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 】是由【书生教育】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在历史地理学思想和方法方面深受中国传统的沿革地理学和清初“经世致用”地理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地理学对清代地理学的演变路径和思想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乾嘉道时期的史家依旧坚守“经世致用”地理学传统,将地理学作为一门能解决国计民生的应用学科,重申地理著作的内容要与国家政治、民生相结合,由此形成了清代历史地理著作编纂的独到景观,即凡与当时国家或作者的社会政治背景相关的史地著作经常能迅速流播,碰到人们的喜欢,由此以地志、水道著作和政区沿革为主体的著作系统成为清代地理学编纂中的佼佼者。阮元对中国古代地理学思想多有承续,他把清代地理学名家的理论融冶于一炉,形成了独到的地理学理论和思想,成为乾嘉道时期地理学的代表人物。,表现经世致用精神。明末清初,史家拥有强烈的“经世致用”地理学传统,他们重申研究历史地理要与国家政治、民生相结合,阮元继承了这一传统。阮元撰著的《广东通志》就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尤加重视,进行要点阐释,其中《舆地略》、《山川略》、《关隘略》、《建置略》、《经政略》、《前事略》就达116卷之巨,占全书的比重最大,并延请颇富声誉的学者从事撰述,力求反响民生。《舆地略》19卷,含国土图、晷度、分野、天气、户口、风俗、物产,延请受阮元赏识的番禺人崔弼负责撰写,谢兰生对崔弼的《舆地略》很有微词,不得不煞费周章校订崔氏的错讹遗漏之处;《建置略》22卷,含城池、廨署、学校、坛庙、津梁,由方东树负责撰写。谢兰生《常惺惺斋日记》记载:“阅方植之所纂《建置略》:《城池》三本、《廨署》一本、《庙坛》一本、《学校》一本、《梁津》一本,此四本俱广、韶、惠三府而已。”[1]嘉庆二十五年一月二十一日由于是名家精心结撰之作,所以方东树负责撰写的《建置略》碰到总纂谢兰生的高度谈论。总纂谢兰生负责《海防略》、《关隘略》的主纂,并负责对《舆地略》、《前事略》进行校定。。文件资料固然重要,但在历史地理研究中仅靠文件史料远远不够,它需要从实地检查中搜寻第一手资料补证文件史料的不足,态度慎重的历史地理学家在治学过程中都比较注意文件资料之外的实地检查。顾炎武在撰著《历代宅京记》时,特别重视实地检查。《历代宅京记》共20卷,阮元在《历代宅京记》卷首叙言中提到:“先生撰《肇域志》未成,其稿本散出四方者,双行夹注,颇难雠校。至《郡国利病书》,流传虽多,然强半为抄手割落,而四库书中又仅列之存目,民间无从是正。唯此本《宅京记》为先生族裔孙顾竹楼所藏,王树畦同年携以示余,厘订修整,拥有条理,不似《肇域志》之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烦矣。”[2]阮元序该书条理清楚,史料丰富,考证精审,拥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阮元为顾炎武《历代宅京记》作叙时称:“宁人顾氏,曲折南北,所考山川、都邑、城郭、宫室,皆出自实践。当先生盛游之时,尝以一骡二马载书自随,所至扼塞,即呼老兵土民,询其曲折。或与平时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2]阮元序。《四库全书总目纲要》对此书谈论甚高,指出《历代宅京记》“上起伏羲,下讫于元,仿雍录《长安志》体例,备载其城郭宫室、都邑寺观及建置年月事迹”,“征引详核,考证亦颇精审。盖地理之学,炎武素所长也”(纪昀《四库全书总目纲要》卷68)。阮元负责编纂的《广东通志》也特别重视实地检查。《广东通志?金石略》由仪克中和曾钊合作编纂,仪克中负责采访碑刻,曾钊负责考订。