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第1课时.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远程教育学科教学应用指导手册》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一. 教学建议(第五章第一节相交线) 以实际生活为背景( 剪刀剪开布片的过程), 通过媒体或以图片、或以 FLASH 展现,引入本节的主要内容。通过创设学****邻补角、对顶角、垂直、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情境中认识掌握它们的特征,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 探索其基本性质,并简单应用,达到良好的效果。二. 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第 1 课时(一) 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以生活中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新课,通过观察、研究两条相交直线中形成的角的位置、大小关系,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并分析认识“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 达到判别应用的目的。在教学中,以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特征及相关性质为目标,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小结的探究过程,区别它们的异同,达到识图、判断的目标,并应用其解决相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小红数学无处不在。本节课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主要是问题的提出,相交线所成角的位置、大小展示, 相交线变化后角的变化等, 激发兴趣, 增强直观感受。可以通过大量的变换图形,使学生深刻理解交的特征。因此, 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图形, 采用多种形式, 让学生理解特征,避免空洞的死记硬背。(二) 整合思路以 power point 2003 为制作平台, 运用 FLASH 、图片、几何画板等手段展示剪刀剪布、相交线所成角、图形的变换等, 让学生体会、观察、操作, 进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能熟练判断找出邻补角、对顶角, 并进行简单计算应用。教师边播放变指导观察, 达到紧密结合图形,具体化的目的。具体表现为: 1. 目标多元; 2. 师生活动经常; 3. 与图形结合紧密,让学生发挥其各种感官,掌握主要内容。(三)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理解对顶角相等, 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并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 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好奇导语: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 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课件演示】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 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出示一张纸和一把剪刀, 表演剪纸过程, 提出问题: 剪纸时, 用力握紧把手, 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 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 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媒体应用分析: 动画演示,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设计思路: 通过教师的引导,抽象成两条直线,讲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学生画直线 AB、 CD 相交于点 O ,并说出图中 4 个角, 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第1课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68 KB
  • 时间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