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聊斋志异》还魂故事研究.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还魂故事研究王龄仪(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据笔者统计,在《聊斋志异》中,有35篇还魂故事,同类作品在一部著作中集中体现,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具体可以从灵魂信仰、佛教和道教三方面分析其文化基因。同时对还魂故事分类总结,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本体还魂、借尸还魂和转世还魂。还魂故事寄寓了作者许多的思考,抒发作者的“孤愤”之情,“愤”***黑暗,“愤”社会黑暗,科举不公,“愤”爱情束缚。关键词:《聊斋志异》还魂故事:蒲松龄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l672—2094(2016)04一OO109一O5《聊斋志异》中的还魂故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对还魂故事进行论述之前,首先作者要阐明三个相关概念,即还魂、离魂和复生。所谓还魂是指人在死亡后,魂魄离开肉身而自由活动,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如生前积善,奉佛吃斋,人情周旋等,魂魄回到自己或者别人的***而还魂复生。如《考城隍》、《李伯言》、《黄九郎》、《庚娘》、《促织》、《向杲》等。所谓离魂是指人在没有死亡的前提下,魂魄离开肉身自由活动一段时间后魂魄回归身体。如《叶三》《席方平》等。所谓复生小说概念范围广,既包括还魂故事、离魂故事,还包括人因外物撞击或因情绪激动造成的短暂昏迷假死后苏醒的故事。如《乐仲》、《娇娜》、《诸城某甲》、《申氏》、《小翠》、《马介甫))、《吕无病》等。古人对灵魂不灭、灵肉分离的灵魂信仰,是中国还魂小说产生的基础。《楚辞·招魂》在创作上明显受到了灵魂观念的影响。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中国的本土道教长生的观念与外来佛教灵魂转世的观念相结合,对还魂小说的产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灵魂不灭”、“灵肉分离”的基本观念还魂故事的文化基因,首先要从灵魂观说起。19世纪70年代,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了“万物有灵论”,他认为后世的一切信仰、迷信无不导源于此。[1恩格斯也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结构,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州锄在我们祖先生活的年代,每日与野兽、大自然相博弈,但生存本领有限,疾病和死亡经常伴随着人们,面对自然和死亡的恐惧,他们找不到一份科学的答案,这迫使他们寻找一份神秘的力量来控制野兽、大自然,保佑他们的生产生活,逐渐产生了“灵魂不灭‘灵肉分离”的观念。生命在中国古人的眼中是一个实体,生而有魂,死而有魄,既有***,又有灵魂。灵魂占主导,***只是一个躯壳,灵魂可以离开***独立活动,但永远不会死亡。[。]在我国汉族群众的传统信仰中,这种“灵肉分离灵魂不灭”的观念一直深植于老百姓的潜意识中,古人的很多宗教仪式都是基于这种观念上产生的,如《仪礼·士丧礼》对此也有相关的描述,用祭祀活动加‘灵魂不灭”的观念。在先秦两汉时期广为流传的招魂仪式,通过某种宗教仪式,让游

《聊斋志异》还魂故事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泥巴
  • 文件大小458 KB
  • 时间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