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初中语文论文:远离“套话”还原真情.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初中语文论文
远离“套话”还原真情

【摘要】在现实在功利主义和经验主义之下,不少老师和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心理惰性,他们已经不****惯去思考写作了,只希望套用现成的东西。究其原因如下: 。那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对策有: 一、命题者:让套话作文无用武之地。二、授课者:更新作文教学理念。三、评卷者:公正评分,严打“套话作文”。通过多方合力,让学生在真实的作文中找回自己思维和感悟,远离“套话”,还原真情。
【关键词】作文教学套话作文真情
第二次模考出来,有一个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语文只有107分,其中60分的作文扣了30分,甚是诧异,一看,评卷老师写着:不是原创!原来是“套话作文”。其实“套话作文”由来已久,至今犹盛,现在很多考生都运用自如。这些作文套用现有材料,套用现有结构,表述浅表生硬,为文意假情虚。
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特级教师王立根老师把“套话作文”看成是应试教育的畸形儿。他认为功利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滋长是出现“套话作文”的症结所在。在现实在功利主义和经验主义之下,部分老师和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心理惰性,他们已经不****惯去思考写作了,只希望套用现成的东西。究其原因如下:
1、教与学关系不平衡。
纵览近十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不难发现,中考命题在不停的变化,在不停创新,命题者也在尽力避免这种情况,可是教师和学生还是执迷不悟地“摸”到命题的“套路”。教师就引导学生将课内课外的一切积累都往“话题”或题目所能体现的内容上套,有分成个人、社会、国家、民族等或亲情、友情、自然、成长等方面。于是,考生们考前拼命地背读优秀作文,用穿靴戴帽的方式去应对任何文题,更有甚者考前准备好一篇好文章以不变应万变,使得作文教与学处于关系不平衡的状态。泉州师范学院教授曹茂才老师为学生写“假话、套话、空话”找到了三个原因。他认为学生造假一是老师教的,二是老师逼的,三是学生对生活缺乏感知力。这确实说明了作文教学生态失衡,而这种不平衡主要是我们教师造成的,一些教师喜欢向学生强行灌输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的写作知识,在教与学的关系处理上严重错位。更多的时候写作应试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就变成了一种“置换”的伎俩,培育了学生套用的意识和****惯,却剥夺了学生的主体思考和分析,扭曲了学生情感和表达,最终成就了套话作文。
2、创作主体的丧失。
虽说是素质教育,但因为有升学,应试教育肯定难免的,连原本生机无限,能最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作文课在应试下也变味了。就这点意义上来说,应试教育是滋生套话作文的温床。我们大多教师在作文指导方面注重条条框框,大谈应试技巧,告诉学生如何审题立意,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遣词造句等等。学生则被条条框框约束,动弹不得,严守教师的规定,投师所好,丧失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找不到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更谈不上创新。由于丧失主体思维和情感,考生在写作时无法调动自己的生活,无法将情感的触须伸进自己那本就单调的生活,他们总是将写作的空间锁定在自己的阅读视野,锁定在经典素材上。由于他们平时的阅读量有限,在作文中呈现的也都是一些过时了的被人反复引用的名人生平事迹。
那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和自己的思考对策如下:
一、命题者:让套话作文无用武之地。
应试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一场关乎命运的重大考试中

初中语文论文:远离“套话”还原真情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1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