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层理的识别方法有哪些.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层理的识别方法有哪些: 1 岩石成分的变化, 在成分较单一的巨厚岩层中, 要寻找成分特殊夹层, 来作为识别巨厚层理的标志。2 岩石结构的变化, 依沉积原理, 不同粒度或不同形状的颗粒总是分层堆积从而显示出层理。3 岩石颜色的变化, 在万分单一, 颗粒较细, 层理隐蔽的岩石中, 如有颜色不同的带条则其可指示层理, 但要区别由次生变化造成的颜色差异。4 岩层的原生层面构造, 包括波痕,泥裂,雨痕,生物遗迹及其印模等。褶皱在基本要素: 1. 核部。褶皱中心部分的地层, 当剥蚀后, 把出露在地面的褶皱中心部分地层称为核。 。核部两侧的地层, 两翼间最小夹角烟翼间角。 3. 转折端。从一翼向另一翼过渡期的部分, 在横剖面上常呈弧形。 4. 褶轴。平等于其自身移动, 能描绘出褶皱面弯曲形态的直线。 。褶皱各横剖面上, 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连线, 可为直线, 曲线, 水平线。 6. 轴面。各相邻褶皱面上枢纽连成的面。 7. 轴迹。轴面与地面或任一平面的交线。 8. 脊,脊线,脊面与槽,槽线,槽面,脊迹及槽迹褶皱在平面上的出露形态: 1. 线状褶皱:长与宽之比大于 10 :1 为狭长形褶皱。 2. 短轴褶皱:长与宽之比在 10 : 1~3 : 1 之间。 3. 窟窿褶皱:长与宽之比小于 3:1 的背斜构造,褶皱面自脊点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 :长与宽之比小于 3:1 的向斜构造,褶皱面自四周向中心倾斜。褶皱面的里卡德分类: 1. 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直立( 80 ° -90 ° ),枢纽近于水平( 0-10 度) 2. 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 80-90 度),枢纽为倾伏角为( 10-80 度) 3. 倾竖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直立( 80-90 度) 4. 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 10-80 度),枢纽近于水平( 0-10 度) 5. 平卧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水平( 0-10 度) 6. 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 10-80 度),枢纽倾伏( 10-80 度),但角值不同。 7. 斜卧褶皱:轴面的角与枢纽倾伏角为( 10-80 度),倾向角度基本一致。褶皱的组合形式: 1. 穹窿和构造盆地: 窟窿是岩层自褶皱的脊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的背斜; 构造盆地是岩层从四周向中心的槽部倾斜的向斜。 2. 雁行褶皱:一系列呈平行斜列的短轴背斜或向斜,可由不同规模和级次背向斜组成。 3. 隔挡式和隔槽式褶皱: 均由一系列平等的背向斜相间组成, 其中隔挡式褶皱背斜是窄而紧闭的,背斜之间的向斜则开阔平缓。隔槽式褶皱的背向斜形态则与隔槽式相反。 4. 复背斜和复向斜:由多级褶皱所组成的巨大背斜和向斜。褶皱的形成机制分为哪几种: 1. 纵弯褶皱作用: 岩层受到顺层挤压而发生褶皱, 由于地壳水平运动, 有弯流作用和弯滑作用。 2. 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与层面垂直久力作用发生的褶皱。也可引起弯流和弯滑作用。 3. 剪切褶皱作用:使岩层沿一系列与层面不平行的密集劈理面发生差异滑动而形成褶皱,多为变质岩。 4. 柔流褶皱作用:高韧性岩石或岩石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下变成高韧性体,受外力作用后,发生类似粘稠流体那样的流动变形,而形成的复杂多变的褶皱。弯滑作用的主要特点: 1. 每一岩层有各自的中和面,整个褶皱无统一的中和面,相邻褶皱面保持平行,厚度一致。 2. 纵弯褶

层理的识别方法有哪些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