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近代中国美术发展坐标上的“珠山八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珠山八友”: 近代美术史上一个不应被忽视的流派叶青作为一个至今仍在生长、延续的陶瓷绘画流派,景德镇“珠山八友”不为更多的人们所了解,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从另一角度来说,“珠山八友”始终没有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获得应有的定位,也是美术史研究领域的一个不小的缺失。中国美术史上曾出现了不少声名显赫的艺术流派。这些流派,有的自觉地提出了自己的艺术主张,打出了旗帜,亮出了品牌,拥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大体相类的画风,成为画史研究者公认的“画派”;也有许多流派,其实只是一个大致的归属,其中往往拥有一批成就卓然的艺术家,但由于成员之间缺少师承关系并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画派”,仅由于艺术观念和审美追求上的相近而作为一个群体得到世人的认同。上世纪 20 年代形成于瓷都景德镇的“珠山八友”正是这样一个以陶瓷绘画为主要创作领域的艺术家群体。明清以后,市场因素的影响往往成为绘画流派形成的重要动因之一。因此有“扬州八怪”的出现,又有“海上画派”(又称“海派”)的繁荣。这些流派中画家的共同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形成,固然有艺术家个体的主观追求,而更多的是来自艺术市场的影响。社会公众的艺术欣赏趣味和偏好在市场上最为明白而直接地反映出来,画家们为了出售自己的作品,不得不适当地迁就、迎合这种趣味和偏好,久而久之, 在同一地卖画的画家往往因此而在艺术特色上趋向一致,最终形成不同于传统的文人画派的新型的艺术流派。在“扬州八怪”和“海派”的形成以及清代全国绘画市场中心的迁移中,我们不难发现经济繁荣对艺术市场的决定性影响。如果说,“扬州八怪”最早公开揭去了笼罩在文人画上的“雅事”的面纱,在艺术个性上更多一些激烈和怪异; 形成于 19世纪中叶的“海派”画家,则在艺术上有着更为明晰的对“雅俗共赏”的追求。上海开埠后,工商业的发展带动新的绘画市场的繁荣,大批专业画家云 2 集于此地,他们师承不同,各有专擅,其中居于主流地位的“海派”画家,善于把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又从刚健雄强的古典金石艺术中吸取营养,将明清以来大写意水墨画技法和强烈的色彩相结合,较多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形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风貌。“珠山八友”的诞生,同样受到民国初期景德镇陶瓷产业复苏、民窑兴起的经济背景的深刻影响。据说,“珠山八友”形成的直接契机,正是由于共同完成商业订单的需要。 1928 年,著名瓷画家王琦接受了一套八块不同题材的瓷板画的订货,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王琦邀请活跃在景德镇陶瓷美术界的几位各有专攻的画家朋友共同合作。这种合作的成功,启发和促进了“珠山八友”的形成。此后的岁月中,“八友”不仅时常合作,而且根据市场的需求对各自的主攻画科重新进行了调整、定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珠山八友”不仅适应了市场的需要,而且明确地欲以众人之力,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瓷画家群体,是主动地应对市场需要的产物。从“珠山八友”的组成特征来看,显然是一个松散型的陶瓷艺术家组织,是由一批志同道合的陶瓷画家结社而成。就其性质而言,既有文人雅集的特点,也带有明显的商业合作的目的。而且,“珠山八友”比“扬州八怪”等更具有面对市场需求而自动合作的自觉性,是陶瓷产业和陶瓷美术市场直接影响下的产物。但是,商业策略并无损“珠山八友”在艺术上的精益求精。相反,由于艺术家的市场策略总是伴随着某种艺术上的自我风格设计和定位,聪明的艺术家以创新

近代中国美术发展坐标上的“珠山八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7584515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