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醉美不过竹泉村.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醉美不过竹泉村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清澈的泉水流过石板路,路边翠竹摇曳,古朴的石屋掩映在竹林泉水间。古泉边的旧磨盘洒满夕阳,石屋边的纺车吱吱呀呀,小桥下的老水车转过一个又一个春秋冬夏,各种竹制品新鲜出炉,隐隐约约听到谁在竹林那边唱起了沂蒙小调,惊动了水里的鱼儿漾起清波……
  注意,这里描述的不是江南,而是山东,一个叫竹泉的古村落。
  
  泉水上,竹林间,醉依世外桃源
  从临沂沂南的铜井镇出发,沿河西行,十几分钟后便到了村口。站在村口东望,不远处几座小山静卧,山的这边便是传说中的竹泉村了。“竹林隐茅舍,家家临清流,田园瓜果香,居者乐而寿”,诗中之景在此完全显现。

  竹子无处不在。小河边,村路旁,院墙内,院墙外,一丛丛一片片。据说以前村里只有泉水,没有竹林,也不叫竹泉村,而叫“ 泉上庄”。明末清初,有个叫高名衡的崇祯辛未进士来此避暑,从南方移植了青竹过来栽种,泉水的滋润下,翠竹郁郁葱葱,很快便繁衍遍地,竹林满村,此后,村子便改名为竹泉村。
  一溪泉水汩汩从竹林中流出,顺流找去,一处泉池屹立在村子中间。三跌流水,第一跌用于人饮用,第二跌用于淘米洗菜,第三跌水用于洗衣。泉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村民,现在又滋养着八方慕名而来的客人。这里的居民大都长寿,据说与长期引用此水有关。掬一捧泉水放入口中,甘甜清冽,沁人心脾。
   泉水在街道、庭院、田野间处处流淌,村民绕泉而居,砌石为房,人居、山水、竹林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居者乐,远客临,无不流连忘返
  因为这桃源般的美景,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流连忘返。早在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两次来到竹泉村。第一次是在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出巡山东,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时,途径竹泉村,因时间紧张不便逗留,但是这里的美景给郑板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乾隆十八年,郑板桥辞官回扬州时又路过此地,亲笔题写了“竹泉村”三个大字,现在成为该村的牌坊题字。

  乾隆皇帝也曾御驾亲临。据记载,乾隆十六年四月,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路经沂州府,被此地竹林隐茅舍的静谧环境所吸引,当得知泉水名叫龙泉时,担心是龙脉,就提名改为竹泉,并欣然书写了“竹泉”两字,岁月变迁,当初的墨宝已经不见,后人就搜集了乾隆的字体摹刻了竹泉石碑。
  当地名人、明末兵部右侍郎高名衡在泉眼的北面修建了“避暑山庄”,并且沿着泉水修建了水榭凉亭,效仿王羲之曲水流觞宴饮亲朋好友。那时的泉水水量较大,他在凉亭里喝酒吟诗,让厨子在泉口上游烧了菜、斟了酒,箪食壶浆顺水放流。酒菜来到凉亭之下,就会被亭下的竹篱笆拦住,听到竹篱上有铃声响起,喝酒的人一弯腰就可把酒菜端上桌来,生活非常的惬意。

醉美不过竹泉村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