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常用公式.pdf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常用公式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常用公式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各组总量指标数值/总体总量指标数值*100%=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数值/=某总体的某项指标数值/=某一总量指标数值/=报告期指标数值/=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如果计划规定的任务是降低,计算结果应该愈小愈好)=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之和/总体单位数x?x??x?xx?12n?:nnx:算术平均数;x:各单位的标志值;n:总体单位数;∑:总和n?xfxf?xf?...?xfiix?1122nn?i?1f?f?...?fn12n?f加权算术平均数:ii?1f:第i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i1:..1nH??1111??...?xxx?:nH:调和平均数m?m?...?m?mH?12n?mmmm1?2?...?nxxx?加权调和平均法:12nxm:权数一般用于:已知分布数列各组标志值及其标志总量,计算平均指标计算相对指标的平均数一般方法可概括为:已知相对指标的分母资料,可将其作为相对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已知相对指标的分子资料,可将其作为相对数,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法。G?nxx...:G:几何平均数;x:变量值;n:变量值个数G??fxfxf...xf加权几何平均法:12n12n适用范围:a、若干个比率或速度的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b、相乘的各个比率或速度不得为负值。:2:..M?L?1?dM?U?2?d下限公式:0?上限公式:0?1212M:众数;L:众数所在的下限;U:众数所在的上限;: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前一组次01数之差;2: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后一组次数之差;d:所在组组距M?xn?1en?112.(1)未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2,找出它的对应标志值,即(用2x?xnn?1M?22e2于奇数)或(用于偶数)?f?1(2)单项式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2确定中位数的位次,再根据位次用向上累计或向下累计次数的方法确定中位数所在组,该组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f(3)组距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且2表示中位数的位置。确认中位数的数值则用以下公式:?f?f?S?S2m?12m?1M?L??dM?U??def(下限公式)ef(上限公式)mmL:中位数组的下限;U:中位数组的上限:f:中位数组的次数;S:中位数所在组mm?1?f以前各组的累计次数;S:中位数所在组以后各组的累计次数;:总次数;d:中位数m?=R?X?Xmaxmin3:..R:全距;X:总体单位中最大的标志值;X:总体单位中最小的标志值。R越大,maxmin说明总体中标志值的范围越大。,说明各标志值分布越分散;反之,则越集中。?x?xA?D?(1)简单平均法:n?x?xfA?D??f(2)加权平均法:(用于分组)A?D:,它的应用也比较广泛。?(X?X)2??(1)简单平均法:n?:表示标准差?(X?X)2f???f(2)加权平均法:(用于分组)(3)交替标志的标准差:NNp?1q?03-1、成数N或Np+q=1;p:具有某种标志的成数;q:不具有某种标志的成数;N1:具有某种标志表现的单位数;4:..N0:不具有这种标志表现的单位数;N:总体单位数1?N?0?NNX?10?1?p3-2、交替标志的平均数:N?NN10计算时首先需将交替标志的两种表现量化处理。用“1”表示具有某种表现,用“0”表示不具有某种表现。3-3、交替标志的标准差(也称均方差):?(1?p)2N?(0?p)2N10???p?1?p?N(此公式可推理出来)?2?p?1?p??pq方差:当p=q=,达到标准差和方差的最大值分别为:,当它们任意一项为0时,:又称为离散系数,是测定变量值离散程度的一类相对数指标,是标志变异的绝对水平指标与相应平均指标对比的结果ADV??100%(1)平均差系数:ADxAD:平均差平均差系数越大,总体单位离散的相对程度就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也就越差;反之,则越好。5:..?V?(2)标准差系数:?xV:标准差系数。标准差系数越大,总体单位离散的相对程度就越大,标准差的代表性?也就越差;反之,则越好。:总方差是各单位标志值与总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或方差)组间方差:组间方差是各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组内方差:是各组内各单位标志与本组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组内方差平均数:是组内方差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总方差=组间方差+组内方差的算术平均数第四章时间序列?aa?a?...?aa?12n?:nn2-1连续时点序列?aa?a、连续时点序列逐日登记:na:各时点的指标值n:时点项数,即天数6:..?afa??fb、连续时点序列变动时登记:f:各时点指标值的持续天数2-2、不连续时点数列(间断时点数列)a、时点数列间隔相等(等间距):a?aa?aa?aaa12?23?...?n?1n1?a?a?...?a?n222223n?12a??n?1n?1b、时间数列间隔不相等:a?aa?aa?a12f?23f?...?n?1nf21222n?1a?n?1?fii?1f:时间间隔长度i3、相对指标:利润率(c)=利润额(a)/销售额(b)平均利润率(c)=利润额平均发展水平(a)/销售额平均发展水平(b)平均指标:劳动生产率(c)=产品实物量(a)/平均工作数(b)7:..