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东亚飞蝗的治理与进展答题.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农业昆虫学》课程论文东亚飞蝗的发生与治理研究进展学校:河南农业大学学院:植物保护班级: 12 级植物保护四班学号: 120711102154 姓名: XXX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专业 2012 届农业昆虫学课程论文 1 东亚飞蝗的发生与治理研究进展 XXX ( 2012 届植物保护专业 4 班) 摘要: 本文主要是就东亚飞蝗的发生、危害、预测预报、治理的有关情况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做论述性的总结分析。关键词: 东亚飞蝗;发生;预测预报;治理东亚飞蝗英文名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t ,拉丁学名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别名蚂蚱、蝗虫,为迁飞性杂食性害虫。东亚飞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总科共有 223 个属, 859 种。国外分布于印度、菲律宾、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东亚飞蝗国内的分布区域属于中国东部季风带, 海拔 500m 以下的丘陵和广阔的平原区。在地理位置上, 东亚飞蝗在中国大陆的分布区北界在北纬 42° 左右, 西界可沿渭河河谷延伸至东经 106 ° 58′的宝鸡, 往东可达东经 122 ° 的山东胶东半岛, 分布的南界至北纬 18° 10′的海南岛[1,2] 。分布区域海拔高度一般在 200 m 以下, 发生基地多在海拔 50m 以下的沿河、沿海、沿湖及内涝洼地。此外, 在云贵高原及黄土高原一些海拔 400 m 以上的河谷地带也偶有散居性东亚飞蝗分布[3]。 1 形态特征 成虫成虫有群居型和散居型以及中间型三种类型。飞蝗密度小时为散居型,密度大了以后, 个体间相互接触,可逐渐聚集成群居型,群居型飞蝗有远距离迁飞的****性。 群居型体色为黑褐色,前胸背板两侧常有黑色纵纹,体色较固定。前胸背板中隆线较平直或微凹, 雌成虫体长 ~ 58mm , 雄成虫为 42~ 47mm 。前足与后足腿节长比值雌性为 ~ , 雄性为 ~ , 通常大于 2。前胸背板的形状较短, 沟前区明显收缩, 中隆线较低或中部微凹,前翅近圆形,后翅钝圆。后足胫节淡黄略带红色。 散居型体色为绿色至黄褐色,颜色变化较大。前胸背板中隆线呈弧形隆起,雌成虫体长 52~ 62mm ,雄成虫 4l~ 52mm 。前足与后足腿节长比值***为 ~ ,通常小于 2。前胸背板的形状较长, 沟前区不明显收缩, 沟后区略高, 中隆线呈弧形隆起如屋脊状。前缘为锐角形向前突出,后缘直角形。后足胫节通常淡红色。 中间型体色为灰色。触角丝状,多呈浅黄色,有复眼 1 对单眼 3 个。前胸背板马鞍状, 隆线发达。前翅发达, 常超过后足胫节中部, 具暗色斑纹和光泽。后翅无色透明。后足腿节内侧基半部黑色,近端部有黑色环,后足胫节红色。 卵卵粒长约 ,浅黄色,圆柱形,一端略尖,另一端稍圆微弯曲。卵块褐色圆柱形, 长 53— 67mm ,略弯,上部稍细,卵块上覆有海绵状胶质物,卵粒呈 4 行斜排在下部[3]。 若虫第五龄蝗蝻体长 26~ 40 毫米, 触角 22~ 23节, 翅节长达第四五腹节, 群居型体长红褐色,散居型体色较浅,在绿色植物多的地方为绿色。二龄也有翅芽,只是小,芽尖为圆形。河南农

东亚飞蝗的治理与进展答题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0012230
  • 文件大小88 KB
  • 时间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