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日本文化里的“两个日本”.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日本文化里的“两个日本”
中日关系是个大话题,很多人都在谈,谈了很多观点。但是,我认为,作为战争的受害方,我们自身对于这场战争缺乏真正的反省。要求侵略者反省是应该的,我们自己更应该反省,真正的强者,要用理性面对历史,对日本进行再认识。
历史上,日本曾两次文明开化,古之“大化改新”即“唐化”;近世“明治维新”即“欧化”。所以,日本文化里面,有两个日本,有“唐化”的日本,还有“欧化”的日本。
唐朝是中国武力强盛时期,文化除了有尚武的精神,还有扩张性,“唐化”的日本,自然也就有了这样的文化基因。近代欧洲,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文化更加具有扩张性。两种文化的扩张性,在日本文化里膨胀起来,使“小日本”承载了过分沉重的“大和魂”,欲取“中国”而代之。
唐化的日本以及国家神话
日本“唐化”,由圣德太子的《十七条宪法》开了先河。
宪法第一条就是“以和为贵”,显然受了儒家思想影响;第二条是“敬崇佛教”,这两条都是倡导中国文化,第三条才是“服从天皇”,可见当时天皇的权威还不行。于是,派“遣唐使”,可那时唐朝还没有建立,按理应该叫做“遣隋使”,但日本人认同唐朝,后来统称“遣唐使”。
圣德太子四次遣使访隋,发出“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的问候。后来,又派留学生、留学僧赴隋,国书中有“东天皇敬白西皇帝”,“天皇”的称号这才开始出现。
在称“天皇”之前,叫什么?连姓氏都没有,充其量也就叫个“大王”、“主公”之类。通常,追随者对自己的首领都这么称呼,无论如何都上升不到“皇”和“天”的高度。
所以,我们说,“天皇”的出现,是“唐化”的产物,正是相对于中国的“皇帝”,聪明的圣德太子才想到了“天皇”这个比“皇帝”级别还高的称号,正是站在“皇帝”的肩膀上,“天皇”出现了!
从圣德太子开始,日本“唐化”经历了大约一个世纪。“唐化”,在文化方面有何成就及影响?
或曰,日本元典《古事记》、《日本书纪》即为“唐化”产物。“记纪”二典,以神话的形式,形成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统一理念,开启了日本人的民族意识,近代以来,日本人倡导国粹,都要回归二典,以之为民族魂、文化根。
国家神话的形成也从圣德太子开始,当其摄政期间,曾致力于国史和国家神话的编撰,撰成《天皇记》、《国记》、《臣连伴造国造百八十部并公民等本纪》,这些书在大化政变时,都被烧毁了。后来,天武天皇派人诵****先记旧辞”,到了元明天皇和铜五年,由安万侣用汉文笔录成书,共三卷,上卷从天地开辟至神武天皇诞生,中卷从神武天皇到应神天皇,下卷从仁德天皇到推古天皇。
这就是《古事纪》了。从圣德太子到天明天皇,花了约一百来年的时间,在书写方式、编撰体例以及思想方法上,都被
“唐化”了,有些神话、传说可能就从中国来,还有不少语句是从中国典籍里原封不动地移植来的,其序文部分则完全仿照唐初长孙无忌的《进五经正义表》。
不过,日本文化对于儒家思想并未全盘接受,甚至对于孔子也有保留。
中国文化从“神化”到“圣化”是以革命来完成的,其历史性的标志就是“汤武革命”,圣德太子接受儒教时没有接受革命观,因此,在日本文化中,“神化”与“圣化”不是前后相替,而是双轨并行,神道与儒教互补。对于孔子周游列国,日本文化一直有所保留,到了明治时代,一些思想家,如吉田松阴、福泽渝吉等,将保留捅破了,指出孔子不忠,从此打

日本文化里的“两个日本”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tdmzug14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