平均劳动生产率(c)=产品实物量平均发展水平(a)/工人数平均发展水平(b)4、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期水平逐期增长量之和=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相邻两期累计增长量之差也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a?a???a?a??...??a?a?a?a1021nn?1?n0n?n?1??1即平均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a0aaaa1212环比发展速度:a、a定基发展速度:a、a0100aaaa1?2?...?n?n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表示为:aaaa01n?=增长量/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8:..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的关系为: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7..平均发展速度a、水平法(又称几何法):特点:计算过程只考虑最末水平和最初水平,如果只有各期忽高忽低,则不能说明平均发展过程aaaax?nxxx...x?nx?1?2?...?n?nnn123naaaa01n?10x:平均发展速度;x: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n:环比发展速度的次数和个数;:连乘符号b、累计法(又称方程法):特点:从最初水平a出发,各期均按平均发展速度发展,n0期后计算出各期水平之和就等于实际的各项水平之和。n?aix?x2?x3?...?xn?i?=平均发展速度-19:..:?y?b?ta??y?btnn?ty??t?yb?n?t2?(?t)2a、以首项为原点:b、以中间项为原点:?ty?yb?a??t2n最后再用直线方程来计算趋势值:y?a?btn:时间数列的项数t:时间数列中所属的时间a、b:待定参数备注:当时间项数为奇数时,t的值分别为:-4,-3,-2,-1,0,1,2,3,4当时间项数为偶数时,t的值分别为:-5,-3,-1,1,3,:qK?1qq0q:报告期销售量;q:基期销售量1010:..数量指标综合指数(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因素作同度量):?qpK?10q?qp00K:数量指标综合指数;q:数量指标;p:质量指标;下标1和0::pK?1pp0p:报告期价格;p:基期价格10质量指标综合指数(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因素作同度量):?qpK?11p?qp10K::a、拉氏指数(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指标,均采用基期同度量指数):?qp?qp(K)?01K?10L?qpL?qp拉氏价格指数拉氏物量指数0000b、派氏指数(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指标,均采用报告期同度量指数)11:..?qp?qp(K)?11K?11P?qpP?qp派氏价格指数派氏物量指数1001备注:由于派氏要求每期更换权数资料,计算起来比较麻烦,而拉氏不用,所以拉氏得到了更普遍的应用?qp?qpK?11?01P?qp?qpc、理想公式::qK?1已知数量指标的个体指数qq和qp时,即可将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变形为:000q?1qp?qpq00?K?qpK?10?0?q00q?qp?qp?qp000000pK?1已知质量指标的个体指数pp和qp时,即可将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变形为:010p?1qp?qp10?K?qppK?11?0?p10p?qp?qp?qp101010加权调和平均指数:qK?1qqqp已知数量指标的个体指数和时,即可将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变形为:01012:..?qp?qp?qpK?10?10?10q?qpq1?0qp??qp00q10K101qpK?1已知质量指标的个体指数pp和qp时,即可将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变形为:011?qp?qp?qpK?11?11?11p?qpp1?0qp??qp10p11K111p综合指数的平均指数应用的一般法则:计算数量指标指数,应采用以基期的总量指标qp00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形式;计算质量指标指数,:?K??K?K?pK?qp??q??价格指数物量指数K、K:分别表示价格主体指数和物量个体指数。:?xf?xf?xf111101?f?f?fX1?1?1?1X?xf?xf?xf0000100?f?f?f010X、X:报告期、基期的平均工资;x、x:各组报告期、基期的平均工资;f、f:101010各组报告期、基期的人数。13:..绝对数额的关系:?xf?xf?xf?xf?xf?xf11?00?(11?01)?(01-00)?f?f?f?f?f?f101110其中:?xf?xfX1=11?00X?f?f可变构成指数:,简称可变指数,全面反映总体平均水平的实际变动010状况;X?xf?xf1=11?01X?f?f固定构成指数:,综合反映各部分(组)水平变动对总体平均指标变n11动的影响;?xf?xfXn=01?00X?f?f结构构成指数:,反映总体结构变动对总体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010p??1p??=0?pp??/:单项物价指数;:=(报告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期价格消费指数货币购买力指数=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实际工资=名义工资(现价工资)/消费价格指数14:..1n?=nii?1p:第i种股票的收盘价;n为样本股票数i?pp?1qii1/0?p股票价格指数:0qiip:第i种样本股票报告期价格;p:第i种样本股票基期价格;:第i种股票的发行10qiii量,可以为基期,也可以为报告期,但以报告期的居多。