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doc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 :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 A .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 .匠心别树一帜饱满 C .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 .用心别有洞天饱满 2 .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 .水面风回聚落花 B .数峰无语立斜阳 C .楼上春容带雨来 D .蝉曳残声过别枝 3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 .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 .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 .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 .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 ①②④⑤③ B. ①④⑤③②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②⑤①③ 5. 阅读右边这幅漫画, 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 .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 .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 .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 .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题。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 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 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 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 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 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 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 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 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A .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 B .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 ,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 D .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 7 .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 .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2) 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9. 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4分) 【解析】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 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 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 分) (2 )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 请简要概括。( 3 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 逍遥游》) (2) 日月忽其不淹兮, 。( 屈原《离骚》) (3)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 ?(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1.29 MB
  • 时间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