮化物含量高,能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低温,天然的杀虫剂;大风,无污染动力资源。(1)时间: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2)来源: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第二节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概念:一定区域内的地面震动现象,它主要是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的结果。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1)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①震级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②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2)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①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②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③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地震危害(1)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2)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3)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1)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是地震易发地区。(2)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3)中国地震①特点: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②频发地区: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二、滑坡和泥石流(一):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分布及条件:①岩体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地区②,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分布及条件:(1)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即山高沟深;(2)有丰富的松散物质;(3)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二)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1)泥石流有明显的季节性,与集中降水的时间相一致(2)滑坡四季都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山区。尤其是西南地区。【探究】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这是因为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明显,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防灾减灾一、:以防为主,(1)灾害监测利用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监测系统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2)灾害防御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非工程措施: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3)灾害救援与救助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4)灾后恢复①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②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③帮助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二、:自救与互救(1)灾前预防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预警信息,做好灾前预防工作。提前准备一些应急救援包,牢记逃生路线及应急避难所等,减少损失。(2)灾中自救:..地震:及时、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泥石流:垂直于泥石流的山坡逃生(3)灾后防范①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范于未然;②洪涝灾害过后应进行全面消毒,做好卫生防疫工作;③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品,饮用水煮沸后饮用;④地质灾害过后不可立刻回家,远离危墙等,避免灾害再次发生【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是城镇供人们躲避自然灾害的场所。这里能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并配有一定功能设施。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城镇空旷地带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一、遥感及其运用(RS):是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优点: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能够实现对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1)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预报、预警。(2)能够快速识别地震、滑坡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对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二、: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泛指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如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等。:(1)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3)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帮助用户在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实现灾后的通信联络、减灾过程中的灾情跟踪、监测等。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实现救灾过程的准确空投,确保物资能够高效,准确到达灾区。:地理信息系统是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主要操作对象为地理空间数据。::..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守在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主要功能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空间上:灾害前兆监测,及时发出警报;进遥感(RS)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行灾害跟踪监视;建立灾害模型候;时间上:同步观测灾情发生后的通信联络;减灾过程能为用户提供全天候、中的灾情跟踪、监测、实时监控;全球定位系统连续、实时、高精度的灾害发生地点的准确测报;救灾人(GPS)三维位置和速度及时间员赶赴现场的导航;可提高减灾的数据效率和精确度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GIS)空间数据分析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第六章 自然灾害(复习讲义)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期末考点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1.86 MB
  • 时间2024-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