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教学反思、教育叙事.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挑山工》教学反思
[案例]
师:请同学自读第一节,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挑山工走路的样子。
生:挑山工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生:挑山工走成折尺形是为了保持身体平衡。
生:我还明白了什么样的形状是折尺形的。
师:真的读懂了吗?好,请把文中的话变成画,画出折尺形的路线吧。(学生人人动手在纸上画,老师巡视。)
师:(出示两位同学的画,评析)看了这两位同学的作品,你想说什么呢?
生:××同学画得不对。因为文中讲挑山工是从左侧起步的,而他画成了从右侧起步的。
师:观察仔细,你真的读懂了。再仔细观察一下这张画,你们还明白了什么?
生: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师:谁再上黑板来画一画折尺形的路程呢?(抽一名学生起来画)
师: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生:我认为他这样从上往下画,虽然也画成了折尺形的路程,但跟文中的意思不符合,因为文中说挑山工是向前行的,照他的画法,变成向后行了。
师:妙极了。同学们,把文中的画变成话,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呀。
[评析]
有时学生的读和想是一回事,读和理解又是一回事。学生读书时往往会遇到阅读障碍,如本课中挑山工所走的折尺形路线,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阅读障碍,如何巧妙地帮助学生理解呢?教者设计了“作画——评画——再作画——再评画——再作画”的方法,多次反复地让学生把文中的语言变成直观的画面,学生边读边思,边思边画,边画边读,边画边思,督促他们在作画的过程中,一遍一遍深入细致地读,一遍一遍深入理解地读。由于学生多感官地参与了语言实践活动,就很顺利地扫除了阅读障碍。看来,把话变成画,确实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把握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思考(一)——读
——一个中心多个基本点
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手段。“读”通顺课文,才能深入文本,理解文中内涵,品味文本思想。新课程提倡人文与工具共同成长。那么,在人文性和工具性同时共舞的舞台上,该如何和谐相处呢?笔者就听到课中的几个片段,与大家交流:
[片段一]:语文12册《詹天佑》一课
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品读句子“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句话老师作为学生学****文本的一个中心点,在展开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读这个句子,深入体会文本的精神所在,充分感受主人翁的爱国精神。在这中间,老师适当引导,如:那么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詹天佑的哪些行为另你感动呢?再次通过多个句子的朗读,
回归至中心点。学生感受到詹天佑对祖国深深地热爱,燃起深深地爱国之情。
[片段二]:语文10册《小音乐家扬科》一课
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扬科热爱音乐,感受当时的悲惨。那么该怎么抓住文中的中心呢?如句子:“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啊,……一切去交换!”以这个句子为中心点,展开体会1、家境贫困,但仍热爱音乐。2、对小提琴的热爱。通过多个句子的朗读,学生渐渐地感受到扬科内心对音乐的热爱,同时对课文中当时社会对扬科的不公平。
反思:
能够在课文教学中抓住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中心点,在中心点的支持下,多角度开展教学,不仅使得文本教学时文脉清晰,也使得文本人文体验能够层层递进。以“读”这个工具为人文体验的契机,用一个中心多个基本点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方法。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对于“人文”与“工具”一直是在探索,它们犹如手心与手背,缺一不可,却有相互冲击。把握恰当就十分重要。就让我们在教学中品味,探索吧。

引领学生走进古诗词世界
——以《渔歌子》教学为例
案例背景:
《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它在各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中都有不同的学****古诗文要求。
案例情景描述:
近日,我听到两位老师上《渔歌子》这首词。两位老师呈现的精彩课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古诗词教学法。
老师1的亮点: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地创设展开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想像“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情景,通过想像来指导朗读,读出词中所描绘的景色之美。老师再以亲切的语言来唤起学生自主学****的体验,与学生交流式的学****词句的意识和意境,具体在教学“青箬笠绿蓑衣”一句时,老师问:“‘箬笠’是用什么做的?‘蓑衣’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己看注解很快理解了意思。老师肯定了学生的答案后并告诉他们看注解是学****古诗词的一种方法。
老师2的亮点:老师非常重视古诗词的诵读,“三分诗,七分读。”通过介绍张志和的生平事迹,拓展了张志和的兄弟张松龄写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老师不是为拓展而拓展,是为更好地让学生诵读词而设计了此环节。具体教学中老师先自己声情并茂地诵读《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和

小学教学反思、教育叙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 文件大小428 KB
  • 时间2018-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