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集贤县集贤一中王艳波【教学目标】: 1 、理解真正格物致知内涵。 2 、学****编写阅读提纲。【重点】:学****格物致知精神,编写阅读提纲。【难点】:学****本文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一)学生背诵平时搜集的有关实践的名言警句。 1 、实践必须永远建筑在坚实的理论之上。(达芬奇) 2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 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小结:以上这些中外名人对“实践”的言论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二、导入新课导语: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三、问题探究(一)学生自读课文 1-2 遍,要求: 1 、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找出课文中作者的观点(本文的题目即中心论点) (二)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在书中找有关语句)。 1 、什么是“格物致知”?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2 、为什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运用于哪些范围? 3 、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 (三)引导学生明确本文的论证方法。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1 、引证法:如开头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第3 段中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条目。 2、例证法: 从反面举了古代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 现代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很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从正面举了通过实验了竹子性质的事例,阐述了试验的过程不是消极地观察,而是积极地、有计划地探测。 3、对比法: 如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强调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与科学发展的历史说明新知识只能通过试验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小结:作者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使说理透彻,道理充分,更令人信服。四、拓展(一)你认为目前我国教育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点拨】这是一道拓展题,让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感受,如重理论轻实验,重分数轻能力等,只要符合实际就行。(二)在自己的学****生活中,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 【点拨】本题主要让学生把课内的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五、总结本文是一篇漫谈式议论文,文章简短精要,朴实通俗,深入浅出,读来亲切有味。语言明白如话,行文灵活,说理方法多种多样,这些都是我们在作文上值得借鉴的。第2 课时【教学过程】一、预****1 .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求知,得到知识。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正心:端正心思。齐家: 整齐家政。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2 .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的问题。。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 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三、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讨论并归纳: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第一部分(l~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