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横山老道情的渊源与发展.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横山老道情的渊源与发展.doc浅谈横山老道情的渊源与发展横山老道情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横山道观至今对此有着逼真的记载, 流行陕北的《翻身道情》是由横山老道情的大起板改编而成, 横山县的民间专业剧团为继承发展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3 年此剧种被批准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横山老道情是诞生于横山、成长于横山、发展于横山独有的地方剧种,应该作为国之瑰宝, 挖掘拯救,发扬光大。一、横山老道情的渊源横山老道情,是传道者宣传教义和募捐化缘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 最初由道士诵唱“道歌”而流传至民间, 最终成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在行腔演唱, 表演过程中又有别于其他类别的道情, 笔者从小生活在被认为是“道情窝子”的横山韩岔乡瓦高庄村附近, 耳闻目染横山老道情的兴衰曲直, 参加工作特别是自己成为一个专业文化工作者之后就决意将此继承与发扬。 2004 年作为横山文化局的主管副局长的我曾把参加过横山老道情的民间艺术人才集中在一起进行排演, 当时有横山县波罗镇的白进明父女, 韩岔镇白成祥等九名人员, 但由于波罗唱道情的人员与韩岔唱道情的人员在行腔表演有很大差异, 很难统一在一起, 最终以失败告终。此次活动的结果使我百思不得其解, 从此我开始关注道情这个剧种, 曾随访过榆林市对道情有研究的几位老艺术家, 获知陕北道情有东路道情和西路道情之分,横山道情是在解放初由山西传过来,属东路道情( 当时主要是指波罗一带的道情) ,但使我难以理解的是同是东路道情为什么韩岔唱道情的人员与波罗唱道情的人员差别这么大呢? 带着这种疑虑我们决定对横山道情的渊源进行抽丝剥茧式的调研与考证, 十余年的不懈努力, 我惊奇地发现横山口口相传长盛不衰的横山老道情, 绝对不是以往定格的东路道情, 更不是从山西传过来, 而是地地道道由横山本土发展起来的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其佐证如下: 其一,横山的民间多神崇拜可以上溯到秦汉,横山县党岔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中可见其神职人员载歌载舞的情形。出土于横山境内的唐乾元元年(758) “唐上柱国娥冲虚墓志”载,娥玄真及其子孙遊俊、沖虛三代于代德宗兩朝,葺观护道之事。横山县殿市镇黑石磕村寄阁寺庙现存明代壁画上就有唱道情的场景。雷建忠《横山兵事》载, 同治二年横山南塘的二庄窠、元庄窠的红枪会护社****武时曾将道曲配词作为会歌, 并参加几年后的安塞张福满起义。高疙瘩村现年八十一岁的封世祥说, 他十五岁就随祖父进入道情班子, 曾于武镇二庄窠、元庄窠几个村的道情班子一起唱过许多道情戏, 现在和他一起从事过道情班子的人还有四、五个人都八十多岁了, 年龄最大的是他的叔父封锡生今年九十六岁了,他们现在有时还聚在一起唱几段道情、他爷爷过去就是很有名气的道情演员。高楼村现年八十多岁的高建升说, 他老爷过去是野猫山道观的会长, 他爷爷那辈就会唱道情, 应该是从野猫山道士那里学来的,他们村和他同龄人都会唱道情。其二,位于横山县韩岔镇元盆坬村的野猫山,有横山县境内最大的道情道观, 始建于唐宋时期, 根据现存关帝庙碑载, 乾隆三十六年, 该道观有土地一百六十三垧, 道士一百零八人, 涉及当时百里方圆五、六十个村落数千信众的地方道观。道观以地养庙, 周围信众无偿去帮道观从事农作, 与道士很熟, 这些道士在做道场唱道歌时为了弘扬道教编了许多教人学好向善的道情戏, 多数戏教给了附近的群众,据此演变为后来的横山老道情。其三, 位于野

浅谈横山老道情的渊源与发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101 KB
  • 时间2017-02-27
最近更新