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流行音乐审美的流变.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流行音乐审美的流变.doc流行音乐审美的流变第一章主流文化语境下的情感记忆流行音乐在进入中国文化视野的第一步是从磁带歌曲开始的。当邓丽君的歌声从传声机里飘向远方的那一刻起, 流行音乐也在悄然崛起。然而, 邓丽君却始终没能在主流语境中有所涉及, 她的存在, 在文化学者的界定中始终处于一种“取保候审”的状态。主流话语对于她的探讨微乎其微。邓丽君也始终不会因为她在受众群体中的声名远播而站在对艺术本体的定性问题具有特定意味的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这也就使得邓丽君始终不能成为被主流文化语境收编的正式演员。换而言之, 邓丽君在流行音乐史上的位置从一个角度体现了春节联欢晚会对于艺术定性和接受问题的重大作用。春节联欢晚会对主流语境中的艺术定性问题,在另一位流行音乐歌手费翔的身上却有不同的演绎。在 1987 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 费翔的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让亿万观众记住了这位流行歌手。同时, 这首歌和他所演唱的另一首歌曲《故乡的云》成为主流语境下的流行音乐“规定曲目’夕。在费翔远赴海外多年归国之后, 他也依然能够站在具有当代主流音乐话语选择权的《同一首歌》的舞台上,唱响当年的旋律。可见,关注春节联欢晚会对于研究主流文化语境的关注点的选择,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同时, “它绵延至今的 20 年历程, 使它有资格成为了解当代电视审美文化进而了解当代电视观众精神发展擅变的一个切入口。”而春节联欢晚会对主流话语一定程度上的配合, 使得晚会上的歌曲主要以歌颂祖国, 赞美生活为主, 对普通人的情感关注相对来说比例会比较小。因为内容篇幅的局限性, 展示老百姓个人情感的歌曲特别是流行歌曲, 在选择上也就必然会具有一定时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集中反映各个时期人伦情感的微妙变化,从而展示个体心声。因此, 研究春晚中的流行歌词, 也就具有了其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审美意义。第二章城市族群的精神指向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城市作为人群和文化的集散地, 又自然地把它的特点往下传递。城市和人群以及文化, 就像三条相交的锁链,紧紧缠绕又彼此影响,各自在衍生中达成一种共融“流行文化的一切变化及其特征,都是由都市首先创造发起并受其指挥和决定的。每当社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时, 首先就在都市中形成和产生表明这个新阶段特色的象征或表征。这些象征和表征, 既表现时代精神和文化气氛, 又表达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思想模式和心态气质。”流行歌词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阵地,是都市文化传播中一个直接的载体。中国的流行音乐在经历了台湾,香港,广州到 90 年代的北京的蓬勃壮大的过程, 它的歌词特点也随着城市的流变而带有了城市的印记。就像一篇介绍 90 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论文中所描述的那样, “当历史翻到 90 年代的时候,我们发现,通俗的、大众的文化在媒体机器和现代都市人消费狂潮的推波助澜下, 日渐亢奋, 不可一世,城市的历史已被大众文化的喧嚣塞满,而流行音乐- 这一大众文化的主将之一- 神奇的声响商品则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了整个城市, 城内的人们正逐渐无可逃。一时间每个人头脑里都回旋着同一首歌,连空气中都挤满了同样的音符。”如果仅从流行歌词的城市演变来看,流行歌词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从最初的邓丽君的台湾版温情派,到香港广州时期的时尚资产阶级派, 最后荣登北京的舞台, 成为最具文艺和文化情结的城市自由风格。换句话说, 研究当下城市音乐就不能

流行音乐审美的流变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100 KB
  • 时间2017-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