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三地理后期复习:学生盲区分析及应对策略.ppt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3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生核心知识的盲区梳理及应对策略
高三地理后期复****br/>盲区
缺乏清晰认知结构,迁移能力不强
区域地理缺乏,时空尺度思考不足
表达随意,堆砌要点,缺乏逻辑
对策
加强认知结构的内化梳理
积累区域的要素特征,加强时空尺度的把握
狠抓答题,减少非智力因素
具体表现:
概念模糊混淆,内涵理解不清,出现乱用、混用、答非所问、逻辑关系混乱等现象
知识零散,缺乏内在的逻辑性,认知结构未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
一、地理核心知识缺乏清晰的认知结构,迁移能力不强
例题:(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第3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语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平均气温在-1~1度,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平均气温约-~-2度。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捧新技术等措施。
图1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1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捧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
热捧地上部分为冷凝段,
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
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
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
质气化上升,在冷凝段
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
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
【试题评价]该题解题困难在于涉及到年平均气温、冬季气温、夏季气温、多年冻土等概念,而且需要结合气温和多年冻土分布的关系,结合热量原理和影响影响气温的因素的分析,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判断,所以难度较大。
原因:
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不足
师生思维品质差异:
跳跃思维与渐进思维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综合性、灵活性思维与单向性、机械性思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认知缺陷是不同的,认知结构清晰度也不同。
教材的逻辑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
转换
对策:
教材内容重组和内化(由厚变薄)
分散、孤立结构化、逻辑化、系统化
加强概念的辨析和理解
如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辐射(光照)与热量、大气逆温现象与大气逆辐射、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立体农业与生态农业;交通工具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布局与交通区位、聚落空间形态与聚落面积、工业联系和地域联系等。
对策一
对策二:厘清各知识块的内在逻辑关系,将知识块重新整合,构建思维导图。
方法一:用分析和综合、演绎和归纳的思维方法厘清知识块的内在逻辑关系。比如通归纳法从特殊到一般,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前者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出一般的地理规律和原理,构建关联的知识组块;后者用地理规律和原理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或解决新情境中的地理问题,学以致用:
例1:以中国西南地区为例,分析地形与天气气候、河流水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的要素的关系,演绎和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构建地形要素的思维导图

高三地理后期复习:学生盲区分析及应对策略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xingmaoj
  • 文件大小1.42 MB
  • 时间201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