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调研报告.pdf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调研报告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调研报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全市共有各级公共卫生机构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核定编制数450名,实有人数548名(含编外人数127名);专病预防控制机构2个,核定编制数16名,实有人数17名(含编外人数5名);卫生监督所8个,核定编制数178名,实有人数183名(含编外人数32名);中心血站2个,核定编制数111名,实有人数129名(含编外人数44名);急救中心3个,核定编制数76名,实有人数115名(含编外人数59名);健康教育机构5个,核定编制数46名,实有人数27名;妇幼保健机构8个,核定编制数579名,实有人数836名(含编外人数314名)。全市共有公立医院20个,核定床位数8371张,核定事业编制数8191名,备案人员控制数2987名,实有人数11529名(含备案制人数55名、编外人数4800名)。全市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2个,其中,乡镇卫生院35个,核定编制数2901名,实有人数3157名(含编外人数713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个,核定编制数1361名,实有人数2179名(含编外人数884名)。二、疫情防控期间职能运行情况疾控中心:一是开展疫情研判,强化公安、交通、街道等条块结合的多部门联防联控,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堵塞漏洞,为落实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分区分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开展流调工作,全面梳理行动轨迹、重点暴露环节、密集者排查范围等,及1:..做好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落实防输入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形成流调报告、报告检测结果,保证防控工作有序推进。是做好检测检验,使用核酸提取仪和荧光定量检测仪,开展新冠病毒临床可疑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核酸检测,全面规范检测,提供准确数据。四是做好物资储备,投入专项资金,进行应急物资储备,确保防护用品、消杀药械、仪器设备、检测试剂等满足基本需求。卫生监督所:落实依法防治的原则,结合疫情形势,持续对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公共场所、集中隔离点、学校、供水单位和消毒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等开展疫情防控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加强医疗机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饮用水、放射卫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监督检查,开展消毒产品市场和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专项监督检查,开展学校疫情防控专项监督检查,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急救中心:7*24小时承担全市确诊及疑似患者的转运任务,开展一线医护人员专项救治和转运技术培训,组织医护人员理论考核和实践培训,做好后勤保障、舆情管理、信息保密和职工家属慰问安顿等工作。中心血站:设流动采血车、固定献血屋、固定采血点等开展无偿献血,对所有血液增加核酸检测、滤除白细胞病毒灭活、全部血小板及50%的血液辐照等工序,为临床新增十几项血液检测服务。公立医院:一是病人筛查,设立应急发热门诊,对不同风险患者分区诊治,实行接诊医生首诊、专家组成员复核、分管领导带班三级控制,采取标准化CT检查、核酸检测流2:..感染防护,制定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对院感防控总体原则、个人防护和诊疗器具、环境消毒等方面制定执行标准,做好高危环节流程管理及各类应急预案,按规范要求加强重症治疗病区及其它重点区域的感控管理。三是医院救治,制定公立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方案,以及新冠肺炎患者转运、交接及手术、孕产妇、儿童等特殊患者诊治流程,组织多部门协同演练,制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员应急调配方案,设置负压病房、***隔离观察病区、儿童隔离观察病区,成立医疗救治专家团队。四是人员管控,制定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加强院区管理的规定,对院内诊疗区域路径进行调整引导,制定来院人员实名制管理办法、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病区探视陪护管理等相关规定。五是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开通互联网发热门诊咨询,面向大众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利用远程会诊系统,与省人民医院互联互通进行确诊病例会诊,在电子病历中增加流行病学筛查、CT申请单控制、陪护人员信息登记等功能,满足就诊流程变化等需要。六是心理干预,在原有心理热线的基础上,增加疫情心理热线,安排专业人员提供7*24小时服务,对因疫情造成的心理困惑进行心理干预,在各类媒体上针对群众开展疫情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成立心理危机救援队伍,对疫情一线人员进行专题讲座、个性化心理干预,对确诊患者进行直接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基层医疗机构:落实预检分诊制度,排查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镇人员、入境人员并落实管理,向集中医学观察点派驻医护人员,配合村(社区)做好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开展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留观病例出院后的健康3:..知识培训,加强信息登记报告管理等。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一办十一组”(办公室、防控救治组、交通管控组、社会及社区防控组、农村防控组、学校防控组、企业防控组、医疗物资保障组、生活物资保障组、经济运行保障组、新闻宣传组、督查督导组),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按照“保重点、保一线、保关键”的原则,挖掘各类资源,筹措防护口罩、眼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手套等医疗保障物资。