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国预算会计60年改革探索及启示.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国预算会计60年改革探索及启示.doc我国预算会计60年改革探索及启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宏观经济体制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949—1978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79—1993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1994年以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应,预算会计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不断调整、改革、发展。追寻历史的轨迹可以发现,60年来,预算会计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49—1978年计划经济下的预算会计,1979—1993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预算会计和1994年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预算会计。回顾和分析这三次预算会计改革发展的历程,探索预算会计演进发展的内在规律,这对于当前预算会计改革无疑是有益的。
一、三次改革
(一)1949—1978年计划经济下的预算会计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表现在财政预算管理上,就是实行统收统支的财政政策,但在这30年中,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计划经济的程度不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也作了适当调整。为了适应财政经济体制的改革,预算会计也在不断地作出调整。
新中国成立初期,预算会计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新型的预算会计制度,以适应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当时迫切需要总结解放区“供给制”会计经验,借鉴国外的一些有益做法,制定一整套统一的会计制度。于是,财政部于1950年12月颁发了《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这两个制度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预算会计的制度,它首次明确了预算会计的名称①和预算会计体系,并统一规定了会计科目、会计年度、记账方法和会计报表等内容。这套制度于1951年起执行,它标志着我国预算会计的诞生,它基本适应了我国计划经济时期预算会计工作的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后又历经多次修订。1953年借鉴了前苏联的经验,对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总则、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等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将会计科目由岁入、岁出、资产、负债、资产负债共同类五类改为资产和负债两大类。1954年1956年等又相继进行了一些改革。在1958年及其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左”的错误影响,各地大搞“无账会计”,实行“以表代账”,预算会计机构和人员被裁减,使预算会计工作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1960年下半年,随着“八字”方针的贯彻执行,各项经济管理工作得到了恢复和加强,会计工作在恢复和健全会计制度、设置会计机构、充实会计队伍、加强会计工作领导等方面得到了加强。1963年初,财政部制定了《各级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1965年秋,财政部召开了全国预算会计会议,这次会议对新中国成立后17年的预算会计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总结,明确了预算会计工作主要是为国家预算管理服务,同时修订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补充修订了1963年颁发的《各级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了记账方法,由
“借贷记账法”改为“收付记账法”,并借助行政手段迅速在全国预算单位推广。文化大革命期间,预算会计工作也和其他工作一样,遭受了一次更大的浩劫,无视会计工作的作用,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严重削弱,到处都是“脑袋账”、“门框账”,会计资料残缺不全,财政决算报表从原来的30多种减为4种,放松了预算会计的管理,打乱了预算会计工作秩序,其结果是账目混乱,收支不实,财产不清,国家经

我国预算会计60年改革探索及启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18-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