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口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7698.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口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7698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口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7698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闽江口协作体期中联考高三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中外历史纲要(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铜器的形制大多具有浓厚的商代遗风,出土铜器所见酒器、食器大致相等,既有商礼重酒,同时又有周礼重食的特点。在西周晚期的殷遗后裔的墓葬中,器物组合具有明显的重食特点,代表商文化的饮酒器基本消失。,秦惠王至秦始皇时期先后共22人担任丞相,就这些人的籍贯来看,其中15人(占68%)明确不是秦国人,另有6人籍贯不明,但从种种迹象判断,应该不是秦人,籍贯明确而属秦者仅1人。,少数民族首领石勒、符坚都曾统一过中国的北方地区,以“中国皇帝”自居,北魏在中国北方建立了稳定的封建王朝,也以“中国”自称,东晋和南朝更是以“中华正统”自居。,朝廷为了巩固边防,为军队补给供养,在河西地区大量进行军屯。开元以后,军事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士兵长驻防地,允许携带家口,并出现专门从事屯田的军队,某些军屯已具有移民性质。(1016年)颁布法令规定,“奴婢犯罪至死,听送有司,其主无得擅杀。”这改变了原先奴隶主可以任意杀害奴隶的传统。,南宋监察御史方庭实上疏高宗,反对向金人屈辱求和,其中有言:“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1267年,监察御史刘蔽上疏反对度宗的内降恩,认为帝王不能有私恩,提出:“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1984—1988年间,我国农村向乡镇转移的劳动力数量累计高达5566万人,%%,建制镇数量也从6211个增加至10609个。.“左”、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记注制度是从西周开始的史官实时、连续地记载当世君主言行的制度,该制度的兴衰与史权(史官权力)强弱紧密相关。下表是中国古代四个时期史权的变化情况。——摘编自杨德会《中国古代史权演变考论——以记注制度变迁为中心》(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史权演变的历史趋势。(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时期中国古代史权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这一制度的演变加以评价。(10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北宋前期,为了维护扬雄的道统地位,不少士人积极为扬雄颂莽辩解。北宋中期,王安石一派积极为扬雄仕莽寻求儒家义理上的合理性解释。赵宋南渡后,由于塑造王安石乃北宋灭亡罪魁的意识形态需要,以及现实政治局面急需强化忠节观念,扬雄和冯道一起成为士人批判失节现象的标靶。至朱熹在《资治通鉴纲目》中书“莽大夫扬雄死”,扬雄“莽大夫”的身份被确立下来。两宋忠节观念的强化,既表现在对扬雄和冯道这样负面人物的否定上,也表现在对屈原、陶渊、明杜甫等正面人物的再发掘和新诠释上。——摘编自郭畑《从宋人关于扬雄仕莽的争论看忠节观念的强化》材料二清廷“崇朱”,注重纲常伦理,“忠节”作为其中核心范畴在由官方主持编修的方志中受到高度关注。清代的安庆方志无论府志还是县志,均设有“忠节传”,且“忠节”人物数量也较明志有较大幅度增加。清代安庆方志中“忠节传”虽有“矜其乡贤,美其邦族”的需要,但更多地让渡于凸显“忠节”主旨的要求,“忠节”事迹的书写则越来越简略。考察康熙十四年安庆府志“忠节”篇所载“忠节”人物,基本都是反抗张献忠等部或流寇土贼,而不是对抗清政权。再如康熙六十年府志《忠节传》,所录61位明人竟全部是明末“忠节”者,甚至为突出明末“忠节”者,连著名人物左光斗都不再记载。——摘编自周毅《清代安庆方志中的“忠节”书写及其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强化忠节观念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方志中的“忠节”书写的主要特点。(6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西方新闻画报中的中国统治者图1是美国《纽约世界报》关于1896年李鸿章访美的漫画。该报纸用李鸿章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来打响广告:“李鸿章从来没有错过星期天的报纸。”图2是1911年英国画报对武昌起义的报道,标题是“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图3是法国画报报道:袁世凯宣誓拥护共和,以剪辫宣告旧时代的终结。围绕“近代西方眼中的中国大人物”这一主题,从三幅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阐述须包含所选近代西方视角、三个中国人物;所举史实须与所选历史人物密切相关;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志多次运用“改革”这一概念,要求共产党人应该成为“立志改革的人”。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他强调指出:“上层建筑(其中包括思想、舆论)要是保护人民不喜欢的那种生产关系,人民就要改革它。”很显然,***同志就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基础上谈改革的。除此之外,***同志在党的八大前后还多次提出“向国外学****的口号,在同来访的印度尼西亚客人谈话时,明确提出了“全部开放,全部交流”的思想。***同志从根本上赋予了“改革”“开放”更深刻的内涵,并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从此,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同志在1984年2月第一次把“改革”和“开放”概念结合起来,提出“改革开放后,侨务工作很重要”的重要论断。