《粤东金石略》凡九卷(附《九曜石考》二卷),由乾隆年间翁方纲遍涉岭南,多方稽究,编纂成书,按当时的地域分类,记录金石名称、地点、年月及撰书人名、字径、行数题跋等,是广东历史上第一部金石学著作。该书因是创始之作,在著录粤东金石方面存在好多错谬,“仪墨农、曾勉士订翁覃溪《粤东金石略》,错谬甚多”[1]嘉庆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为此,仪克中多次到粤东实地检查,考订该书的讹误。如《龙龛道场铭》,在罗定州龙岩,《粤东金石略》未著录。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六月十八日,两广总督阮元派仪克中到龙龛岩访古,并拓下石刻,后将该刻收入《广东通志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金石略三》中,能够说正是仪克中的努力,才使此铭为世人所知。它是广东现存年月最早的摩崖石刻,也是岭南年月最早的石刻,并且是广东现存文字最多的一块古碑,是认识唐代历史及文字学研究的可贵史料。曾钊对仪克中实地勘探的精神极为敬重:“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今相国仪征公控制两粤,延方闻士修广东志。以君为看望,缒幽跻险,剔苔扪碑,多翁学士《金石略》所未著录者。”[3]567仪克中的实地察看保证了《广东通志?金石略》史料的慎重,再加上曾钊的严实考订,使得《广东通志?金石略》拥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谢兰生对此极为赞服:“墨农访金石及唐宋石刻甚多,皆先人所未收者,加以勉士考订数次,此志书当以《金石》一门为冠。”。清代通志的编纂特别重申地图的重要作用,谢启昆誉修、胡虔主撰的《广西通志》,对地图的作用十分重视,其《叙例》说:“图之为用,视书尤切,文字易传,绘事难效,书存图亡者十之九,而图学相传之法,亦于是遂废。”(谢启昆等《广西通志?叙例》)《广西通志》十分重视郡县沿革的考证,特设郡县沿革表,列于总目之首,博引史志及专家之书,详加辨析考订。阮元亦十分重视图经的价值和作用,他说:“祖先不曰志,而曰图经,故图最重。宋王中行等广州图经不可以见矣,今则一县一州为一图,沿海洋汛又为长图,按册之,灿然为毕著也。”[4]卷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重修广东通志序阮元的《广东通志》所有绘图均出自番禺人李清亮之手,阮元对其地图学成就特别敬慕,力邀其入志局负责绘图,经其手共绘制舆地图106幅,包括省图1幅,府、直隶州、厅图16幅,散州县图89幅,其中府县地图的绘制对清楚地认识山川水道有重要的作用。《海防略》一门,除了详论广东海事、各路关防要塞、攻防战守诸事,特附海图20幅,海图描绘精巧、正确,炮台分布历历在目,又以文字说明各军事要点,这种图、文结合的绘图方法将广东海域的地理、军事形势如数家珍地揭穿出来,令人如数家珍,参照价值极高[5]。阮元对“图说”一门十分重视,他以为,地理以“图说”为先,采用“地图注记式”的方法,说明一邑之内的地理形势,图文并茂,直观生动。“自古史传,人事与地理相为经纬也《图说》者,以一邑分四乡,以四乡分都图,每一地保所管之地绘为一图,周回径直但是二三里耳。图内为说,曰东西南北至某处有某山,与哪处相连,有某水、某路,自某处来,自某处去,所管之地有某村、某桥、某庙、某墓,聚十数地保之图即成一乡,聚四乡即成一邑。一邑之图说,须以数十纸计,而城池、廨宇、街巷更在其他,此所以为图经也。”所以,他建议《扬州府志》专立“图说”一门,并亲自绘《雷塘地保图》1幅,刻印了100张送给伊秉绶。他还撰写《云南黑水图考》一文,篇末附图1幅,阮元在图中注明盘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江由粤西入南海,礼社江由交址入南海,澜沧江由南掌入南海,三江既入南海,即是黑水,用图标示起到左图右史的收效。