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十三章历史时期交通通道的变迁.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十三章历史时期交通通道的变迁第一节: 历史时期水陆交通发展的基本趋势一、先秦时期中国境内的主要交通路线(一)原始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路线臆测相同或相似文化遗存推断: 东西向: 渭河流域沿线上下、两河交汇之地、济水一带至海。汾水流域内蒙古高原汉水、淮河支流南北向:西安至***。其余? 二、三代都邑与交通(一)有关交通记载: 《史记》: “劈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海, 登丸山, 及岱宗。西至于空桐, 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至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夏本纪》: “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尚书》: “禹娶涂山”。夏商周的频繁迁都禹: 平阳(临)、安邑(夏)、晋阳( 解虞)、启: 钧台( 郑密)相: 帝丘(濮阳) 。太康、桀:斟寻。商代:契至汤八迁: 蕃(滕)砥石(宁晋)商、商丘、东都(泰安) 、邶(汤阴)亳。汤至殷五迁其都。嚣(荥阳) 、相(黄) 、耿(河津)庇(鱼台)奄(曲阜)。周人一再迁都。邰、戎狄之间、豳、周原、犬丘、丰、镐、雒邑。迁都所反映的三代交通形势夏代伊洛河黄河以南的交通、商代黄河下游南北道路接济水通山东。周人向东发展,交通体系化,网络化。周原至丰镐、雒邑、孟津、朝歌。(史念海:《春秋以前的交通道路》,《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 0 年第 3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交通道路横贯南北的交通道路关中至汉沔、秦蜀交通线、吴越交通线、燕赵至河南等纵通东西的交通关中至齐鲁,巴蜀至吴楚等总体特点: 水路为主的格局( 禹贡九道和人工河道), 山路多沿河开凿栈道。秦汉时期中国统一交通的形成交通制度确立,车、道、等级出现。驰道、直道、栈道格局形成。从关中到洛阳、齐鲁一带东西交通成为全国重要交通干线。西南地区的交通得到发展, 全国交通网格局形成。长江中下游到岭南的几条道路形成。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将中国和世界联系在一起。魏晋时期交通通道的扩展四、隋唐时期水陆交通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于利用驿路驿站与栈道的完备漕运通道的繁荣丝绸之路的变迁宋元以后西北沿路的衰落与南方路线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导致的交通格局变迁北方环境恶化导致交通通道废弃海外贸易和技术条件下海上丝路繁荣元代横跨欧亚大陆桥的邮驿、站赤明清以来交通格局形势明清驿所干线郑和下西洋的各国交通海禁下的海路交通大运河依然发挥作用近代以来东南沿海铁路交通的出现和内河航线的开辟( 1876 年, 淞沪铁路) 第二节大运河的开凿利用与中国传统社会一、春秋时期的运河四渎:江、河、淮、济楚:荆汉运河(子胥渎)巢肥运河吴国:堰渎( 太湖到长江) 、胥浦(杭州湾至太湖) 、江南河(苏州、江阴) 、邗沟、菏水(泗水、济水)。东南运河大致有了雏形。齐国:淄济。魏国:鸿沟(颖水、黄河)。形成了以鸿沟为主体的北方运河体系。二、秦汉以渠为主的运河开凿秦开灵渠:兴安运河。湖南(湘江水系)与岭南(漓江) 汉代的漕渠:东起潼关,西至长安昆明池,沟通黄河、渭河、灞水、浐水等水系。三国时候开凿新的渠道,魏晋时期多有修缮。三、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开凿原因: 1 、贯通中国的运河开凿的基本条件具备 2 、粮食问题。 3 、加强东北边防。 4 、加强对南方的控制。隋唐大运河基本走向见下图: 开凿的具体过程广通渠、疏通邗沟山阳渎(大兴城、黄河)。通济渠 1000 余公里。(四、山阳至板渚) 永济渠 1000 多公里(六北征高丽) 重修江

第十三章历史时期交通通道的变迁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105194781
  • 文件大小136 KB
  • 时间2017-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