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数学必修优秀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中数学必修优秀教学设计 】是由【祖国的花朵】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数学必修优秀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中数学必修优秀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必修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弄清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关系。 2、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3、在尝试、探索求反函数的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认识,总结出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加深对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4、进一步完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求反函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反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提问 ①函数的概念 ②y=f(_)中各变量的意义 2、同学们在物理课学过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即S=vt和t=(其中速度v是常量),在S=vt中位移S是时间t的函数;在t=中,时间t是位移S的函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t=是函数S=vt的反函数。什么是反函数,如何求反函数,就是本节课学****的内容。 3、板书课题 由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兴趣,展示了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拨去"反函数"这一概念的神秘面纱,也可使学生知道学****这一概念的必要性。 二、实例分析,组织探究 1、问题组一: (用投影给出函数与;与()的图象) (1)这两组函数的图像有什么关系?这两组函数有什么关系?(生答:与的图像关于直线y=_对称;与()的图象也关于直线y=_对称。是求一个数立方的运算,而是求一个数立方根的运算,它们互为逆运算。同样,与()也互为逆运算。) (2)由,已知y能否求_? (3)是否是一个函数?它与有何关系? (4)与有何联系? 2、问题组二: (1)函数y=2_1(_是自变量)与函数_=2y1(y是自变量)是否是同一函数? (2)函数(_是自变量)与函数_=2y1(y是自变量)是否是同一函数? (3)函数()的定义域与函数()的值域有什么关系? 3、渗透反函数的概念。 (教师点明这样的函数即互为反函数,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其特点) 从学生熟知的函数出发,抽象出反函数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通过这两组问题,为反函数概念的引出做了铺垫,利用旧知,引出新识,在"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使学生对反函数有一个直观的粗略印象,为进一步抽象反函数的概念奠定基础。 三、师生互动,归纳定义 1、(根据上述实例,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出反函数的定义) 函数y=f(_)(_∈A)中,设它的值域为C。我们根据这个函数中_,y的关系,用y把_表示出来,得到_=j(y)。如果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_=j(y),_在A中都有的值和它对应,那么,_=j(y)就表示y是自变量,_是自变量y的函数。这样的函数_=j(y)(y∈C)叫做函数y=f(_)(_∈A)的反函数。记作:。考虑到"用_表示自变量,y表示函数"的****惯,将中的_与y对调写成。 2、引导分析: 1)反函数也是函数; 2)对应法则为互逆运算; 3)定义中的"如果"意味着对于一个任意的函数y=f(_)来说不一定有反函数; 4)函数y=f(_)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函数_=f(y)的值域、定义域; 5)函数y=f(_)与_=f(y)互为反函数; 6)要理解好符号f; 7)交换变量_、y的原因。 3、两次转换_、y的对应关系 (原函数中的自变量_与反函数中的函数值y是等价的,原函数中的函数值y与反函数中的自变量_是等价的) 4、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关系 函数y=f(_) 函数 定义域 A C 值域 C A 四、应用解题,总结步骤 1、(投影例题) 【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y=3_—1(2)y=_1 【例2】求函数的反函数。 (教师板书例题过程后,由学生总结求反函数步骤。) 2、: 1°由y=f(_)反解出_=f(y)。 2°把_=f(y)中_与y互换得。 3°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 (简记为:反解、互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例3】 (1)有没有反函数? (2)的反函数是________。 (3)(_ 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揭示反函数的定义,学生有针对性地体会定义的特点,进而对定义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自己的预设产生矛盾冲突,体会反函数。在剖析定义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函数与方程、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并对数学的符号语言有更好的把握。 通过动画演示,表格对照,使学生对反函数定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消化理解。 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讲解分析,在解题的步骤上和方法上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并及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惯,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题目的设计遵循了从了解到理解,从掌握到应用的不同层次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体现了对定义的反思理解。学生思考练****师生共同分析纠正。 五、巩固强化,评价反馈 1、已知函数y=f(_)存在反函数,求它的反函数y=f(_) (1)y=—2_3(_R)(2)y=—(_R,且_) (3)y=(_R,且_) 2、已知函数f(_)=(_R,且_)存在反函数,求f(7)的值。 五、反思小结,再度设疑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反函数的定义,以及反函数的求解步骤。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到底有什么特点呢?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将在下节研究。 (让学生谈一下本节课的学****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进一步强化反函数的概念,并能正确求出反函数。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对学****目标的落实程度。具体实践中可采取同学板演、分组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 六、作业 ,第2题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高中数学必修优秀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研究平面直角坐标中数与点的对应关系,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代数与几何问题的相互转换。体会品面直角坐标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数学学****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面直角坐标中点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难点: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以及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三、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四张大的纸质坐标格子。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了有序数对,大家学****积极性很高,今天老师先考考你们,看你们掌握了多少。 我们将教室里的座位分为八列七排。a排b号记做有序数对(a,b),同学们先找准自己的数对号。听老师报数对,若是你自己的数对号,就快速站起来。反应太慢和站错了都算失败,扣一分;反之加一分。最后以组为单位,比比哪组得分最高。 我们可以发现,通过教室平面内的有序数对,可以唯一的'确定与之对应的同学。 (二)新课教学 课本例子: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叫做这个点的坐标。例如点A数轴上的坐标是—4,点B数轴上的坐标是2;,也可以在数轴上唯一确定。 教师提问1:类似于数轴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呢?平面内给出任意点A、B、C、D,我们怎么确定这些点的位置 学生活动:小a说可以像教室座位一样给任意点编一个横排纵排的号,小B说我们可以每个点列一个数轴···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才能用同一标准,方便的确定每一点的位置? 结合横纵排编号以及数轴,我们可以综合考虑,引出一个横纵的数轴? 得出结论: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相互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_轴或横轴****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那有了这样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之前学的有序数对来表示了。例如:由A分别向_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M在_轴上的坐标是3,垂足N在y轴上的坐标是4,我们说A的坐标是3,纵坐标是4,有序数对(3,4)就叫做A的坐标,记作A(3,4) 教师提问2:同学们按照这种做法,在坐标纸上标出B、C、D的坐标。 教师活动: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汇坐标过程方法,指出学生出现问题的地方,并予以改正。 教师提问3:在横纵坐标轴上各标一点E、F,问:坐标原点以及这两点的坐标是什么?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得出结论:原点的坐标是(0,0),_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的坐标的横坐标为0。 (三)课程巩固 师生互动:与学生一起回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各部分的意义,平面内的点怎么对应坐标,以及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练一练”: 在黑板上贴出四张事先准备好的纸质坐标格子,在上面标出任意的ABCDEFG等点,每组我点一个按坐标序列对,对应的同学上黑板,来描出各点的坐标。对一个加一分,错一个扣一分,得分相同的看用时,时间短者胜,过程中下面的学生不能提示,提示一次扣2分。比赛看哪组学生代表得分最多。 (1,2)、(3,4)、(5,6)、(7,8)四位同学上黑板来描点。 教师活动:规范课堂气氛,公平的评判,对于表现好的小组代表予以表扬,表现稍逊的学生不要气馁,给予鼓励,争取下一次可以获胜。 (四)小结作业 思考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与点的对应关系,如何由坐标值确定点的位置。下节课我们会探讨这个问题。 五、板书设计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画两条相互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 水平的数轴称为_轴或横轴****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高中数学必修优秀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