自此之后,“改革开放”作为一个特定概念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和重大政策中开始被不断使用。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中29次出现“改革开放”这一概念,“改革开放”作为代表我国长期基本国策的科学概念开始被广泛使用。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把“改革开放”概念写入党章,强调“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摘编自韩振峰《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开放”概念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分析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两个时期,改革开放概念的不同。(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理论的发展体现出的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8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闽江口协作体期中联考·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在西周早期的殷遗墓葬中体现商朝文化的酒器与体现西周文化的食器相等,到了西周晚期,酒器逐渐减少,食器增多,这说明经过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交流,周文化最终得到了殷遗后裔族群的广泛认同,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周文化逐渐取代殷商文化,而不是继承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明的多元性,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当时处于战国时期,而秦国的人才来自周边国家,说明人才选不拔拘一格,形式多样灵活,适应了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故C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是秦朝郡县制的确立,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具体选官标准,排除B项;布衣将相格局出现在西汉初年,排除D项。“少数民族首领石勒、符坚……以‘中国皇帝’自居”“北魏……以‘中国’自称”“东晋和南朝更是以‘中华正统’自居”等信息可知,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政权均自称“中国”,旨在论证统治的合法性,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唐朝初期在河西地区进行军屯,开元时期,驻军可以携带家口,已经具有移民性质,这一做法加强了中央对河西地区的控制,同时这些移民促进了河西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河西地区的发展,故B项正确。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就已经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通道,排除A项;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排除C项;唐朝军屯的目的是加强对河西地区的控制,巩固统治,排除D项。“改变了原先奴隶主可以任意杀害奴隶的传统”可知,该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生命权,有利于缓解其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法律规定并非只针对某个民族,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题干中未提及“君权”的变化,排除C项。“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等信息可知,南宋时期,士大夫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强调在政治活动中合理规范的“共治”意识,故A项正确。祖宗之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涉及御史的劝谏活动,但不能直接反映官僚机制的运行,排除D项。“桑、枣果树,均免除赋税”可知,政府此举提高了百姓种植桑、枣等果树的积极性,有利于桑叶、枣等产量的提高,推动其商品化进程,故C项正确。免除赋税与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明清时期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的新经济因素是指资本主义萌芽,题干中桑、枣果树免除赋税与此无关,排除B项;政府鼓励种植经济作物并不能缓解人地矛盾,排除D项。“志于富侈者争趋效”“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引领流行时尚”可知,苏州的社会消费观念出现新的变化,书画临、文摹玩制造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新爱好,这是对旧有的礼制为主导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冲击,故C项正确;市民文化在宋代兴起,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秩序稳定与否,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其他区域文化发展水平,排除D项。,1883年的广告在推销缠脚药,1908年的广告中已呼吁废除缠脚,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解放的深入,传统的封建陋****逐渐被废止,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一定提高,生存状况有所好转,故B项正确。封建制度在当时并没有崩塌,排除A项;材料无法看出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D项无从体现,排除。“主权居于至高极尊的地位”“侵犯这主权的,都算是大逆不道”等信息可知,陈独秀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主张国家独立自主,故A项正确。