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程.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解析
摘要:泉州自古是中国东亚之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是福建省的经济、文化中心,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海西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品牌之都”和“民营特区”,同时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具有丰富的五南遗产,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之称。泉州的社会经济要发展,同时丰富的文化遗产也需要保护,在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古城保护规划。本文通过对泉州历版规划的分析评价,提出泉州古城保护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三片一线;分级控制;基础设施;整体保护
一、泉州概况
泉州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 自古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如今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的经济、文化中心,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区,总面积11015平方公里,其中泉州市面积为892平方公里,市区内鲤城古城区面积52平方公里。
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台湾汉族同胞中约有一半的人口祖籍来自泉州,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泉州保留着以闽南语、南戏、南音、南少林、南建筑为代表的五南文化遗产,其中南音是中原雅乐的活化石,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木偶戏是中国特色剧种,原产于安溪县的中国十大名茶铁观音,更是以其清香雅韵的口感闻名于世。因其丰富的闽南文化价值,故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之称。
泉州古城区
泉州市
泉州

1982年2月,国家公布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赫然在列。近些年来随着泉州经济的持续迅猛发展,城市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古城空间也在悄然变化中,如何保持古城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保存古城风貌和历史文化,成了突出的问题:一方面古城因为保存有优秀的历史文化遗存需要保护;另一方面古城中存在大量物质性老化问题,带来如市政基础设施落后、街道拥挤不堪、城市环境质量差等功能性和结构性衰退现象需要改造,为了达到这两方面的目的必须进行旧城更新。过去在东街、涂门街、新门街采取大规模拆迁改造的模式,虽然改善了交通和居住条件,但是对古城风貌破坏很多,在中山路也进行过“镶牙式”、“洗脸式”整治,沿街骑楼立面焕然一新,但是由于没有带动街区经济快速增长,短短几年后,中山路
衰败的景象已经显露。这也表明仅仅改造外部是行不通的,必须探究深层的原因。因此,泉州古城必须依靠旧城更新来完成可持续发展。
二、历版规划解析

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公布后,泉州于1983年制定《泉州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创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首次提出重点保护古城区内中山路特色商业街和3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三片一线”——“三片”指开元寺旧馆释片区、文庙清净寺中心文化片区、青龙巷聚宝街城南片区;“一线”指位于古城中部,贯穿古城区南北向的交通动脉一中山路历史街区。
1993年《泉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区)分区规划》颁布实施,在延续“三片一线”核心区保护基础上,首次划定古城区范围,将保护范围扩大到整个古城。以控规指标对泉州古城保护提出强制性要求,主要提出以下四点保护内容:
明确划定古城保护边界,古城区范围

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 文件大小2.85 MB
  • 时间2018-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