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态文明下美术教育学科建设思考.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 1 页 共









生态文明下美术教育学科建设思考










摘要: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只注重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忽视了美术学科的本质与内涵。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学科之一,理应为学生传播艺术理念。艺术源于生活,也源于时代。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时段,如何将美术教育和生态文明理念相结合、构建创新型课程,应当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该文作者试图在生态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审美模式,以期将生活艺术融入美术教育,为我国美术教育学科建设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与方式。
关键词:美术教育;生态美学;学科建设
一、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美学的兴起与发展
生态美学起源于20世纪下半叶,由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吉尔诺特•伯梅提出。当前,许多学者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审美意蕴,将生态学和美学结合,形成了现今的生态美学。作为一种现代的学科研究领域,生态美学理念却可以追溯至古代。审美是一种人的行为,在现代社会的自然审美中,人类接触到的自然美多是经过加工后的艺术品,人类审美本应与自然环境相关联,然而,当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人与自然审美之间的距离。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以荒野之美为代表的、未经过人类雕饰的、纯粹的自然美学日渐式微,如何保留自然的、原始的美迫在眉睫。生态美学家格拉斯谢夫斯卡认为,生态美学关注的是人类的价值世界与不同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艺术产生的目的不是为了取代自然而是为了亲近自然,艺术品在形成过程中理应敬畏自然。生态审美的产生是为了衡量美的程度,而荒野、野生动物能从一个崭新的视角为现代美学提供新的思路,让审美不仅从人性出发,而且拓展到自然中。人类历史因为自然而繁荣,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因为自然而逐渐落寞,这是一种亘古不变的现象。在处于生态文明建设攻坚阶段的当下,如何对自然进行有效审美显得极为重要。
二、生态理念与我国美术教育融合背景下的问题探讨
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美术教学也顺应了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化教学改革。学校将生态理念融入美术教育,不仅创新了教学模式,改变了人们对美术学科的刻板印象,而且提高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形成了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美学观。哲学家卢梭很早就探讨了生态与美的融合,他的自然美育思想在当今社会依旧有着较高的借鉴价值。

生态文明下美术教育学科建设思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awa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