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空竹的由来.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空竹,是我国民族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空竹古称“胡敲”,也叫“地铃’、“空钟”、“风葫芦”,济南俗称“老牛”。
    抖空竹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关于空竹的记载,最早见于北宋宣年年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据载,宋江见人玩胡敲,他有感而发并赋诗一首:“一声低了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日: “空钟者,刳木中空,旁口,荡以沥青。卓地如仰钟,而柄其上之平。另一线绕其柄,别一竹尺有孔,度其绳而抵格空钟。绳勒右却,竹勒左却。一勒,空钟轰而疾转”。到清代对空竹更多有记载,坐观老人在《清代野记》中记载:“京师儿童玩具,有所谓空钟者,即外省之地铃。两头以竹筒为之,中贯以柱,以绳拉之作声。唯京师之空钟,其形圆而扁,加一轴,贯两轮,其音较外省所制,清越而长。”清代《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空竹者,形如车轮,中有短轴,儿童以双杖系棉线播弄之。”又清代李若虹在《朝市从载》中记曰:“抖空竹,每逢庙集,以绳抖响,抛起数丈之高,仍以绳承接,演****各样身段。”生动地记述了当时民间抖空竹的情景。
    空竹最初为宫廷玩物,后传至民间并广为流行。特别在我国北方地区曾风靡于城乡百姓之中,成为家喻户晓的健身娱乐玩具。
    建国后,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对于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强身健体也有了更高要求。抖空竹作为一项古老而又年青的体育活动又焕发了青春活力。
    空竹原是中国的一种用竹木制成的民间玩具,在竹制圆柱的一端(单头)或两端(双头)安上周围有几个小孔的木制圆盒,用绳子抖动圆柱,圆盒就迅速旋转,发出嗡嗡的声音。有关这种游戏的最早记述见于1,700年前的文学作品中,一般认为至少已有2,000年的历史,跟踢毽子、放风筝同为起源于中国的三大民间传统游戏项目。空竹在中国民间流行的地域很广,在不同方言中的叫法五花八门,如在中国北方叫空竹,在江南一带和台湾叫扯铃或扯陀螺,在四川省叫响簧,等等。它可以用来消遣或健身,在节假日里做游艺节目,或结合杂技或民族舞蹈成为一种表演艺术(台湾有扯铃协会、舞铃剧场、舞铃教学中心、舞铃少年艺术表演团。表演风格融入了舞蹈、体操、音乐、戏剧及专业剧场技术元素,曾应邀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及其他世界著名的艺术节演出)。抖空竹的花样之多让人眼花缭乱。
    空竹于18世纪由从中国返回的英法传教士传入欧洲,于是就有了欧化的空竹品种,叫迪亚波罗。与中国的空竹出自民间工匠之手不同,迪亚波罗是经过一个叫古斯塔夫· 费里巴的法国工程师改制的,所用材质为赛璐珞和橡胶(用作圆轮的边),一开始就显得跟中国的空竹很不一样。
    现今中国的空竹虽然有一部分是在工厂生产的塑料制品,但人们还是喜欢传统的竹木制品,因为它不仅是一种玩具,还是一种可供欣赏的精致的工艺品。中国

空竹的由来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8-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