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西文化比较以哲学思维方式为例.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外文明比较论---- 以哲学思维方式为例教育学院小教 091 班09123215 梅芳【摘要】中国人和西方人由于各自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注重直觉性体悟,侧重于整体性****惯循环的思考方式。而西方人则更注重逻辑推理,喜欢具体问题仔细分析****惯线性的思考方式。【关键词】思维方式直觉性体悟逻辑推理中西的哲学发展有着许多区别,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大相径庭。许多的学者对两者之间做了很多的对比,也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此,我通过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西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以求与方家。一. 中西哲学思维方式(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简要历程中国哲学思维方式主要特征是直觉性体悟,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后来的宋明理学无不深深的体现着。 1 、先秦哲学先秦哲学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道家、儒家、法家以及墨家等。其中的墨家最具有现代科学的特性,他们比较接近西方哲学,然而也正是如此,他们消失的最快。反观之,虽然道家哲学中包含着辩证法,不过是提倡“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法,是“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但是,我们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辩证法表现出直觉的特征,它不是为了说明世界、解释世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而是提倡超越现实世界,用内心直觉的体验方法追求“无为而无不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圣人体无”的精神境界。老子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 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1 从解释学的意义上看,老子所说“无”具有虚无、无形、无名、无限、无为的多种意义,同样“有”也具有实有、有形、有名、有为、有限的多种意义。 [M]. 南京:凤凰出版社, 2008 年1月1日第 1版 2 、魏晋玄学玄学家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里说到: “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王弼把忘掉卦象作为得到圣人之意的条件,把忘掉卦辞作为得到卦象的条件,是要超越言象之表进一步理解圣人意。玄学家在探讨宇宙本体的过程中,意识到凭感性直觉是难以把握本体的,而理智的思辨能够排除有限的事物和现象对无限本体的干扰,同时玄学家也意识到理智的思辨虽然可以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区别,但并不能把握无限的本体——宇宙大全。要真正把握无限的本体就必须用超理智的直觉,所谓超理智的直觉,是超出概念和逻辑的分析,用内心体验的方法把握本体。 3 、佛学直觉性的体悟在佛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僧肇从本无、心无、即色三大宗派的批判中,进一步创造出佛学的直觉思辨。他认为本无宗过分执着于“无”,把“无”变成了真实的存在,心无宗“空心不空色”,即色宗既要“空色”,又要“空心”,即我们平常所听到的“空即是色***”。 4 、宋明理学作为儒道佛合流的宋明理学也在发挥直觉的辩证法,大谈心、性、情的体用动静关系。王阳明的心学表现出明显的直觉性。他从“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的知行合一论和“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的观点,说明心体用论和未发与已发的关系。因此他说:“心不可以动静为体用,动静时也。即体而言用在体, 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谓体用一源,若说静可以见其体,动可以见其用,却不妨。” 1 (二)西方哲学简要发展历程

中西文化比较以哲学思维方式为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