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德宏印象景颇族的目瑙纵歌.doc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景颇族的目瑙纵歌录入时间: 2006-10-08 11:16:02 作者: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景颇族是德宏州的主体世居民族之一,有“景颇”、“载瓦”、“龙峨”、“腊期”、“布拉”等五种分支。“目瑙纵歌”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九八三年四月九日,经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定为法定节日,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日为节庆之期。“目瑙纵歌”有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故事:在远古时代,只有太阳的子女才会跳“目瑙纵歌”。有一次,太阳王派使者来邀请地球上万事万物去太阳宫参加他们的“目瑙纵歌”盛会,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派遣所有的鸟雀前往参加。太阳宫里的“目瑙纵歌”结束后,鸟雀们告别了太阳王和太阳的子女们,启程返回的途中,来到了“康星央枯”茫茫的原始森林憩息的时候,看见黄果树上结满了熟透的果子,鸟雀们很高兴,为分享果实,举行了地球上第一次鸟类“目瑙纵歌”舞会。“孙瓦木都”和“干占肯努”听到鸟雀们在黄果树上跳盛大的“目瑙纵歌”的消息,赶忙去观赏,顿时被百鸟热烈优美的歌舞所陶醉,与它们一起沉浸在欢乐之中。孙瓦木都和干占肯努决定把“目瑙纵歌”移植于人间,把宽阔平坦地作为“目瑙纵歌”场地,树立起“目瑙纵歌”标志,在正月时举行了人间第一次“目瑙纵歌”盛会。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打木鼓敲铓锣,竹笛、“洞巴”齐奏,汇集在舞场,排成长长的队伍,模仿鸟雀舞步舞姿,尽情地欢歌起舞。人们学会跳“目瑙纵歌”后,大家都一天天地富裕起来,生活幸福、吉祥如意。以后,景颇人民为了驱恶扬善,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预祝吉祥幸福,欢庆丰收胜利,把“目瑙纵歌”与理想、愿望连在一起,把每年的正月中旬作为节日之期。“目瑙纵歌”一代一代接过来传下去。每逢目瑙节日,村村寨寨的景颇人身着节日盛装,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入目瑙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欢快而不失庄严古朴的特色。广场中央高竖着四根长约 4米的目瑙柱,亦称雌雄柱,中间两根为阴,外面两根为阳,上面皆绘有精美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右边柱上往往绘以蕨菜花纹,象征团结奋进;左边常画回纹构成若干个四方形,并涂以不同颜色,表示景颇族的迁徙路线;中间两根柱子之间,交叉着两把长刀,为景颇民族骁勇强悍、坚强刚毅性格的具体标志。目瑙柱的左侧立着一个方形架子,上层是吹唢呐的座位,前面挂着一个两米长的大皮鼓和一面直径一米多的大芒锣,供跳舞时伴奏用。广场四周用竹篱笆围起,目的是为了防止野鬼的侵入和牲畜的干扰。舞蹈开始时,鼓乐齐鸣,人们由两位德高望重且又熟悉目瑙舞路线的老人身穿大龙袍,头戴饰有孔雀、野鸡羽毛和野猪牙齿的目瑙帽,手持长刀领头,后面跟着背铜炮和持长刀的队伍,妇女们拿着扇子或彩帕跟在最后,欢歌雀舞,热闹非凡。参舞者少则百多人,多则几千人,从清晨到日暮,以日暮到清晨,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其间舞者跳累时可自动退场憩息片刻,而后又继续登场舞蹈。传统的目瑙舞,行进路线严格按照目瑙柱上所示的花纹线路进行,即俗成舞蹈规则,跳完两圈后,就要变换队形,分成两路:一路仍由领舞人带领,一部分人按照花纹的线路往前跳;另一路则变换舞姿,跳起自由的舞式,由舞蹈水平较高的人领头(多为年青的小伙子),这种舞式称为“瑙巴”,在跳舞的同时,还有两对武士绕着广场周围跳,其中两人拿盾,两人持他,以示驱赶野鬼。跳到第三天收场时,舞队中的人手持花束跳,做饭的拿起锅铲跳,管酒的抱起酒筒跳,一派尽兴方休的景象。今天,景颇族的“目瑙纵歌”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德宏州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桥梁、纽带”和民族商品经济交易的场所。“目脑纵歌”被称为“万人之舞”,在跳舞时,人们排成长长的队伍,男人边跳舞边挥长刀,个个英姿飒爽,女人抖动着彩帕和扇子,身上装饰的银泡和银链唰唰响、闪闪亮,似彩蝶起舞,象孔雀开屏;队形变换有序,时而如采练漫卷, 时而似瑞霭轻飘;人数众多,规模盛大,气势壮阔,舞步刚健明快,在木鼓、铓锣、“洞巴”、笛子等乐器的伴奏下, “哦热啊”的歌唱旋律飞向高空,响遍景颇山乡。这一天,景颇山变成了歌舞的山,所有景颇人似乎都醉了,从内心发出酣畅的欢笑。

德宏印象景颇族的目瑙纵歌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25790901
  • 文件大小2.86 MB
  • 时间2016-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