第六章、:?XX?a、未分组的情况下:N?XFX??Fb、分组的情况下:?F?NF:总体各组次数;;X:总体平均数NP?::15:..???2X?X?2?a、在总体未分组的情况下:N???2X?XF?2??Fb、在总体分组的情况下:总体成数的方法为:P(1-P):?xx?a、未分组的情况下:n?xfx??fb、分组的情况下:?f?f?n:总体各组次数;;x:样本平均数np?:n6样本方差:???2???2x?xx?xS2??a、在总体未分组的情况下:n?1n(n>=30时)样本成数的方差为:p(1-p)16:..???2x?X??:x所有可以抽取的样本数目??p?P?2??样本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p所有可以抽取的样本数目由于X、P是未知的,因此一般按“8”“9”:?2????a、重置抽样:xnn?:抽样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2):总体数量标志标准差(方差);n:样本容量?x?2N?n?2n??()?(1?)b、不重置抽样:xnN?:P(1?P)??a、重置抽样:pn?:抽样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P(1?P):总体成数的标准差;n:样本容量pP(1?P)N?nP(1?P)n??()?(1?)b、不重置抽样平均误差:pnN?:17:..??x?X??p?P,xPx???X?x??,p???P?p??xxPP??t?xt?p?或?xp可得出:??tu?:抽样极限误差(又称抽样允许误差)t:概率度;u:抽样平均误差(1)、抽样平均数的抽样极限误差?2???t??t?ta、重置抽样:xxnn?2?n???t??t1???b、不重置抽样:xxn?N?(2).抽样成数的抽样极限误差:P(1?P)?p?t??ta、重置抽样:pnP(1?P)n?p?t??t(1?)b、不重置抽样平均误差::18:..?2??ia、重置抽样:xn?2?n???i1???b、不重置抽样:xn?N??2:各组组内方差的平均数i??2n?2?ii其中:in?2:第i组的组内方差;n:第i组的样本单位数;n:总样本单位数;:P(1?P)??a、重置抽样:pnP(1?P)n??(1?)b、不重置抽样平均误差:pnNP(1?P):各组组内方差的平均数?P(1?P)nP(1?P)?ii其中n,P(1?P)是各组成数的方差ii13、整群抽样平均数抽样平均误差的公式:?2R?ru?x()xrR?119:..?2:平均数的群间方差;R:总体群数;r:样本群数x???2x?x?x?2?i,x?ixr?1rx(i=1,2,…,r):表示样本各群的平均数i14整群抽样样本成数抽样平均误差的公式:?2R?ru?p()prR?1?2:成数的群间方差;R:总体群数;r:样本群数p??p?p?2?p?2?i,p?ipr?1rp(i=1,2,…,r)::(1)重置抽样的必要容量:t2?2n?a、平均数的必要容量:X2xt2P(1?P)n?p2b、成数的必要容量:p(2)不重置抽样的必要容量:20:..Nt2?2n?a、平均数的必要容量:XN2?t2?2xNt2P(1?P)n?pN2?t2P(1?P)b、成数的必要容量:p第七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若r>0,正相关;r<0,负相关;r=1或r=-1,两个现象完全直线相关,r=0,两个现象不是直线相关。-1<=r<=1,(其中r表示相关系数)|r|<---无直线相关;|r|>=----有直线相关;<=|r|<=,<|r|<,显著相关(中等程度相关)<=|r|,:?2?(x?x)(y?y)/n?(x?x)(y?y)r?xy????22?2?2?(x?x)?(y?y)/n(x?x)(y?y)xy?:表示x变量数列的标准差x?:表示y变量数列的标准差y?2:表示x、y两个变量数列的协方差xy通常又将以下公式称为“积差法”相关系数公式:21:..?(x?x)(y?y)r??(x?x)2?(y?y):???????nxy?xyr??2???2?2???2nx?xny???a?bx(1)未分组Q??(y?y?)2??(y?a?bx)2?最小值可得:?y?xa??b?y?bxnnn?xy??x?yb??2???2nx?xa、b为待定参数,其中b是回归直线的斜率,又称回归系数值;Q:y对y?的平方和(2)分组?yf?xfa??bnn22:..?f?xyf?(?xf)(?yf)b???2???2f(xf)?:?(y?y?)2?y2?a?y?b?xys??yn?2n?2s:估计标准误差;y:因变量的实际值y?:=期初人口数+(本期内出生人数-本期内死亡人数)+(本期迁入人数-本期迁出人数)p??p?p?/=(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即0411p?p?p?...?p420122p?已知年初及各季末人口数,则年末平均人口n?,第4季度末人口数(p4)即为年末人口数;(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乡村)/总人口数*100%城乡人口比例=城市人口/乡村人口*100%人口密度=某地区人口数(人)/该地区地地面积数(平方公里)23:..=男性(或女性)人数/总人口数性比例指标=男性人数/=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育龄妇女生育优选法(一般生育率)=年出生人数/育龄妇女年平均人数*1000‰育龄妇女的年龄范围通常是15?49岁人口出生率=育龄妇女生育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婴儿死亡率=未满1岁的婴儿死亡数(/2/3的本年出生人数+1/3去年出生人数*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量/年平均人口数*1000‰=(全年出生人数-全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年人口出生率-年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量=全年出生人数-全年死亡人数人口总迁移率=一定时期迁入迁出总人口数/该时期平均人口数=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人口净迁移率=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数之初差/该时期平均人口数=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机械增长量24:..=人口总数/就业人数丧失劳动能力系数=丧失劳动能力人数/劳动力适龄人口数(16岁以上人口数)*100%?(就业人数?