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和工作性质,对抗疫物资进行统一调拨,完善出入库手续。科学合理调配物资,采取预约申领等方式向社会投放口罩,向困难群众免费发放口罩。强化线上线下对接,推进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业务整合,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等。三、。一是公共卫生机构薪酬待遇低于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导致公共卫生机构吸引力下降和人才外流,特别是高水平人才流失增加,人才梯队建设受到较大影响,如市急救中心近十年来共引进急救医生21人,其中离职12人、转岗2人,现有医生18人,%。二是公立医院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综合能力不够强,二级医疗机构缺乏专业公共卫生人员,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公共卫生执业医师,难以高质量完成公共卫生工作任务,如公立医院感染科、呼吸科、重症科和影像与检验等专业人才缺乏,疾控科专职人员人力不足、多数为护理专业转型等。三是基层医疗机构网底薄弱,2019年末全市4:..左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卫技人员学历、职称偏低,%,%,乡村医生老龄化严重,%,临床医生招录困难,部分乡镇卫生院10年未新招录医生。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管理干部队伍培养和交流机制受阻,如急救与医疗联系紧密,但受公益一类、二类机构性质影响,医院的管理人员难以逆向流动到急救中心。。目前使用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是2004年建立的,功能主要为传染性疾病信息报告,不能有效分析利用数据,而各级疾控中心疾病监测、预防接种、卫生应急管理、慢性病防治等其他工作,均未能建立起统一的自上而下的信息系统。。目前疾病监测系统在覆盖面、信息化、灵敏性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一是疾病监测体系覆盖不够全面,疾病监测主要依托医院开展,市、县(市、区)、乡镇三级间的协同不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监测网底,没有充分发挥出哨点的作用。二是疾病监测系统的信息化程度滞后,监测病种单一,监测范围局限,监测效率不足,监测系统的灵敏度不高(目前的疾病监测病种仅限于流感、肺炎及食源性疾病等少量几种)。三是信息系统衔接不够顺畅,尚未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在所有医疗机构间的互联互通,流动人口个人健康档案管理、疫情监测、监控报告还存在一定死角,防控工作难度大,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缺乏有效支撑。四是基层传染病5:..练掌握各类疾控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医防协作机制有待加强。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统筹协同力度不够,按照现有的流行病监控评价系统,牵头管总、监控评价和信息发布主体不明确,医防协作处置疫情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定点医院在对学校等聚集性疫情防控的技术支持上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二是应急反应能力较弱,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未充分考虑到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需要,发热门诊、发热诊室建设不规范,就诊流程不尽合理,专科医院隔离病房配备不到位,面对疫情应急反应能力不足,民营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作用不明显,有的甚至自身疫情防控措施都未能落实到位。三是面对传染病特别是重大传染病时,有些需要行政推动的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定位为公益一类的业务技术指导机构,不能替代或部门行使督查、督导、防控等行政管理职能,工作效率和力度均显不足,协调难度大,部门执行力不够,此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还承担了大量的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等一般性医疗服务工作,临床医护人员短缺,疾控工作与医疗服务难以兼顾。。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和制度不够完善,缺少稳定的物资储备资金保障,如大学附属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作为全市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市疾控中心作为负责全市各类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机构,虽储备一定量的应急救援物资,但只能满足日常需要,遭遇重大疫情无法及时补充,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测温仪等基本卫生防疫物资,无论是规格要求还是储备数量等,都与实际需求均相差甚远,严重影响工作开展。6:..基础设施落后,基层感染性疾病科专科建筑保障不够,公共卫生机构实验室等检验检测设备老旧,新设备的购置、维护、检定和运转等经费无力解决,如建于1986年的血站,建筑布局和业务用房已严重老化,不符合现行血站的建设标准和规范,同时还缺乏独立设置的院前急救站。二是公立医院资源有限,未在独立区域设置发热门诊,如无专业传染病医院,人民医院感染科传染病区场地小、医务人员力量不足,难以满足疫情防控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需求。三是基层医疗机构人财物严重缺乏,个别乡镇卫生院无专业公共卫生人员,部分乡镇卫生院房屋安全等级不达标,医疗设施老旧、病房条件较差。四、。一是建立符合公共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奖励机制,完善人才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政策,适当提高公共卫生行业人员待遇水平。二是完善职称晋升和转岗机制,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双向流动,拓宽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如对公共卫生机构服务满一定年限、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允许转岗至医疗机构任职。三是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健康补充机制,采取定向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推进优秀卫生人才下沉基层,确保公共卫生医疗机构专业性人才不缺乏、不断层。。一是优化财政投入模式,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鼓励社会捐赠或资助,调整卫生投入7:..