B项中“民主共和”的表述与题干中的关键词“君主”不符,排除;题干中未提及“平等”“反侵略”等主张,排除C、D两项。公众号:,行政长官任期短,行政区划不明确,这都容易造成地方治理的效率低下,故D项正确。这一现象是北洋军阀割据,互相争夺权力的外在表现,所军阀割据是以直接原因,根源则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性质,排除A项;北洋统治的瓦解是在北伐开始之后,排除B项;当时地方权力被各军阀控制,没有多少自主权可言,排除C项。,近代报纸用大量版面推送商品信息和广告,内容多涉及民族制造业、工商业和服务业,结合所学,这与当时的实业救国和国货运动相互呼应,有利于促进近代民族工商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解放,排除D项。,提出边区的土地政策过多损害了地主和富农的合理利益,并被接受采纳,这说明三三制原则得到了有效执行,抗日民主政权得到了加强,故A项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政治协商制度是在1954年宪法中正式确立,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土地革命的成效,排除D项。,苏联对中国和共产党有了新认识,利于推动苏联调整对华政策,故C项正确。米高扬访问西柏坡之时,中国执政党仍是国民党,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排除B项;米高扬访问西柏坡虽影响到中国时局,但不能起到加快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程的作用,排除D项。,国家正是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的时期,大量文盲的存在影响经济建设的推进,开展扫盲运动正是为了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扫除文盲与扩大干部队伍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化,排除;1952年底已经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排除D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题干中相关数据的变化即为其具体体现,故B项正确。题干中的“建制镇”不属于城市,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发生于21世纪初,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段“1984—1988年”,排除。17.(1)趋势:先秦时期史权较大,秦代史权下降,汉至唐代有所上升,唐高宗以后不断下降,最终蜕变为君权的附庸。(4分)(2)原因:中国古代的史权与君主专制的演变密切相关。周人重视“以史制君”,史权较大;战国至秦代,法家思想盛行,强调君主专制,史权下降;从西汉到唐高宗朝,重视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强调对君主的监督,重建记注制度,史权上升;唐高宗以来特别是清代,为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史权最终蜕变为君权的附庸。(8分)评价:中国古代重视史权的作用,强调对君权的监督,是国家治理的一大进步;但是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制度最终失去了作用。(2分)18.(1)原因:理学广泛传播,提倡忠节观念;批判王安石这一官方意识形态的需要;南宋偏安,急需忠节观念维系王朝稳定。(6分)(2)特点:“忠节传”地位突出,记载人数大幅增加;书写呈现出模式化特点,略去忠节事迹,突出忠节主旨;所表彰忠节人物与反抗清政权无关。(6分):(1)李鸿章访美时,正值《马关条约》签订不久,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李鸿章代表清政府访问欧美强国,寻找强国方略。美国出于获取更多在华利益的目的,十分欢迎李鸿章访美,美国民间出于对中国的好奇,也很关注。从漫画中的高楼大厦,也能看出当时美国经济的高度发达。(4分,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从英国画报对辛亥革命报道可以看出,西方列强对中国革命的复杂态度,出于维护在华利益的目的,对革命不支持,用中国小皇帝的形象引发人们对清政府最高统治者的同情,嘲讽、否定辛亥革命。(4分,言之有理即可)(3)法国画报基于西方价值观,对于辛亥革命持相对肯定的态度,但是对于革命中出现的假共和、真独裁的问题持否定态度。袁世凯剪辫,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周围的人是一副奴才的嘴脸,袁世凯完全是一个封统治者,对袁世凯的剪辫建行为加以嘲讽,让人对中国革命的未来担忧。(4分,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0.(1)不同: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破除旧的社会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吸取苏联的教训,要探索发展适当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6分)(2)趋势:从计划走向市场,融入世界市场。(2分)认识:改革开放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提出并逐步完善、不断赋予其时代内涵的。我们党对“改革开放”概念的认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推进而日益深化的,同时也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深入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的。从提出“改革”“开放”到“发展完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本质和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6分,言之有理即可)

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口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7698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870 KB
  • 时间202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