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探讨文化人类学理论的类型及其构建方法.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探讨文化人类学理论的类型及其构建方法.doc探讨文化人类学理论的类型及其构建方法人类学与其他学科一样,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一成不变地记录或搜集资料,而是通过归纳、演绎等方法,建构一套科学的理论, 用以描述、解释及预测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因此, 真正的科学知识并不是记录准确的零星事实, 而是科学家所建构的理论。从这个观点来看, 科学家不是‘发现’科学知识, 而是‘发明’科学知识。”目前, 西方的人类学理论占据我国人类学的各个领域。建设中国特色的人类学理论体系,必须熟悉有关理论和概念的基本涵义,了解其类型和功能, 熟悉构建的方法, 才有可能在西方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一、“理论”的涵义及其特征英文“ theory ”一词, 中文译为“理论”。中文“理论”这一词源流久远, 早在南北朝时期便已出现。不过, 早期的“理论”涵义与现在不同, 主要是说理立论、依理评论之意。例如《北史· 崔光韶传》曰:“光韶博学强辩,尤好理论,至于人伦名教,得失之间,榷而论之,不以一毫假物。”唐人郑谷《故少师从翁追纪》诗云:“理论知清越, 生徒得李频。”自“理论”一词作为翻译英文“ theory ”的意译之后,“理论”涵义与原来的意义已有很大区别, 主要说明现代科学上的“理论”意义。关于理论( theory) 这一概念, 学术界并没有共同认可的定义。有的学者从解释事物本质的角度定义理论,主张理论就是解释某种事物本质的基本法则。如J· 吉布斯( J. Gibbs) 教授认为:“理论是一系列有逻辑相关的概念,用以解释一组现象的本质。”另有一些学者认为理论是代表某种事物之间变量关系的法则。如 H·M· 布莱洛克(H·M· Blalock) 教授说:“理论并不仅只是一群概念体系或类型, 它必须含有能串联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概念或变数的命题。”理论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 普遍性。理论关注的不是特定条件下社会文化现象或人们的行为和互动, 而是一般意义上事物或行为的本质。因此, 理论的目标是超越具体事实或现象, 寻求事物或现象的一般属性和过程。因此, 在前提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理论总是一般的和普遍的。不具有普遍性的假设不是理论,而仅仅是假设而已。(2) 抽象性。所有理论都具有抽象性, 只不过是抽象程度不同而已。理论是对经验事实的简化或概括。理论的建构是借助于理性思维中抽象与想象的力量。理论是在经验事实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的抽象建构,是并非现实存在而又合乎规律的东西。(3) 逻辑性。理论既不是概念或命题的简单堆砌, 也不是毫无关联的各种法则或原理的机械组合,而是一种由概念、法则、判断、推理构成的逻辑体系。理论的产生, 一是必须有明确的概念, 二是必须有科学的推理, 三是必须有严密的逻辑证明。科学的理论, 其逻辑性必定很强。(4) 验证性。理论虽然是抽象化和形式化的, 但它离不开经验现象。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系统、全面的检验。所有理论都可以通过经验事实来检验, 以检验其可信程度或是否具有普遍性。如果理论经得起经验事实的检验, 则说明该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如果理论与经验事实相矛盾, 则说明该理论不是科学的理论, 仅仅是一种假设,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二、理论的类型从理论的形态划分,人类学理论可分为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三类。第一种是宏观的理论, 它往往以广泛的经验现象为对象, 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一般性的解释框架。宏观理论一般不

探讨文化人类学理论的类型及其构建方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103 KB
  • 时间2017-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