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当代大学生公众形象的理性思考.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当代大学生公众形象的理性思考学工论苑学工论苑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 307 期对当代大学生公众形象的理性思考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人们曾用“天之骄子”来形容大学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笼罩在大学生身上的光环正在渐渐褪去。在社会公众尤其是一些媒体的眼里,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形象,如高消费、厌学、***、心理脆弱、性放纵、犯罪等日益受到关注,也使很多人在看待大学生时不自觉地戴上了有色眼镜。因此,有必要冷静地分析大学生负面公众形象的成因,引导全社会理性认识大学生的公众形象,这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一、大学生负面公众形象的成因 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洪流,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以及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浪潮,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社会背景。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带来了人们价值追求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把市场经济所遵循的价值规律和利润原则引进精神生活中,容易诱发人们的拜金主义、唯利是图、个人主义等倾向,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尤其当个人财富的多寡成了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尺度时,理想、信念、道德等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人文素质就成了无足轻重的东西。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也必然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其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往往会产生消积的一面。 2 .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已由精英化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量的扩张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读大学的机会,而在培养质量、大学生就业等方面又不免出现新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在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着“过强的功利主义,过窄的专业设置,过弱的文化底蕴”。高校中普遍重科学技术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 学生中则普遍文章编号: 1007 - 5968 ( 2009 ) 03- 0051 - 02 存在重理工、轻人文,重实用、轻素质的学****倾向, 由此造成大学生中比较广泛的“高文凭、低素质”现象。 3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形象的扭曲。有学者曾对国内三家具有代表性的都市报(《新京报》《兰州晚报》《扬子晚报》)在 2005 年 8 月份对大学生的新闻报道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有关大学生的非正面新闻(指有关大学生暴力***、***、违法违纪等主题的新闻,笔者注)最低的是 42. 11 %(《杨子晚报》),最高的竟达到了 78. 57%( 《兰州晚报》)。。二、理性认识大学生的负面公众形象 1 .辩证地看待大学生的负面公众形象。首先,评价大学生不能以偏概全。调查显示,社会公众观察问题时喜欢把一类事物、一类现象或者某一群体标签化,因此也容易把一些个案的问题归于整个大学生群体[3] 。应该看到,校园里的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着积极的人生目标,更不乏品学兼优、勇于创新、道德高尚的佼佼者。其次,要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作出合理的评价。调查表明,与大学生接触越少,对大学生学****态度的极端消极评价比例越高。其中, “仅仅见过”大学生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学****态度较差,在家庭、学校压力下学****的比例远远超过了与大学生有过一定程度接触的调查对象。[4] 这说明,在对大学生作出评价之前,社会必须真正了解大学生。第三,将负面评价转化为正面动力。对大学生的负面评价过多固然会带来众多的消极效应,如造成社会公众对当代大学尊重感的逐渐降低,甚至可能形成对大学特别是

对当代大学生公众形象的理性思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gs75869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