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寄生虫和其检验(含问答).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各种问答及概念
一,人体(医学)寄生虫学
概念(名解):是研究和阐明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以及这些寄生虫
与人体和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蠕虫学: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棘头虫纲
医学原虫学:叶足虫纲鞭毛虫纲孢子虫纲纤毛虫纲
医学节肢动物学: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多足纲
二,寄生现象(名解):两种相伴生活的生物在间,一方受益(寄生虫)而另一方受害(宿
主)。如蛔虫与人。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名解):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四,感染期或感染阶段(名解):寄生虫的生活史包括若干发育阶段,其中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和繁殖的阶段称为感染期或感染阶段。
五,寄生虫生活史的类型(问答):
(1)直接型: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寄生人体肠道的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等线虫以及阿米巴、***毛滴虫等原虫。
(2)间接型:完成生活史需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才能感染人。如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丝虫、血吸虫、猪肉绦虫等。
在流行病学上,常将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将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
六,世代交替(名解):寄生虫生活史中交替进行无性生殖世代与有性生殖世代,称为世代交替。如疟原虫等。
七、寄生虫的种类(问答):
寄生虫(名解):属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其中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
动物和单细胞原生生物称为寄生虫。
(1)专性寄生虫和兼性寄生虫
(2)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
(3)长期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
(4)偶然寄生虫
(5)机会致病寄生虫(名解):在正常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伏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可大量增殖,并诱发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如肺孢子虫、隐孢子虫和弓形虫等。
八,宿主的类别(问答):
宿主(名解):在寄生关系中,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1)中间宿主(名解) :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终宿主(名解) :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3)储存宿主(名解):也称保虫宿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
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并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则这些动物为储存宿主,也称保虫
宿主。
(4)转续宿主(名解) :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而不能发育为成虫,可长期保
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时,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
主称为转续宿主。
 
 九,寄生虫的代谢(名解)
寄生虫的代谢分为能量代谢和合成代谢。能量的主要来源为糖。糖代谢大体分为同乳酸酵解和固定二氧化碳两种类型。前者见于血液和组织寄生虫,后者见于肠道寄生虫。寄生虫合成代谢旺盛,所需的氨基酸和脂肪酸来源于寄生环境,核酸的碱基来源依靠外源性嘌呤,自身合成嘧啶。
 
十,寄生虫病的特点(问答)
(1)无症状带虫者多见。
带虫者(名解):由于宿主与寄生虫相互适应的结果,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称为带虫者。
(2)免疫力低下者出现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病。
隐性感染(名解):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例如弓形虫的寄生。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免疫功能不全时(如艾滋病患者),这些寄生虫的增殖力和致病力大大增强,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致死。因此,这类寄生虫又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3)慢性感染是寄生虫病的重要特点之一。
慢性感染(名解):人体感染寄生虫比较轻,或者少量多次感染,在临床上出现一些症状后,不经治疗逐渐转入慢性持续感染,寄生虫可在人体内生存很长时间,宿主体内可出现修复性病变,这称为慢性感染。
(4)多寄生现象较为常见。
多寄生现象(名解):人体内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感染,称为多寄生现象。
(5)寄生虫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不容忽视。
(6)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的判断对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
幼虫移行症(名解):是指一些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
异位寄生(名解):是指某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可引起异位的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7)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流行病学上值得重视。
十一,寄生虫感染后的免疫分为(问答)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有:
(1)屏障作用(皮肤与粘膜的外屏障和由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构成的内屏障作用)
(2)吞噬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3)体液作

寄生虫和其检验(含问答)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5872037
  • 文件大小166 KB
  • 时间2018-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