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氨气 说课稿.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氨气 说课稿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氨气 说课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氨》选自高中化学第二册教材第一章《氮族元素》的第二节。在第一册教材中,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三章《物质的量》介绍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二章《碱金属》、第四章《卤素》则是使学生获得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随后安排的第六章《氧族元素》和第七章《碳族元素》都可看作是在物质结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学****因此,学****氮族元素》这一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学****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氨》主要介绍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另外穿插了介绍了什么是极性分子。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体现了“结构→性质→用途”的思想,并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教材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验证、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得出结论,因此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学****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对生产生活中与氨有关的物质的性质有一定了解。2、教学目标的确立(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氨的结构、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极性分子的判断方法;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的实验能力。通过对氨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的能力。通过氨分子结构和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类比、对比、抽象、综合、归纳的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氨的结构出发,分析推断氨的性质。难点:极性分子的理解和判断。二、教学方法的运用1、对比分析法将分子结构进行分类对比,便于学生分析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结构特点;将氨和不同酸反应的实验设计为对比实验,便于学生分析氨与酸反应的本质。2、实验探究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氨的性质。3、多媒体辅助法合理、恰当地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将静态事物动态化,将抽象事物直观化,以突破教学难点。4、演绎推理法运用已有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通过逻辑演绎,推导氨的还原性。5、讲解法三、学法指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发出警告: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的人。因此,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致力追求的一:..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提炼总结氨的物化性质。2、紧紧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果”导“因”或由“因”推“果”。如抓住“氨易溶于水”(果)探求“氨的结构”(因),或根据“氮元素的化合价”(因)推测“氨具有还原性”(果)。3、指导学生用类比、对比等思维方法,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以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如将“分子的极性”与“键的极性”进行类比,将“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进行对比等。4、引导学生变正向思维为逆向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如在分析氨为极性分子后,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AB3型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它可能的空间结构是什么呢?”四、教学手段的采用(1)实验高二学生已经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可以设计和动手操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在观察实验现象时,既充满好奇,又能由表及里,从现象出发,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所以,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节课中丰富的实验素材,采取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验证实验与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实验。(2)多媒体作为这节课的难点,“分子的极性”很抽象,教师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比如借助模型或者板演等,都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接受得很吃力,教学也就显得枯燥死板。所以,引进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动画和图片等,把小的分子模型放大,把静止的变成活动的,把抽象的变成可以直接感知的,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五、教学设计1、教学思想:设计思想:知识为载体,思维为主线,能力为目标,设疑探索,实验贯穿,整个教学程序中注重师生互动。(1)符合认知规律高二学生已学****过碱金属、卤素、氧族、碳族等多族元素化合物知识,并已经把这些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学****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适应认知过程通过以往的学****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学****方法,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仍可沿用“结构→性质→用途”的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过程。2、教学过程共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巩固练****课后研究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供生活素材,使学生从中提炼出氨的物化性质,采用一段新闻视频导入新课。这段新闻介绍了本地处置一起液氨泄漏事故的经过。另外,还可从这段新闻中截取一些能够体现氨的物理性质的图片,放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使用。第二个环节:新课教学为了使“结构→性质→用途”的学****线索更明确,把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分解成四个模块。(1)结构——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学生在新闻中了解到氨易溶于水,很自然想到:为什么呢?这就需要先学****氨的结构。从氮的原子结构和氨的分子组成入手,使用球棍模型,分析氨的分子结构。氨是三角锥形结构,:..这里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使用多媒体。先展示分子模型的图片,通过类比、对比的分析方法,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极性分子,并能够根据已知分子结构进行判断,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多媒体手段的应用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由现象抽象出事物共同属性的能力。分组讨论这种形式可使学生发挥群智群力,在精心设置的问题台阶的帮助下,顺利突破本课题的教学难点。(2)溶解性——验证性分组实验学****了分子的极性后,由相似相溶规律,很容易解释氨为什么易溶于水。当然,还应向学生说明,氨易溶于水,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为以后学****氢键埋下伏笔。氨易溶于水,能否在课堂上通过简单实验进行验证呢?由学生设计实验,并分组完成喷泉实验。通过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小结氨的物理性质,并讲解氨水的有关问题。刚才新闻中截取的图片应用于此。(3)碱性——探究性对比实验氨溶于水呈碱性,氨能不能与酸反应,答案就很明显了。这个模块中的演示实验是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改进。一是改进了操作方法,使用集气瓶,使现象更集中,更易于观察;二是增加了实验内容,先后使用难挥发性和易挥发性酸与氨气反应,形成对比实验,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性思考。(4)还原性——补充演示实验氨还有没有其他性质呢?学生从化合价入手,猜想氨有还原性。学生的猜想对不对呢?补充两个演示实验进行验证。一是氨与***气的作用,将一瓶***气倒扣在滴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上,出现了大量白烟。二是氨的催化氧化。使用氧化铬作催化剂,先用酒精灯对催化剂进行预热,同时缓慢鼓入空气,待催化剂红热后,撤走酒精灯,加快鼓入空气。这时可以看到,随着空气鼓入的节奏,催化剂出现了一亮一暗的现象,并且,集气瓶中出现了红棕色气体。第三个环节课堂小结及时进行课堂小结,再次突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线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使用课后****题,进行知识的巩固。第五个环节课后研究分为三个方面:1、实验探究2、网上寻宝3、身边的化学六、板书设计第二节氨铵盐一、氨的结构电子式结构式三角锥型二、氨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可用作致冷剂。三、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NH+HO=NHHO=NH++OH-323·24微粒:NH3、H2O、NH3·H2O;NH4+、OH-、H+:..NH3+H+=NH4+检验3、与氧化剂的反应8NH+3Cl=6NHCl+N23244NH3+5O2=4NO+6H2O制***小结:溶解性、碱性、还原性

氨气 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404 KB
  • 时间2024-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