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共 50小题)1. 古代中国所信奉的一些神秘数字,在班固的《白虎通》里均能找到宇宙依据,如“三纲法天地人”,“五常法五行”“六纪法六合”。汉代思想家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 .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 C .制造人为的迷信思想 D. 强调社会秩序的合理性考点: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答案: 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 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代思想家将“三纲”、“五常”和“六纪”与宇宙相合,可见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其统治, D项符合题意,正确。天人感应强调的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守, 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君权神授强调君主权力来源于神,不可触及, 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C项是表面现象,不是主要目的,排除。故选D。 2.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即郡县制、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展开。由四大基本制度共同支撑的“大厦”是( ) A .儒学独尊 B .国家财政 C .君主专制D .中央集权考点: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 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 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的四大制度是从政治制度、思想、选官制度、经济等角度来分析中央集权制, D项可以涵盖全部信息,正确。 A项是思想方面, B项指经济方面, C项指政治制度方面,三项都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均排除。故选D。 3. 《礼记》云: “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古时婚姻( ) A. 强调夫妻同心的物质追求 C. 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D .明确男女的家庭分工考点: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 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古时的婚姻“上以事宗庙”,可见婚姻带有宗法色彩, 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物质追求, A项排除。尊老爱幼在材料中未体现,C项排除。家庭分工在材料中未体现,D项排除。故选B。 4. 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候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其主要目的是( ) .防范诸侯坐大割据 C .利于文化远播天下 :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 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周初所封诸候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这些地区曾是商朝旧部所在地,可见此时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监督商族残余势力, A项符合题意,正确。分封制下诸侯拥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能防范诸侯坐大, B项表述有误,排除。材料强调的区域是加强对商族旧部的管理,不是为了文化传播, C项排除。从材料反映的区域来看,集中于东部地区,不在四周, 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故选A。 5. 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 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 ) A .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 .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 C .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 .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考点: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 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 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丞相制度出现在秦朝,与材料时间不符, A项排除。材料提及丞相是“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其职责不是主要防止诸侯失仪,B项排除。材料提及西周时期的“相礼”,不能体现礼仪制度的完善, C项排除。材料出现的丞相雏形是“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可见它一开始就拥有较高的权力, D项正确。故选D。 6. 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 计数之所出也。”这一描述,反映出( ) .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 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君臣非父子关系,但臣为君出力源于君对臣的爵禄,可见其主张反映出人性好利的思想, A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是韩非子的言论,属于法家思想,无涉及其他学派思想, 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军功授爵制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做法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610 KB
  • 时间2017-01-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