全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经费长效投入机制,保证卫生人才培养专项资金足额到位。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在制定医疗卫生规划时,充分考虑应对特别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需要,按现代医院建设标准,加快推进院前救治体系、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提档升级,完善功能布局设置,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处置流程,加强传染科(感染科)、ICU、急诊科等重点科室能力建设,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建设。三是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事件处置、实验室运转和装备升级、计划免疫冷链设备运转等费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进一步强化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增强检验检测水平,做好应急能力储备,为及时、高效、有力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保障。。一是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基础建设,制定医疗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技术标准,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电子健康码,加强各类疫病物检验信息化工作,提高疫情监测分析、预警智能化水平。二是完善疾控中心、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由市级定点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构成的监测预警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对接,加强对收治患者信息的收集整理。三是依托卫生健康信息系统,开展医疗机构门诊、住院患者疾病谱分析,深入研究已知传染病发病规律,加强对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的监测,规范开展突发事件风险评估,提前给予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和健康宣教指导,更为精准、高效地落实防控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率。8:..健全职能明确、分工合作、运转顺畅、衔接有序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部门、单位和其他社会主体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协同和配套机制,常态化设置卫生应急办公室、街道综合应急办公室、社区公共卫生应急办公室等,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处突工作水平。二是深化疾控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分工协同,明确各级部门、疾控部门、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功能作用、角色地位,明确职责任务,形成相对统一的工作要求与规范,避免多头管理、多重要求,保障信息畅通,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120应急指挥中心,逐步建立全覆盖的智能应急救援平台。。一是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位一体”的疾病预防控制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现有资源规模效应,建立完善功能互补、协作密切、责权清晰的公共卫生体系。二是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村卫生室网底建设,逐步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管理体制与协调机制,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卫机构和公立医院的联合对接机制,形成疾控防控合力。三是推进疾控工作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医疗机构公益职能重要考核内容,加强医防合作,如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医保结合,使医保由原有的单纯购买医疗服务向购买预防、康复等综合型医疗服务发展。四是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9:..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指导群众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卫生应急事件,提高防范、规避、应对各种卫生应急事件的能力和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储备计划和调拨、更新、报废等管理制度,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着力提高核酸检测试剂、抗体检测试剂等重要医用应急物资统筹调拨能力。二是推进市和各市、区的差异化储备,按照分级储备原则及服务人口规模,各有侧重、有所分散地对所需设备、装备和防护物资等进行储备,投入经费保证应急物资及时补充和更新,并建立间信息沟通机制,形成联动效应。三是改变应急物资储备形式单一现状,同步推进实物储备、资金储备和产能储备,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加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一是探索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按照相应标准配齐相关设备设施,满足基层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和大部分住院服务需求,成为覆盖2—3个乡镇(街道)的医疗中心、急救中心、产儿科中心、中医药诊疗中心及预防保健中心。二是加快医联体建设,通过全面托管、建设联合病房、开展远程诊疗等多种形式,打造覆盖全市的纵向医联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是完善对口帮扶和卫生人才双向流动机制,通过专家长期驻点、定期派驻等方式,引导城市医生到基层开展诊疗活动,重点提升基层专科疾病救治能10

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调研报告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1.01 MB
  • 时间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