阮元重视地图的思想碰到戴震的影响,阮元在历史地理撰述中亦重视史表的价值和作用,以为史表是地理著作之经纬,史表的价值在于能够化繁为简,对复杂的历史记录起到清楚、晓畅的功能。在地志编纂实践中,他主张仿《唐书?宰相世系志》的方法成立《氏族表》,他说:“一县之中,必有大家旧族、新贵儒门,以此为主,而收其族。凡内官翰、詹、科道以上,外官道、府、镇、协以上由科甲出身者,皆以其姓氏立表,首叙先世迁徙之表中详载各房名字,自生员以上皆附见于表,即如江都、甘泉、仪征之耿氏、唐氏、杨氏、常氏、郑氏、秦氏、许氏、阮氏,兴化李氏,高邮王氏,宝应刘氏、乔氏,泰州宫氏等族,各以宰相、九卿、勋爵、督抚等官家自为谱,余皆借而序次辑成表稿。”[4]卷8阮元全力提议修氏族表,对地方志而言,谱牒能够为地方志供应重要史料,其见解和章学诚有相通之处。章氏亦以为:“夫比人斯有家,比家斯有国,比国斯有天下。家牒不修,则国之掌故何所资而为之征信耶?”(章学诚《文史通义》卷6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上)这种认识在阮元总纂的《广东通志》中也有鲜亮的表现,《广东通志》表分郡县沿革表(卷3-卷9)、职官表(卷10-卷62)、选举表(卷63-卷81)、封建表(卷82),其中郡县沿革表、职官表都是延请名家编纂的,获取了相当突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出的成就。吴兰修(1789—1839),字石华,广东梅县松口人,阮元赏识其才,任命他为“学海堂”第一任学长,曾纂修广东《封开县志》(10卷,道光十五年刻本),梁廷枬在《粤秀书院志》中也有提及:“适开通志局,先生与焉,《沿革》门其手纂也。”[6]252郑灏若,字萱坪,番禺人,拨贡生,著有《榕屋诗抄》、《四书文源流考》等。汤贻汾与吴兰修、郑灏若都有亲近来往,在羊城形成岭南文化的交流圈,“公在羊城数年,多文字交,有谢澧浦、张南山、李芸甫、吴石华兰修、仪墨农克中及刘朴石、三山张墨池、磬泉郑萱坪、黄香石、苍压孟华墀、叶云谷、麦南村、马德隅、曾竹屋、陈仲卿诸先生”[7]528。这些人在阮元幕府和广东通志局有重视要的影响。1821年,学海堂冬课题为《四书文源流考》,课后阮文达尝令侯康与周秩卿孝廉,郑萱坪明经,胡稻香茂才同辑四书文话[8]卷7。由郑灏若负责撰写《职官表》,内容最为详尽,密而不猥,疏而不漏,纵横经纬,词约意丰,谢兰生对其谈论甚高,日记说:“郑萱坪所撰《职官表》甚佳,不亚石华之《沿革》。”[1]道光二年十月二十九日阮元重视图表的思想碰到清代方志学代表人物戴震和章学诚的深刻影响。戴震以为方志的核心在于察看地理沿革,“志之首,沿革也”[9]488。他还十分重视地图、沿革表,“地图及沿革表,志开卷第一事也”[9]489,“县境图表最紧用”[9]486。戴震的这些思想在阮元的地理学思想中都有很明确的表现。阮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元总纂的《广东通志》职官表也碰到章学诚的志书思想的影响。章学诚对此论述极详:“今为人物列表,其善盖有三焉今于传删人物,而于表列帝王,则去取皆宜,永为成法。其善一也兹于祖先见史策者,传例苟无可登,列名人物之表,庶几密而不猥,疏而不漏。其善二也传无可著之实,则文不繁猥;表有特著之名,则义无屈抑。其善三也。凡此三者,皆近志之通病,而作家之所难言。故曰:方志之表人物,将以救方志之弊也。”(章学诚《文史通义》卷7)正是由于设置人物表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他尊敬在方志编纂中合适采用人物表,其修志思想对阮元《广东通志》职官表有重要影响。阮元在历史地理学方面获取了优异的成就,他组织编纂的《云南通志稿》是精心杰作,他对同时代人编纂的历史地理著作的谈论表现了他的独到的眼光和认识。1823年,龚自珍为阮元撰《六十寿序》,对阮元的史学成就谈论甚高,重点突出他在历史地理学方面的贡献,其文曰:“公(阮元)又谓读史之要,水地实难,宦辙所过,图经在手。以地势迁背,班志、李图不相袭,以目验获者,桑经、郦注不尽从。