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卓尼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方案.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卓尼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机制政策
实施方案
项目概况

卓尼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政策实施方案

卓尼县畜牧兽医局

卓尼县15乡(镇)

2010—2015年


审核人:常建国
宋福林
朝吾肖
编写人员:孙照杰
向卫平
陈宏红
卓尼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机制政策
实施方案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建立健全草原监理体系和国务院第128次常务会议关于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部署要求,全面提高草原保护建设水平,加快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草原生态环境与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农业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草原工作的意见》(农牧发[2010]13号)、农牧厅《甘肃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方案提纲(参考)》以及州农牧局《关于编报〈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方案〉的紧急通知》(州农牧发电[2010]334号)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一章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及畜牧业基本情况

卓尼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州东南部,地理位置北纬34°13′-35°10′,东经102°46′-104°02′。;,%,,%。草地类型以灌丛草甸草场、亚高山草甸草场和森林草甸草场为主。境内平均海拔在2100-4920m之间,年均降水量580mm,℃,≥0℃℃-℃,无霜期118天。

全县辖15个乡(镇),98个村委会469个村民小组,,其中农牧业人口18883户,,%。畜牧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匹、只),(只),,,(匹、只);(只);总增、出栏、%、%、%,(只),保活率为97%;%,%。适龄母畜比例为43%,全年肉、奶、毛、,9998吨和148吨。,%,,%。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56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来源于畜牧业。

卓尼县退牧还草项目自2003年开始实施以来,通过七年的禁牧、休牧以及配套建设,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为今后该类项目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10年全县累计完成退牧还草工程340万亩,其中:禁牧80万亩,休牧260万亩,补播改良110万亩。累计投资9025万元,其中:,。
2010年退牧还草计划在扎古录镇实施,休牧15万亩,。投资475万元,其中:,。

,平均产草量为210千克/亩,根据草场的实际产草量和羊单位所需饲草量进行综合评定,理论载畜量为64万个羊单位。(只),折合75万个羊单位,因此,草场的实际载畜量为74万个羊单位,舍饲圈养1万个羊单位,超载11万个羊单位。

草原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给退牧还草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为了配合做好退牧还草项目建设,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草场承包责任制,加快草原建设步伐的决定》。2003-2009年,卓尼县在完冒、恰盖、申藏、扎古录、刀告、尼巴、卡车、大族、木耳、纳浪、藏巴哇和洮砚等乡(镇)进行了草场承包到户工作,完善了草场承包责任制,明确了草场的责、权、利和用、管、建,,占草原面积100%。

卓尼县共有耕地18万亩,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4万亩,建设青稞基地万亩。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天然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多种生态功能。卓尼县草原生

卓尼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追风少年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