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儒学中的道、德、仁.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儒学中的道、德、仁.doc浅谈儒学中的道、德、仁第一章道《论语》中称是“天”命令孔子去复兴“道”。在人们的理解中,“天”是一种无法理解和无法预知的力量, 作为一种非人格的指令力量,类似与命运,是人类无法违背的。正如《论语》中所说, 孔子的任务是去找到人类的“道”,那么“道”又是什么呢?“道”即一个人的生活应该如何过, 一个社会要如何组织的正确路径。孔子所处的时代中,“道”已经丧失, 就是孔子弟子所说的那样:“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 八佾》)。儒家所讨论的道包括孝道、伦理之道、为官之道等。本章中主要论述的是孔子的教育之道。《论语》的开篇中就说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可见孔子是非常注重学****的,其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乐而好学。在今天这种经济爆炸, 知识爆炸的年代, 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是越来越多了, 但并不代表我们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理念就过时了, 反而经过时间地验证与打磨, 这种教育理念的优点更是一种经典的传承。儒学中以孔子为代表的治学态度同时也是非常实用的, 传统的儒家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中受到了推崇。对于学生而言,儒家“尊师重道”也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的价值观,甚至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都对幼师有着敬畏之情。因为多数家长都发现, 只要是老师说的话, 孩子们都会没有怨言的乖乖地去做。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要归功于我国传统的“尊师重道”的思想和严格的等级制度了。或许这种思想是导致我们落后迂腐、惧怕权威的根本原因, 但我们也应看到尊师重道是十分必要的, 若是没有了对长辈最基本的敬畏与尊重, 那我们也就有愧于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优秀品德。至于我们如何才能保证教师队伍的纯粹性, 那还有待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地反省, 反省如何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而不是滥用权力, 束缚学生发展的庸碌无为之辈。第二章德子曰: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意思就是说,君子心中所想的都是有品德的事,小人所想的则是自身的利益。那么,何谓“德”?“德”指的就是“德性”、“美德”。《论语• 述而》篇中提到“志于道, 据于德”。这句话中“志于道”说的是要立志高远和希望达到的某种境界,“据于德”就是说励志虽然要高远, 但必须从人道起步, 换句话说, 要达到那种至高的境界的准备工作就是在生活中做事要有准则, 按这种准则做事就可以积累德行。那么, 为什么要培养“德”呢? 事实是,一个人即使有了高深的学问,却不重视品德的培养,这样很有可能他会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损人利己、危害国家,所以品德的培养确实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任务。但德行的积累并非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孩子抓起。用现在的话说, 就是要重视榜样的力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或是间接地影响到孩子行为****惯以及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也对孩子辨别是非曲直的标准有一定的影响。在这个同样是礼崩乐坏的时代里,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通常是学识的寡薄和财富的多少。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笔者认为“善莫大焉”。无论是教授还是亿万富翁这样的社会地位都不能取代善良、诚实、谦逊成为衡量这个人是否有德行的标准。第三章仁“孔子认为要得‘道’, 必须修养‘德’,‘德’是道在个体中的体现, 而人之德则为‘仁’……对孔子来说,‘克己复礼为仁’(《论语• 颜渊》), 礼教(r

浅谈儒学中的道、德、仁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101 KB
  • 时间201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