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流动的现实主义——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趋改变.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流动的现实主义——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趋改变.doc流动的现实主义——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趋改变正如罗杰· 加洛蒂( Roger Garaudy , 1913 ~ 2012) 所说:“一切真正的艺术品都表现人在世界上存在的一种形式”, 因而“没有非现实主义的、即不参照在它之外并独立于它的现实的艺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特定方法和观念, 源于 18 世纪的德国与法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在 19 世纪成熟并达至其美学意义上的顶峰并延至 20 世纪, 经过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到托尔斯泰、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 由写实主义到批判现实主义, 再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它自身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与演变, 但总体而言都建基于作家主体对外部世界的摹写、提炼与洞察之上。这种历史变迁之中蕴含的意味是: 现实主义不仅是方法论,也是世界观, 它始终包含了客观认识与主观创造的结合, 而不是脱离实际的臆想与独断。在特定的时代与社会中, 现实主义总是作家、艺术家用一个民族的语言与方式表达具体生产条件、生活方式、制度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思想观点、现实状态和未来趋势。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最重要的一脉, 现实主义也体现在新中国当代文学的历次潮流之中, 无论从早期的“为人生”、革命文学、革命英雄传奇、社会主义创业史,还是到 80 年代具有启蒙精神的各种文学思潮,以及 90年代的新写实主义甚至现代主义艺术的探索之中,它们可能在形式、语言、风格、技法上各有不同, 但总是贯穿着现实的精神。新世纪以来随着“纯文学”与先锋文艺的落幕, 文学创作中“现实主义的回归”成为近年来现象型的事件。这种回归的现实主义是一种“流动的现实主义”, 即它可能既包含现实主义经典定义所界说的特质, 也涵括了那些被后来的文学批评者称之为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式的写作。本文以 2015 年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为中心, 结合近些年来相关作品的扫描, 期望对此种趋势进行概括, 以裨补整个中国当下文学现场的观察, 立此存照。一、平面现实主义所谓现实主义的回归, 并不是说它一度消失, 而是呈现形式有别于经典的 19 世纪现实主义手法。此类手法其实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主流, 无论是现实题材还是历史题材, 只是在更注重形式求新求变的“新时期”以来,被批评家和文学史书写者有意淡化。但现实主义有着巨大的自我更新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到新世纪以来的“回归”的现实主义也已经不同于原先印象中已经较为定型的形象。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到当代文学诸多立场、理论、流派、潮流已经改造了当下现实主义的笔法, 九卷本叶广芩( 满族) 文集最典型的体现了这一点。无论是《采桑子》、《全家福》、《青木川》、《状元媒》等主要以京城家族史和地方史为主题的长篇小说, 还是以现实生活为对象的《黄连厚朴》、《山鬼木客》等中短篇小说集, 还是《老县城》、《琢玉记》等散文集,叶广芩都以一种抒情化的现实笔法呈现出来, 将个体与社会连接起来, 通过人物与特定环境的铺写描摹, 形成历史与现实的比照性叙事。显然她已经不再试图塑造一个能够涵括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而是平视地展示,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表现为: 一、细致逼真的描摹。叶广芩的作品, 大多涉及北京地方的民风民俗尤其是满族家庭的各种生活****惯、礼仪制度等等。她对旗人贵族的那一套礼仪****俗, 描写细致, 于中把玩品味, 并有一种流连和忘情。闲笔式的细节描写作为一种艺术表达的需要, 有时候因其精雕细刻而带有民俗学的文献意义和认识价值。比如对贵族的繁文缛节的描写, 使她的作品不仅丰满真实, 并且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时的特定社会生活实况。这些知识在客观上体现了作家深厚的文化修养。二、真挚自然的风格。叶广芩的作品风格真挚自然, 凝重老辣, 颇见工夫, 语言尤其幽默与优美并重, 这是典型的旗人文化修养沉淀下来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叶广芩的作品以“真实”为生命基调的散文化特质,是对古典现实主义的一种当下变革。三、对于族群气质秉性冷静考察达到人性的深度。叶广芩的小说, 如同她自己坦言的:“其中自然有不少我的情感和我的生活的东西”, 许多是以自己的家族兴衰和亲朋故旧作为原型, 故事情节和人物跟现实生活可以相互对照。其叙述格局采取的是一种否定的叙述视角, 抱着冷静而又温情的态度, 有分寸地打开班驳陆离的往事与现实之门, 上演贵族家庭和其一群末世子弟的故事。石玉赐( 侗族)的《逃汉》也是历史题材, 讲述的是红六军团在长征过程中在黔东的锦屏县路过一个叫高坝的侗寨, 逃汉石金果参加红军并献计立功的故事。“逃汉”是对高坝方言“蹇嘎”的翻译。因为此地一直闭塞愚昧, 那个时候侗族自称“腊更”, 而称呼苗汉同胞为“腊嘎”。历史上“腊更”落后, 遇到强盗或战乱只有逃匿。红军到来时, 村民不明究里, 误信国民党关于“赤匪”的谣传, 所以很多人就逃入深山躲藏。从恐惧怀疑到加入红军, 胜利到达***, 石金果经历

流动的现实主义——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趋改变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133 KB
  • 时间2017-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