是以咽喉控制,闭门能够谈兵,脉络毗联,陆地可使则壤,坐见千里,衽接远古,是公之史学。”[10]226龚自珍对阮元学术特色的掌握是特别到位的,揭穿出阮元衽接远古的史学成就。《云南通志稿》是以阮元为主,组织学士通儒编纂的历史地理学杰作,是地方志中的魁首。《云南通志稿》上起秦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汉,下迄道光朝,卷帙宏富,内容详瞻,全书216卷,总目13,子目68。从整体来看,篇目分类合理,编排有序,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能够说是志书中的上乘之作。该书于1826年延揽王崧为总纂,总理通志之事,向到达1835年修毕,前后共9年修成。在该书的编纂过程中,由于阮元入京述职,云南巡抚伊里布接替阮元出任主修,王崧与分纂黄严和李诚对修志的旨趣和志书的编排建议不合,遂称病辞去总纂之职,关于此事赵联元在《续云南备征志》中有记录:“王乐山先生崧,应总督阮文达公聘总纂《省志》,视旧志为宏富。成书强半矣,文达述职入京。巡抚伊里布公,不学人也,分纂黄岩?李诚,驳杂而坚僻,每与乐山(王崧)龃龉,巡抚复右之。于是乐山托嫁女,辞归,不复来。”[11]136正是由于巡抚和分纂的排挤,王崧辞归,这对《云南通志稿》的修纂造成了必然的影响。阮元修撰的《云南通志稿》拥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其一,他以为,中国古代方志编纂的详近略远原则值得商讨,他说:“详近略远,志书通弊,考志书备一方掌故,若详近略远,考古者不可以为典要,何用志为?况四部载籍具在,悉心考订,自不至大有渗漏,蹈详近略远之弊。今自三代以迄本朝,综汇数千载,详加考订,期免漏略,不敢草率塞责,其不可以考者仍缺之。”[12]凡例通志编纂的目的是备载一方掌故、典章制度和人物,从存史的角度而言,搜讨古代文件更难,价值也更大。若是采用详近略远的编纂方法,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必然会使古代好多重要史事、制度和人物难以载入,由此会使编纂的方志价值大打折扣。《云南通志稿》编纂古今并重,在相关云南地方历史文件方面尤加重视,这也保证了它在云南地方文件方面的重要价值。其二,修志要做到繁简合适。史册繁简问题是历史编纂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作为地方通史的《云南通志稿》特别重视繁简得宜的编纂原则。《云南通志稿》的《凡例》就直接提出:“志贵乎繁简得宜若前明《武功》、《朝邑》诸志,专以简称其意,盖欲效法《五代史》耳。然欧阳修、宋祁分修纪传,删繁就简,称为良史,此后辈又有议其略者。近代志书或矫其弊,复失于冗,似于繁简均未得宜也。”[12]凡例关于史册繁简问题,刘知己《史通》提出,史册编纂以简要为美,这种编纂旨趣对欧阳修新《五代史》的编纂有重要影响。明朝胡应麟对史书繁简提出了新的见解,他以为,史册的“繁”、“简”不是从文字和篇幅来衡量,而是应从编纂要旨和撰述结构方面来考虑,“简之胜繁,以简之得者论也;繁之逊简,以繁之失者论也,要各有攸当焉。繁之得者遇简之得者,则简胜;简之失者遇繁之得者,则繁胜”[13]129。乾嘉时期,学者的史文繁简见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陈元棫以为,“史公之书,自黄帝讫麟趾,备载历代,而卷帙不及《汉书》,忧如简矣,然简人所不可以够简,亦详人所不可以够详”[14]卷18。钱大昕提议编纂史册力求史文繁简合适,他以为:“文有繁有简,繁者不可以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

阮元历史地理学思想与实践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生教育
  • 文件大小51 KB
  • 时间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