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传统理论和研究进展介绍.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传统理论和研究进展介绍
西方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原因、作用机制等相关理论的研究较成熟,但是与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的区位选择的研究还较分散,缺乏独立性、系统性,需要被重视、需要被进一步的挖掘和完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近几年刚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所以其有关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理论,更多的是借鉴西方相关投资的理论,开展实证分析,加以实际验证。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西方一些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有所涉及,诸如垄断优势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这些传统理论主要指导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及区位选择问题,而小规模技术优势论则是指导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投资发展迅速,大规模的资本流动遍布全球。有关投资的理论也得到丰富和发展,很多学者从多个、新的视角来探讨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创新,但是还不全面,尚未形成独立的体系。本文对有关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传统理论和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并对其进行评价,展望该理论的发展方向。
一、有关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传统理论
(一)发达国家的成本论
内部化理论:1976年Buckley,Casson[1]在借鉴Coase[2]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市场内部化理论,在存在着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前提下,跨国公司内部化可以规避市场不完全而造成的交易成本偏高的问题,其内部化理论也涉及到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问题:跨国公司倾向于选择在内部化成本低于市场成本的地区开展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本质是企业管理、控制权的扩张,通过跨国公司的内部机制代替不完善的外部市场机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克鲁格曼、赫尔普曼认为[3],到东道国开展直接投资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减少直接贸易带来的运输成本,绕开当地的贸易保护。
Friedman[4]等也认为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大小直接影响到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绩效,跨国公司倾向于就近投资,以降低运输成本、搜寻成本。
(二)发达国家的优势论

1960年美国学者Stepsen Hymer[5]首先提出垄断优势理论,70年代后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inderburger[6]做了补充和发展。在东道国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自身的垄断优势排斥自由竞争,获得超额利润。他们认为市场的不完全性是跨国公司利用垄断优势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
指出不完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产品市场不完全,主要是商品性能、商标、市场技能存在差异;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性,各种生产要素的性能存在差异;由于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还有由政府关税等政策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他们认为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体现在: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规模经济优势,通过一体化生产,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信息X络技术优势。
垄断优势论解释了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所具有的垄断优势,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跨国公司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所在。跨国公司要根据自身的垄断优势决定对外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传统理论和研究进展介绍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63 KB
  • 时间2018-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