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西方哲学复习总汇篇_30500要点.doc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西方哲学复****总汇篇一、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是第一位系统探讨万物的运动变化的古希腊哲学家。在他看来, 一切事物无时不处在永恒的变化中。以火为万物本原的思想是继水本原说和气本原说之后所提出的又一种以自然物解释自然地生成变化的学说, 这种解释更强调事物的运动变化。他明确提出: 事物的运动导源于对立面的相互斗争。除了以这种辩证思想解释万物变化的根源之外, 赫拉克利特还进一步阐发了相反者想成的深刻见解。除此之外还提出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性的见解。他认为万物与火的相互转化是按一定分寸进行的, 即万物的变化是遵守一定的规律的, 他把这种规律成为道(音译为逻各斯) ,这个道是万物须臾不可离的,而把握这个道乃是最高的智慧,但认识这个道是极为不易的。他在此涉及了认识论的基本问题: 我们如何才能把握事物及其规律。首先, 他认为真正的知识难以获得。其次,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深思,在于认识到“一切是一”。二、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说、心灵 1 、种子说他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火、水、土、气这四种基本元素, 而是比这些元素更细小的“种子”。不同种类的种子分别构成不同的事物, 并且继而推断出, 每一种事物都包含着每一种不同类型的种子,只是某一类种子在其中居主导地位而已。种子本身是不变的, 它们构成世界的本体, 加在一起就是整个世界。阿并不同意用带有感情色彩的“爱”和“憎”去解释万物的生成与变化。他认为, 一开始事物是浑然未分的, 彼此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没有孤立存在的东西。事物的生成是由于旋转运动。由于这种高速旋转, 原先结为一体的事物,逐渐分离为具体事物,现有世界的万物就是这样形成的。 2 、心灵(音译为“奴斯”) 他首次提出了“心灵”这个概念并用它作为解释事物运动变化的原理。第一, 心灵是独立的存在, 不与任何事物相混合。它区别于其他事物主要在于它是万物中最细、最纯的, 不会受到外物的妨碍。第二, 心灵可以认识一切事物, 可以洞察每一件事情。第三, 心灵心灵赋予事物以秩序,并支配着万物的运动变化。阿的心灵学说首次把心物对立的问题提了出来, 现在仍有至少两个问题是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第一, 心灵的所处问题。阿对此提出有两个模糊的说法, 引起两种不同的猜测: 一是心灵存在于人的身体中, 二是心灵弥漫于事物的整体中。第二, 心灵到底是物质性的, 还是精神性的?物质性——阿只是断言心灵是最精细、最纯的事物, 并没有严明它是本质上不同于物质的精神。精神性——心灵不与物质相混合, 并且具有认识和控制事物的能力, 而有这种能力的存在不可能是物质的,而只能是精神的。总之,阿的心灵学说已具备心物二元论的雏形。四、柏拉图:相论、认识论(知识的定义及分析) 1 、相论简单地说,相就是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相是抽象的存在,具体事物因为分有相而存在。具体事物是多样的、可变的, 而被它们分有的相则作为永恒的原因存在。柏拉图假定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一个是是可见的, 变动不居的现象世界, 由各种具体事物构成; 一个是不可见的、永恒的本质世界, 由各类抽象的相组成。两者既对立, 又相互关联, 其中居支配地位的当然是本质世界。柏拉图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思想, 那就是: 事物是按类别存在的。世间万物的基本类型是由神事先确定好的。柏拉图认为,这些类型之间有高低之分和类属关系。柏拉图提出的分类方法是二分法。这种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一个整体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 而是 2 按照类型的真实结构区分出该分类的两个亚类。一方面, 这两个亚类必须穷尽总类所涵盖的所有事物;另一方面,它们本身又可以再划分。柏拉图通过自己的分类思想确立了相的等级系统。首先是作为一类具体事物的共同本质或属性的相,如“床”、“白色”等。具体事物因为分有它们而获得存在。其次是一些表示关系的相,如“大”、“小”等。再次是一些更抽象的相,如“美”、“丑”等。更高一些的是表示人的德行的相,如“勇敢”、“正义”等。最高的相是“善”。他认为善事一切相的相,如果没有关于善的知识,其他一切知识都是无用的。柏拉图的相论是带着某种张力的, 这种张力表现为: 他一方面认为相必然存在而且永恒地存在于一个与具体事物分离的领域内;另一方面又通过无穷的诘问试图把握相的本质,直至被迫承认相与相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2 、知识的定义(1 )知识就是感觉这里涉及的是判定认识的标准问题:个人的感觉可以作为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标准吗?一方面,柏拉图承认:“若将问题限定在个人在某一时刻的经验的范围内,按照他们的看法这是他的感觉和判断的源泉,那么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很难驳倒。但是另一方面,他进一步指出: 把知识当作个人感觉的观点建立在万物流变的理论之上,而既然事物每时每刻都处在变化中, 我们怎么能把对他们的感觉就看作关于他们的知识呢?因此, 与其说凭感官而得的感觉是关于事物的知识, 不如说他

西方哲学复习总汇篇_30500要点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229997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