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育心理学第6讲.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六讲 攻击行为、利他行为
教育心理学
道德开展

第一页,共39页。
在西方,家长在谈到应该培养儿童哪些道德标准时,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


上述三个方面也是人们判断一个人的品质时经常考虑的。
一、攻击行为的开展
〔一〕什么是攻击行为?
是任何对生物体有意的伤害行为,且被伤害者会力图防止这种行为。
攻击行为〔aggression〕旨在伤害别人而被伤害者会尽力回避的一种行为。
第二页,共39页。
攻击行为通常被分力两类: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假如行为者的主要目的是伤害对方,他的行为就属于敌意性攻击。
通过伤害别人而到达其他目的,那么属于工具性攻击。
敌意性攻击〔hostile aggression〕攻击者的主要目的在于伤害别人的一种攻击行为。
工具性攻击〔instrumental aggression〕攻击者的主要目的在于赢得物品、空间或权利的一种攻击行为。
〔二〕攻击行为的开展趋势
总体上,在童年中期,由于个体己学会 了用友好的方式解决大多数争端,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的总体发生率有所下降。但这一时期敌意性攻击却有细微上升的趋势。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已经掌握了角色采择技能,从而使其可以更好地推断别人的伤害意图,并对别人的伤害行为进展报复。
第三页,共39页。
实际上学龄儿童并不愿意谴责这种报复性攻击行为,他们通常将报复看作是对进犯行为的一种正常的反响。
报复性攻击〔retaliatory aggression〕由实际或想象的挑衅引起的攻击行为。
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资料显示,男性的身体攻击、言语攻击的平均程度一般都高于女性。
男孩体内的男性荷尔蒙〔睾丸激素〕程度更高,这可能是导致攻击行为表现性别差异的原因。
进一步的研究说明,父母与男孩的游戏比与女孩的游戏更粗暴,他们对女孩表现攻击行为的反响比对男孩的反响更消极。家长鼓励男孩玩象征性的暴力玩具,这种以攻击为主题的的演练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攻击行为的开展。
第四页,共39页。
尽管生物因素可能会起作用,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儿童在社会学****中所获得的性别图式和性别差异。
在哪些方面女孩比男孩更具有攻击性?
男孩和女孩可能都具有很高的敌意攻击性,只是表现攻击的方式不同而已。男孩经常追求竞争性的、工具性的目的,对于那些令他们不愉快或者干扰他们实现目的的人,他们更倾向于采用打斗、欺负或其他外显的攻击形式做出反响。
女孩更倾向于关注情感目的或关系性目的,即与别人建立亲密和谐的联络而非战胜或控制对方。所以,女孩的攻击行为将会与她们追求的社会目的相一致,主要包括隐秘的关系攻击形式,如回绝接纳对方、排斥对方或者采取其他可能破坏对方友谊及同伴地位的行为〔如分布谣言〕。
Shaffer, P512
第五页,共39页。
2 .男孩比女孩更具有攻击性的成因
原因之一是父母与男孩的游戏比与女孩的游戏更粗暴,他们对女孩表现出攻击行为的反响比对男孩的反响更消极。家长通常鼓励男孩玩各种武器及其他象征性的暴力玩具,这种以攻击为主题的演练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攻击行为的开展。
学前阶段,在儿童性别图式中,攻击逐渐成为一种男性特质:到儿童中期,男孩认为攻击行为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实际的利益,而且与女孩相比,他们也较少会因此受到父母和同伴的谴责。
Shaffer, P510
第六页,共39页。
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一种针对别人的攻击性〔predatory〕态度——一种长期的冷漠〔chronic indifference〕与对人及其权利的进犯。
反社会人格(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病态人格〔psychopathic personality〕或精神病态、悖德狂〔moral insanity〕等,它是一类不顾别人权利和进犯别人权利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
根据DSM-Ⅳ以及流行病学的研究,在一般人口中,有1%%的男性在青少年期间受到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影响〔Kessler, McGonagle, Zhao, etal., 1994; Robins, Tipp, & Przybeck, 1991〕。
第七页,共39页。
反社会行为以行为不符合社会标准为主要特点,以高度的攻击性,缺乏惭愧感,不能从经历中获得经历教训,行为受偶尔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为特征。
第二,这种反社会行为形式持续到成年期。
第一,在十五岁之前存在某种行为障碍。旷课、离家出走、经常性扯谎、偷窃、纵火以及有意破坏财产是行为障碍的主要病症。
DSM-Ⅳ-

教育心理学第6讲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57281760
  • 文件大小352 KB
  • 时间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