失业人数)经济活动人口数劳动力资源可能利用率??100%??100%=就业人数/劳动力资源总数就业率=就业人数/经济活动人口数*100%=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劳动率失业率=失业人数/经济活动人口数*100%=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劳动力资源可能潜力程度=16岁及以上在校学生数/劳动力资源总数*100%就业人口负担系数=人口总数/就业人数劳动生产率指数=报告期劳动生产率/基期劳动生产率=生产量指数(产值指数)/劳动力人数指数人均指标=产量(产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平均人口数;生产发展超前系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人口增长速度消费发展超前系数=某种消费品支出的增长速度/平均人口增长速度第十章国民财富统计25:..(垦殖指数)=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耕地生产率=农产品产量或产值/=平均每株的单位面积上的平均株数*单位面积上的平均株数*森林面积(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森林密度=森林覆盖面积/森林总面积*100%=林木株数/相应的林木面积一般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0%,且分布均匀,才能保证较好的生态平衡。=年初保有储量?年内因普察勘探重算等原因增减量-开采量-损失量-其他原因减少量矿产储量动态指标=年末保有储量/年初保有储量*100%=降水量-=(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磨损率(固定资产磨损系数)=固定资产磨损额(又称累计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固定资产有用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100%26:..固定资产动态指标=报告期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基期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100%年末固定资产=年初固定资产+本年增加固定资产-本年减少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利用指标=一定时期生产成果价值/=生产经营收入额/流动资产平均价值流动资产周围日数=报告期日历日数/流动资产周围次数=日历日数*流动资产平均价值/生产经营收入额资产产值率=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果/一定时期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各机构部门之和=合计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资产负债差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自有资金)项目来源合计=项目使用合计国内金融资产合计=国内负债合计国内对外的金融资产=国外部门负债国内对外负债=国外部门金融资产国民财产=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净额+储备资产=各部门资产与负债差额之27:..和流动资产=存货+国外短期金额资产负债净额国内资金综合使用效益=国民财产/国内金融资产国民财产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财产的使用效益)=国内生产总值/国民财产第十一章国民经济生产统计?=(实物产量*折算系数)其中:折算系数=某产品的实际规格或含量/=种植业总产出+林业总产出+牧业总产出+渔业总产出+其他农业总产出。?=(某家产品当年实际总产量*该总农产品的单价)=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数量+本期不含增值税(销项税)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报告期已完施工产值+期末期初未完施工产值差额?建筑工程已完施工产值=[实际完成工程实物量*预算单价*(1+间接费率)]*(1+计划利润率)*(1+税率)28:..=铁路运输产出+公路运输总产出+公路养护总产出+水上运输总产出+航空运输总产出+管道运输总产出邮电通信业总产出=邮政业务收入+长途电信业务收+市内电话业务收入+地方国营通信收-=营业收入+金融机构往来收+其他收入-=销售收入-前期工程费-=营业收入+(采用经常业务活动支出项进行计算):总产出=劳动者报酬+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公务费+修缮费(扣除零星土建工程费)+业务费+其他费用+预算外支出+=农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出+建筑业总产出+运输出总产出+邮电业总产出+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总产出+非货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生产部门总产出+服务部门总产出+(GDP)指标的计算:a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中间消耗b收入法(分配法)29:..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其中: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c支出法(最终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GNP)(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外要素收净额国外要素收净额=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付给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净额+来自国外劳动者报酬净额+=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入净额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一定时期内GDP/常住人口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误差其他章节:30:..本期商品供应量-本期商品购买力商品供需差额商品供需差率==本期商品购买力=商品供需比率-1本期商品购买力31

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常用公式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